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1)

作为浙江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山多且高,当地人总结说,这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车在绵延的大山间穿行,路边错落着大小的村镇,这些是景宁人世代开发大山的见证,也是勤劳辛苦的结晶。群山环绕的地理环境,一来成了当地的自然屏障,出入交通自古都是难题;二来,越往高处土地越贫瘠,利用起来就越困难,为此人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辛劳。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2)

浙江景宁

纵观华东地区的开发史,景宁设县是比较晚近的事。畲族得以北迁景宁,也和这里开发较少、生存空间较大有关。古时畲族人多居住在半山腰处,尽山上的地利,以山中物产换取山下墟市中的货品。山高林密,木材是最天然的资源,而依托于种种杂树的香菇、黑木耳等,向来都是极佳的山地物产。古人早就参透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道理,景宁腹地的惠明茶至今享有美名。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3)

景宁黑木耳。供图 / 景宁县供销社

从地理和农业发展的关系来说,海拔600 米是亚热带地区冬季雪线的位置,越往上走,光照越充足、昼夜温差越大、病虫害越少,因此 600 米线也就成了种植优良农作物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古时候农业技术水平和交通运输都不发达,景宁的农业主要是自给自足,种的多是玉米、番薯等以填饱肚子为目的的主食,高山条件尚不能被很好地利用,甚至反成负担。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4)

浙江景宁

今天的情况却大不一样,享受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巨大福利,迅捷的物流网络使得景宁农贸市场上的产品大大丰富。人们也再无饥饿之忧,高山土地种上了更有经济价值的生态作物,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惠明茶、食用菌、稻鱼共生、高山菜、高山水果等,借助互联网经济和现代化物流体系,这些自然宝藏得以走出大山,端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5)

摄影 /张光林

距离县城 20 千米的大均乡李宝村,海拔 550 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畲族村,外地的游客或许更熟悉它另一个颇为响亮的名字——“云中公社”。当地古法农耕规矩多,李宝村的村民不用化肥、不用杀虫剂、除草剂、不建大棚、不种反季节果蔬。为了保持种植区域的纯净,机动车也不能直接开到种植园,游客更是非请勿入。高高的山坡上一层层梯田刚长出绿苗,水中倒映着蓝天,是山耕隐居的诗意景色。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6)

摄影 /张光林

而景南乡上标村则种着景宁最有名的高山农产品——茭白。茭白纤维少、蛋白质含量高,是南方人爱吃的传统食物,景宁是它的主要产地。从县城驾车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盘山路,就到了景南乡上标村。村里 140 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种茭白,走在村子的青石板路上,随处可见成片茭白田,郁郁葱葱。山里淡水比平原地区温度低,最适宜茭白生长,所以这里的茭白有个格外美丽的名字——“冷水雪茭”。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7)

摄影 /张光林

“月子姜”也是景宁高山作物中的典型农产品,在九龙乡大坟前村种植。 之所以叫“月子姜”,是因为这种小黄姜是好几茬的“姜妈妈”,自然无公害更适宜坐月子的人吃。月子姜工序繁琐,产量有限,所以更显珍贵。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8)

摄影 /张光林

在鸬鹚乡葛山村,“稻鱼共生”已然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在这样的种植模式中,水稻种植加入稻鱼、稻虾和稻鳖,以土鸡、中草药种植作为补充,生态而又高效。水稻是单季稻,当地较大的昼夜温差使养分沉淀下来,口感极佳。收获的黑米和红米极富高山特色,很受市场欢迎。鸡则是运动量大的山鸡,平时吃的是自家天然的稻谷、蔬菜和玉米。按照土鸡自然的生长周期,跑山鸡要长八个月才成,比市场速成鸡要多花七个月,鸡肉品质极好,供不应求。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9)

摄影 /张光林

纵观景宁县境,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品质优良的高山物产蔓延在各个山坡和村庄,无论是稻米、果蔬还是花卉,其珍贵之处在于它们是来自特殊高山环境的馈赠,是大自然的礼物。自然造化出神秀,赋予高山物产安全、健康、天然等优良品质。从人的角度来说,其珍贵又在于是凝结着劳动者因地制宜的辛苦耕耘,内涵山民对大自然的尊重、敬畏和爱护,寄托着景宁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期许,也传递着对山外世界、对山外人的善意。

- END -

撰文丨琪桑 海慧

编辑丨宋鹏飞

原文取自《风物中国志·景宁》有增减、改动

景宁茶园里的茶(惠明茶高山菜群山环绕的浙江景宁到底有多少宝藏物产)(10)

图书《风物中国志·景宁》

本文未署名图片来源于"IC photo"或"图虫创意",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IC photo或图虫创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