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第八条批语:“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对应的原文是:“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看懂紫微取象,读红心解之脂批详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如何看懂紫微取象,读红心解之脂批详解

如何看懂紫微取象,读红心解之脂批详解

书中第八条批语:“剩了这一块便生出这许多故事,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对应的原文是:“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这条批语所讲的是这部书的性质,作者为什么要写作《红楼梦》这部书?以及我们应该怎样阅读?才能知道此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先说“剩了”。为什么是“剩了”?说剩下、剩馀不行吗?不单是此处,书中许多“了”字,都是可以用别的词语替换的。比如:“复还本质,以了此案。”把“了”字换成结、完,以结此案,以完此案,表面上看,并不会影响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那么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用“了”字呢?因为作者在《好了歌》后交待得很清楚:“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作者如此详解“好了”二字,我们看到“好了”了吗?在训诂学上,有一种释词方式,叫做“正文体”,原指古代文献的正文中对词语的解释,作者在这里借鉴了此种释词方法。此种释词方法所解释的词语的含义,一般只对此书有效,对其它书则无效,引用除外。比如此处,“好”字与“了”字的关系,作者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也就是在此书中,好了二字可以互训,而在其它书中则各训各意。比如:“青春作伴好还乡”、“却道天凉好个秋”、“好蔽美而称恶”等等,其中的“好”字我们能解释为“了”吗?再比如:“小乔初嫁了”、“怎一个愁字了得”、“春花秋月何时了”等等,其中的“了”字也不能训为“好”。

那么,在《红楼梦》中,作者为什么要做“好了”互训的规定呢?因为“好”字可以拆为“女子”,而“女儿是女作的骨肉”,所表示的是一种身份和地位,是因为有此身份,所以才会有此地位。“女儿”是指什么身份?皇帝的嫡子。怎么知道?因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是由其中的“水”字推论出来的。在《周易》中,坎为水。坎又指北方,古代皇帝面南而治,北方又为“上”。上,指君主、皇帝。比如书中所提到的“上用”物品中的“上用”,就是指皇帝所用的东西。为什么说“女儿”是指皇帝的嫡子?因为“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在这里并不是贬低男人,而是说书中的男人——包括不是“女儿”的女人,比如王夫人、薛姨妈、尤氏、邢夫人、赵姨娘等,他们都是庶子,且占据着朝廷的统治之位。为什么这么说?就因为“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中的这个“泥”字。水加土成泥。五行,中央戊己土。《凡例》:“盖天子之邦,亦当以中为尊。”妙玉判词:“终陷淖泥中。”为泥中所陷而沦落为庶子的意思。泥中,庶子所占据的朝廷(中的人)。就算是朝廷中的人想陷害,如果没有皇帝的授权,他敢吗?书中的“女儿”与“男人”都是皇帝的子孙,只有嫡、庶之别。因为“泥”中也有“水”。

所以,作者在这里用“剩了”,而不是剩下,其中的“了”字,表明了所剩下的这一块石头的身份,因为这块石头是作者的化身,其所表明的其实就是此书作者的身份,即嫡长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再说“便生出这许多故事”。其中的“故事”,与《凡例》中“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叚故事来?”中的故事一样,都是指旧事,过去的事。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故事,是指一种叙事方式或文学体裁。《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因为作者所写的是过去的事,所以能够“追踪摄迹”,因此,《红楼梦》便带有回忆录性质。“不敢稍加穿凿”,说明它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所生出的“这许多故事”呢?

再说“使当日”。日指人君,这是古已有之之事。《尚书·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孔颖达疏:“众下相率为怠惰,不与上和合。比桀于日,曰:‘是日何时丧?我与汝俱亡。’欲杀身以丧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日边,皇帝左右。石头能当皇帝吗?自然能当,因为他是作者的“幻形”。“使当日”,则不会“有此一部鬼话”,也就生不出这许多故事,所以,没能“当日”是因,而“生出这许多故事”是果,所以,没能“当日”也就成了作者写作《红楼梦》的原因。

再说“虽不能以此补天,就该去补地之坑陷,使地平坦,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虽不能以此补天”,而补天却是补天之石的职责,因此,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正话反说。“就该去补地三坑陷”,天地不能独存,就如阴阳,《内经》上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覆地载,补天兼容补地,补地就是补天。《周易》乾为天,坤为地。在《红楼梦》中,地有什么坑陷?一、死金钏;二、逐晴雯;三、嫁迎春等。《周易·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其地位为天,却称之地,就如“王夫人”为王本人却称之为“夫人”一样,因为其出身为庶子。《红楼梦》是像《春秋》一样的史书,而《春秋》是一字寓褒贬,称天为地,就是《红楼梦》所寓之褒贬。“使地平坦”,就是说,在皇位继承制度上,回归到嫡长子继承制上来。这么做只对庶子皇帝一人没有好处,对国家却有好处,因为这么做,至少是不违背天命、天意,以及双方订立的盟约,这样,也就不会发生抄检大观园事件了。

“鬼话”,其中的“话”字,与贾化脂批“假话”中的“话”字含义相同,都是指《红楼梦》这部书的性质,为话本。话本,宋代以来“说话”(说书)人的底本,也称为“话文”或简称“话”。那么,作者所“话”的内容是什么?答曰:“鬼”。何义?《礼记·祭法》:“庶人庶士无庙,死曰鬼”。所谓“鬼话”,其义与鬼话连篇无关,而是讲作者是怎样从有庙至无庙的。因为《红楼梦》是“话文”底本,所以需要评点以及演绎。评点不需要我们做了,因为有“脂批”,作者自己已经把这项工作做了,至于演绎,因为我们并不具有这样的水平,所以,可以省略。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只需要知道脂批的含义,也就算是完成了我们能做的工作。

这条脂批解释得有点长,即使这样,因为有些内容需要“意会”,因为文字并不能完全尽意,所以,总感觉还是有些意犹未尽。以后若觉得哪里不妥,再补充吧。也欢迎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原创作品,不得抄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