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数据挖掘:类型部分的内容做了修改。

(八)数据可视化的内容删除了,是2021的内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

增加了知识点【统计质量评价标准】

(一)统计学的定义及两大分支

1.统计学的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学科,概括来讲,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如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我国总人口;根据电脑寿命的实验数据确定产品免费保修期的长短等。

2.统计学的两大分支

统计学的两大分支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2)

(二)变量和数据的分类

1.变量

变量是研究对象的属性或特征,它是相对于常数而言的。常数只有一个固定取值,变量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可能的取值。变量的类别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3)

2.数据

数据是对变量进行测量、观测的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值、文字或者图像等形式。数据的类别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4)

(三)数据来源的分类

数据来源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5)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式

1.统计调查的种类

统计调查过程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调查是一种有计划、有方法、有程序的活动;

二是调查的结果表现为搜集到的数据。统计调查分类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6)

2.统计调查方式

在我国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7)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8)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9)

【新增】3.统计质量评价标准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2021)》,针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从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适用性、经济性、可比性、协调性和可获得性九个方面,确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价标准。

1.真实性,要求统计源头数据必须符合统计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确保统计数据有依据、可溯源。侧重于对基础数据质量的评价。

2.准确性,要求统计数据的误差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能够为形势判断、政策制定、宏观调控等提供可靠依据。侧重于对统计数据生产科学性的评价。

3.完整性,要求统计数据应当全面完整,统计范围不重不漏,统计口径完备元缺。侧重于对统计数据全面系统反映客观实际程度的评价。

4.及时性,要求统计数据生产应当在符合统计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从调查到公布的时间间隔。侧重于对统计数据生产效率的评价。

5.适用性,要求统计数据能够最大限度为用户所用,统计指标紧眼时代发展、切合统计需求。侧重于对统计用户满意度的评价。

6.经济性,要求统计数据生产应当尽可能降低成本,统计调查、行政记录、大数据等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侧重于对统计数据成本效益的评价。

7.可比性,要求统计数据应当连续、可比,不同时间、空间数据生产使用规范统一的统计标准和统计原则。侧重于对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评价。

8.协调性,要求统计数据结构严谨、逻辑合理,各总量数据、结构数据相互之间高度匹配。侧重于对统计数据间逻辑关系的评价。

9.可获得性,要求多渠道、多方式公布统计数据,同时公布相应的统计制度方法,加强数据解读,满足社会需求。侧重于对统计服务质量的评价。

(五)数据科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0)

(六)大数据

1.大数据的含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2.大数据的特性——4V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1)

(七)数据挖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2)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3)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4)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5)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二十四章(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三章)(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