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0亿元做研发,不惜代价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小米10的目标,打破价格的束缚,不惜代价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打造米粉心中的梦幻之作,全力冲击高端市场。
上述是雷军在今年年初的小米10系列线上发布会上讲到的两句话,也是我为什么要在小米10至尊纪念版手机都发布将近半个月之后,大家都在谈两款至尊纪念版的产品的体验的时候,还要再写小米10的使用体验的原因。
先说说整体感受吧,相较于我原来使用的小米MIX 2手机,小米10手机带来的体验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在骁龙865处理器 LPDDR5 UFS 3.0闪存带来的性能提升之下,90Hz“原色屏”带来的操作的顺滑感真的就是可以用享受来形容了,如果小米对于高刷屏的调校更好一点的话。今年买到的3000多元的小米10,对比几年前3000多元买到小米MIX 2提升真的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作为主力机使用下来之后,在我个人的主观感受里,小米10手机距离“极致的用户体验”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于是,我回头再理解雷军说的话,我觉得小米当前的重点应该还在“追求”上。
下面就从我个人的使用情况,来谈谈换机前后的非常主观的、一个具体的个人感受吧,不同的体验点之间可能比较杂乱。
使用手感首先是关于两款手机的轻薄的一些看法。小米MIX 2和小米10两款手机的官方参数当中,宽度是差不多的,相差不到1mm,但是两者的厚度差得就有点大,小米MIX 2的厚度是7.7mm,小米10手机的厚度是8.96mm。从小米MIX 2换到小米10的话,第一感觉应该就是新手机好厚啊。另外就是手机重量的变化,小米MIX 2的重量是185g,小米10的重量是208g,新的手机明显变重。
所以,在我的日常使用当中,小米10手机给我的感觉就是又厚又重,在地铁上单手拿着刷的感觉真的不好。但是,厚重这个问题并非是小米10这一款机型的问题。在目前已经发布的5G手机当中(可以参考这篇骁龙865手机整理),以及一些超大杯手机当中,电池变大以及内部零件增加,手机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也无可厚非。
这种手感变差的感受,在习惯这种变化之前,会随着使用时间越长而感到越难受。
在我目前体验过的骁龙865手机当中,三星S20是唯一让我觉得手感好的产品。
总而言之,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使用体验降级。
震动马达近两年,特别是今年初,关于智能手机所使用的震动马达突然特别受关注,然后还搞出了个自带BGM的瓜,什么嗡嗡嗡什么哒哒哒的。关于这类型的讨论,我觉得已经让我们偏离了手机震动本身的意义。于我个人而言,震动就是在我把手机铃声关闭之后,仍然能够让我感知到新消息通知的一种方式。在这个前提之下,我希望手机的震动强度是足够强的,能够让我感知到手机的震动。
在满足了震动强度足够强之后,我会希望手机的震感足够好,比如说足够及时以及足够干脆。比如说收到微信消息的时候,我希望那一下震动是足够干脆的,不会拖泥带水。另外,我把手机开震动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感知到手机来信息了,但是这种通知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少的干扰到周围。所以,我希望这种震动不附带其他响声。
在满足震动强度足够强、震感足够好的时候,我才会希望厂商去把手机的震动马达进行调校、适配等。比如说,苹果把iPhone 7的Home键、MacBook的触控板做成不可按压之后,通过震动马达模拟真实按压感,然后就是苹果在这方面是公认的好。
既然吹开了苹果,那就再吹一句,很多人对于苹果的震动马达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体积大、震感好、震动强上,其实苹果对于iPhone的震动马达调校远不止于此,举个例子说明就是iPhone在接收到来电的时候,手机的震动和铃声一样,很有节奏感,强弱快慢都很贴合铃声,更换铃声之后手机的震动也是能够进行调整的。
说完我对于手机震动马达的需求之后,接下来就说小米10手机的震动马达体验就好展开了。首先是震动强度上,我认为小米10手机的震动强度是完全不够的,除非我穿的裤子的裤兜足够贴身,不然小米10的震动通知我很多时候是感觉不到的。所以,在我认为的最基本的需求上,小米10这款手机带来的体验并不好。
其次是小米10手机的震感表现,关于这一点,除了来消息通知的时候的震感略山寨之外,其他适配到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挑剔的,并且小米对于这颗震动马达适配的场景真的足够丰富,比如说打开文件管理器的时候自动刷新时的震感配合顶部的小球滚动动画,体验相当不错了。
如果小米能够把指纹解锁时通过震感来模拟按压的感受、以及再完善下信息通知的震感和震动强度,那么小米在震动马达调校这一块上,上个第一梯队也没啥问题。暂时还不指望小米能够带来苹果那么纯熟的调校方案。
这是一个体验提升空间比较大的点。
消息通知上面我其实就已经提到了消息通知这一个点,所以接下来就这一个点和大家聊一聊MIUI 12的通知系统吧。其实主要就是两个点啦,一个是通知逻辑,另一个就是展示界面的问题。
通知逻辑上,目前用下来感觉体验不好的一个点就是有时候手机明明震动了,但是下滑通知栏,我不好一眼分辨出新的通知消息是什么。MIUI的通知栏信息分两层,下拉直接展示的我把它叫做第一层,这一层拉到最底下,就能看到“不重要通知”,我把这个叫做第二层。因为这样的分层设计,有时候属于第二层的信息来了,下拉通知并没有明确的提示新消息。
第二个就是第二层界面的问题,被系统认定为“不重要通知”的信息,会在第二层完整展示。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就如下面的截图。
翻完这张图的话,应该就能理解我的痛苦了
对于这个第二层的这个设计的话,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啦。既然让它显示通知但是又不是重要通知的话,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在通知栏一眼看完通知内容,然后划掉。但是MIUI的这种夸张的展示方式,除了想到它和MIUI的一些其他界面具有相同的设计元素之外,我实在是不能理解。
对于手机通知,聊聊这两年来我的一些看法吧。最开始的时候,我是和部分网友一样的,对于一些不太需要的新闻通知之类的推送是嗤之以鼻的,总之就是能够关掉的通知就通通关掉。但是,后来我的看法是发生了改变的。我之前也做过给App推送消息的工作,然后我发现推送的内容都是经过编辑精选的当天或者某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信息,然后通过这种推送,我们是可以及时地或者是方便地了解到当下发生的一些大事,在看完之后我们甚至都不用打开某个App。
也就是说,通知栏信息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个看新闻之类的很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会比较在意这类型的信息推送设计。不过,其实我现在对于信息推送也是比价矛盾的,比如说一些精心设计让人看了之后感兴趣但是点进去之后大失所望的推送文案,一些跟App本身或者我安装相关App的意图明显不符的推送(比如说我安装的某个理财应用,老是给我推送相亲信息……看到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说一句你怎么还不原地爆炸。然后又担心自己信用卡还款忘了,只能任由它qj。)
这是一个优点明显但是体验有待提升的点。
相机体验说到手机的相机,最让我有折腾劲儿的手机应该是诺基亚的Lumia 920了,当时就是大晚上就拿着手机跑到花城广场下,对着广州塔然后各个参数逐个调,拍出来几百张照片。然后在搭地铁回学校的时候,一张张把拍到的照片挑出来;又或者,放假在家的时候,也是拿着手机就出去,对着什么就乱拍一通。当时诺基亚提供的相机应用功能是真的丰富,并且表现也很可以的。
Lumia 920拍摄,查看原图
现在我对于手机相机的需求其实并不高了,兴趣也不高了,基本上就是拍娃了,还是别人家的娃。emmm,大概就是看到自己觉得有趣或者真的非常吸引我的事物的时候,才会拿出手机拍下来。在相机功能上,小米10手机提供到的相机功能让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点像Lumia 920,部分当年乐于去折腾的功能,在小米10手机上又看到了。
因为已经没有多少折腾手机相机的劲儿了,关于小米10手机的相机,就提两个我目前使用起来感受明显的两个点吧。一个是拍文字的时候边缘发虚,比如说拍一页书,我需要把手机拿到比较远一点的距离,就是比iPhone啊或者小米MIX 2更远的距离,才能把书页给拍清楚,不会出现边缘发虚的问题。这一点的话,从技术上来说应该是和小米10使用的大底大光圈的传感器相关,但是小米10手机上有四颗摄像头。而我拍书页的话,仅仅就是想拿起手机就拍,当时可能仅仅是因为想分享其中的某一句话。
虽然文字发虚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释,但是,我买的不单纯是小米10的硬件,还有体验。作为普通用户来说,很多时候,我只希望绝大多数的场景之下,它的体验足够傻瓜,而不需要我“会用”或者“学会用”。哦,对了,如果你遇到这个问题的话,可以用超广角镜头来拍,就可以避免发虚的问题。
另一个就是人像模式。上两段已经说过了,我目前使用手机相机拍得最多的是拍娃。我在尝试了小米10手机的人像模式之后,发现画面中的人像完全被糊了……完全不能够理解小米做的抠图算法。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在普通模式之下。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度怀疑我买到的是假货。
当然了,其他方面的话,大家就参考下其他媒体的评测文章吧,因为我的需求不大,就不再刻意展开复述了。
这是一个还需要优化的点。
对称式立体声扬声器作为一个手游玩家以及一个喜欢在手机上刷剧的用户,我其实是比较看重手机的扬声器系统的啦。小米10手机采用了在智能手机上一直都比较少见的对称式双扬声器,“双1216超线性扬声器、双Smart PA大音量外放、灯效1.0cc × 2 超大音腔设计”(纯官网描述)。实际感受上,小米10手机的双扬声器的表现其实是出乎我的意料的,虽然低音调校得听起来有点假,但是是我喜欢的风格,刷剧、外放音乐的时候听着爽就行。
小米10手机的扬声器的表现,其实和小米官方描述的差不多了,够响亮,音域够广,音量调上去之后不会爆音,音量小的时候爆发力也足够。
但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小细节是,以我双手横向握持手机的习惯来说,我是喜欢把手机的顶部拿在左手上的,就是因为我的这么一个小习惯,导致横向双手拿着手机打游戏或者刷剧的时候,扬声器就被手掌挡住了。当然了,这个就是纯个人使用习惯上的问题了,换个角度拿手机就能解决。
这是一个不够完美但是足够优秀的点。
MIUI 12这一版本的系统带来的更新内容其实还是蛮多的,有像超级壁纸之类的很酷炫的功能,也有像隐私保护等看起来很好用的功能等等。对于MIUI 12的更新内容,其实相当一部分在其他厂商更早之前的发布会上就已经有了,我就不展开说了,挑几个感觉用起来比较舒服的点说一下吧。
自由小窗功能
这是我相当喜欢的一个功能。在MIUI 12系统当中,像微信等来消息通知的时候,我可以按住悬浮消息通知然后下拉就能够打开小窗,然后在当前任务暂停下愉快地进行聊天,比如说一边刷剧一边聊天。另外,MIUI 12还支持小窗悬浮,就是让小窗变得更小,但是进程是同步进行的,小窗内的画面是能够实时刷新的,看剧聊天真的爽。
类似的功能还有视频工具箱,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快速打开小窗运行的App,还有识别当前播放视频的BGM(调用小米音乐,如果能够自定义就更好)等小功能,真的很方便。但是呢,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太合逻辑的情况,比如说我在刷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来微信消息了,我通过小窗模式回复之后,继续看完我的毒鸡汤,接着我点击返回按钮的时候,是直接推出微信,而不是回到点进来公众号之前的上一个页面……
对于像自由小窗、视频工具箱以及传送门这类功能,我认为是目前除了锤子那一套之外,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多任务并行的比较合理的方式了。这个要比左右分屏什么的,不管是看起来还是用起来,都要聪明得多。
这是体验相当好的一个点。
语音助手
我不是一个重度语音助手用户,但是我是一个语音助手用户。所以,在拿到小米10手机之后,我是开启了语音唤醒小爱同学功能的。对于像什么自定义唤醒词、不同银色选择、不同方言识别等等,我觉得是挺好的功能,另外如果是家里买了一套小米生态链智能家居产品的话,用起来可能体验也比较好(云评价)。
但是呢,在我使用小米10手机的语音助手功能期间,发现语音唤醒是非常有问题的。首先一点是它偶尔非常灵敏能够莫名其妙地识别到唤醒词,然后做出反应,因为事发突然,具体我也没有留意是否出现过设置的唤醒词。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是有。
第二点就是更高频率的不回应我的呼唤,比如说某天我从梦中醒过来,但是不知道几点,就会想喊小爱同学问问几点,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不被搭理……这个体验在小爱智能闹钟上就好非常非常多,小爱智能闹钟从来不会不搭理我。另外就是,Siri从来不会不搭理我。
这是一个需要优化的点。
语音找手机
我觉得这个功能对于经常把手机不知道丢在哪里的人来说,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功能。开启这个功能之后,当我们要寻找躺在家里某个角度的手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吼一嗓子预设的语音指令,手机听到之后会播放音频(不是那种听着难受的)、亮屏、打开闪光灯来回应。听起来挺实用的一个功能。
因为对这个功能感到好奇(实际上没有用过),我看到这个功能选项的时候,开启过。但是,在开启之后,手机就会变得有点敏感,生怕我把它给丢了,然后有时候就会莫名其妙地亮屏唱歌,吓我一跳。
这是一个无意中发现的点。
自动任务
手机到手之后,把设置项全部翻一遍,或许就会发现新惊喜的。自动任务就是我在翻设置项的时候发现的一个点,你可以通过设置、电池与性能找到自动任务,或者也可以在手机管家App内的“手机管家”标签页下找到自动任务功能。
自动任务就是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触发条件,达到触发条件之后就可以自动执行预先设置的任务,听起来和Tasker相当相似,但是MIUI 12的这个功能用起来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相当友好,都不需要学习的。
目前这个自动任务的触发条件可以选择“定时”、“降到指定电量时”以及“设置时间段”,可以设置重复是否重复执行以及自定重复规则,可以执行的操作就相当有限,都是能够通过快捷设置菜单进行的操作,比如说静音、开关蓝牙等等。当然了,这对于我来说就完全足够了,我只是需要它在上班时间自动把手机设置成静音以及在上下班的一个时间段开关蓝牙打卡而已。
这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点。
闹钟
在说这个功能之前,先说说我之前使用iPhone遇到的一个困扰吧。因为国内的法定节假日相较于周末来说复杂得多,什么端午三天小长假、中秋假期之类的,本来是一件挺爽的事情。但是因为iPhone的闹钟重复条件真的有限,不能准确识别到中国法定节假日,然后我就会在节假日被iPhone的闹钟吵醒。至于节假日被闹钟吵醒有多郁闷,大家结合自己的情况去感受吧。
而小米10的闹钟功能就显得更加合理化,重复条件可以选择“法定工作日(智能跳过节假日)”。就是字面意思,闹钟可以在端午、中秋等假期内自动跳过。都说是智能手机了,像这种自动跳过节假日不响闹钟的小功能,用起来是真的舒服。
这是一个用起来可以更放心地睡觉的点。
AOD息屏常显功能
在使用小米10之前,我对于这种AOD息屏常显并没有什么感觉,我并没有那种在手机锁屏之后还要展现各种酷炫的画面的需求。但是在使用小米10手机之后,我发现这个功能其实是比LED通知灯好用得多的。举个例子吧,使用iPhone的时候,不管来什么通知,只要把手机拿手上就会自动亮屏,比如说上文说到的理财软件推送的相亲消息……
而在使用小米10手机之后,我发现AOD的消息通知功能是真的好。比如说微信来消息之后,就会在AOD界面显示个微信图标,这样我不用点亮手机就能够知道。其实这种体验真的是无负担的那种。
这是一个用起来相当无负担的点。
自动亮度在年初的发布会上,雷军其实是花费了比较大的篇幅来介绍小米10系列的自动亮度功能的。小米10手机配备了前后双感光传感器,来准确测定手机所处的环境的亮度。然后,雷军介绍小米10手机的自动亮度算法还经过了精心优化,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偏好、手机姿态、使用场景等自动调节亮度。最后还从屏幕入手,小米10手机配备的屏幕支持4096级亮度调节,在进行亮度调节的时候能够更加细腻平滑。
“我相信小米10的自动亮度的表现会是今天安卓手机里面最出色的。”这是雷军在介绍完自动亮度这个“小功能”的软硬件之后发出的感慨。对于小米10的自动亮度调节功能,在我把小米10手机当作主力机使用两个多月之后,也没发现什么特别大的问题,就是在亮环境到相对较暗的环境的时候,小米10手机的屏幕亮度会闪一下变化,很跳跃……
最出色的,就这?
不过,在显示亮度表现上,小米10的亮度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都是比较舒服的。
这个真的是需要小米软件团队好好反省的点。
防水在我使用手机的经历中,是存在把手机伸进水里拍照或者在雨中拍照的使用场景的。比如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某个雨天下,我就跑到马路边上,架起手机拍摄汽车快速驶过时溅起的水花。又比如说,某个夜晚,我听到漏水的水龙头把水滴滴到桶里的声音很有节奏感,我就把手机放到桶里录音……
所以,我在遇到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物的时候,是想要去记录的。但是小米10手机并不支持防水,在雨天里遇到有意思的事物的时候,我并不敢把手机拿出来拍照拍视频录音。作为一款高端产品,我是希望它能够满足我更多的使用场景的。
这是一个我很期待在未来的小米手机上实现的点。
系统广告
对比换下小米MIX 2之前,我认为小米高端……小米卖得比较贵的手机上的广告是很少的,不会像网上说的那么恐怖,至少换机之前小米MIX 2的表现我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在这款小米真正冲击高端市场的产品之内,我就觉得广告有点泛滥了。举个例子吧,主题应用内的广告真的是见缝插针,如截图。
这是一个让我挺失望的点。
快充快充快充,就是充电快嘛。但是,一般情况下小米10的快充是让我感受不太明显的一个点,晚上充着电睡觉还是充着电睡觉。就是,以我的使用习惯来看,快充对于我来说感受并不是一个明显的点。直到某一天晚上,我把手机插上充电线之后,我以为已经在给手机充电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我点亮手机屏幕看到20%多的电,我都慌了。我发现没打开电源开关……
于是我就马上把开关按下,开始充电。之后就跟往常一样洗脸刷牙收拾出门上班。就在这么一段时间之内,小米10的电量就充到了60%多。路上又可以愉快地刷手机了。
另一个使用感受明显的场景如下:某天外出,因为手机续航抵不过我的使用强度,到下午的时候,我就感到一丢丢的电量焦虑了。无奈之下,我就从路边租了一个移动电源,但是充电速度慢得我都慌了……所以,如果小米能够推出配套的支持相当功率的快充移动电源,那就更好了。
这是一个让我有安全感的点。
发热虽然小米10手机在散热用料上还算可以,但是在实际表现上,真的会略微发烫。我个人的实际体验如下:在8月份的广州,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在非空调环境下(就是那个大家可能都会使用手机的场景,你们想……),手机玩个10几分钟,金属边框其实就真的在发烫了。所以,小米10手机的发热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这是触觉感受最明显的点。
写在最后
上面说了几个关于小米10手机在我的实际使用场景下比较细节的点,也是让我感受比较深的几个点。其实,相较于原来的小米MIX 2手机,小米10手机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软硬件的升级所带来的流畅感,不管是操作的跟手性、画面过渡的动画还是程序处理的速度上,都是能够让我感到满意的地方。稍微有点不足的是,会出现点击图标之后,要给一点系统反应时间,它才会打开那个应用。有点反应迟钝。
至于一些细节把控上,比如说侧边按键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那么稳,不像iPhone那样给我的感觉就是按键和机身似乎是一体的那种感觉,如果说手机的精致感的化,它比不上当初我拿到小米MIX 2的时候的那种感觉。不过,作为真正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我似乎又会选择原谅。总结来说的话,小米10手机带来的体验提升,基本上都是得益于手机硬件的提升,就是那种在硬件堆叠之后本该带来的那种体验的感觉。
当然了,像自动任务之类的软件功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是相当友好的。
文章以雷军发布会的两句话开头,那么还是以雷军发布会上说的一句话结束吧。
正是在小米所有工程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巨额的研发投资的支持下,小米手机开始正式冲击高端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