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板桥传承人刘广才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

乾隆十年(1745)郑燮调至潍县当县令。

此时,潍县悄然降临的灾害却像恶魔一样步步袭来。先是一年几个月没有落过雨雪,寒风照例趁机肆虐。都到了四五月天了,农田还是一片枯黄。农民的苦难也由此加重。

对潍县而言,春秋时节不光是天旱,带着难闻咸湿气味的台风,常常会推动渤海的海潮暴涨。潮水席卷着潍县北部的低洼地带,海涛所过,天水一汪。水退之后,农田、村落、庄稼又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盐碱滩涂,更凶狠的还有横行无忌的灾后瘟疫……郑燮禁不住暗暗嗟叹:貌似富庶的潍县呀,百姓可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上任伊始,还没等他烧什么三把火,老天爷先给他迎头三大棒!他懵了!慌了,更心急如焚。这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可真不好当呀!他暗暗叫苦不迭。

天灾,像狂涛巨浪般地涌至,一下就把潍县带进了饥饿、恐怖和痛苦的深渊,同时也把新上任的郑县令一步步推向苦不堪言的旋涡。其实最可怕的还不是瘟疫的肆虐,而是粮食的匮乏。活着的人,天天就得吃饭,可是许多人家已经断顿。苦难中,人们的生存愿望还那样的强烈。一个幸存下来的人,当粮食吃尽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吃树根啃树皮,有的开始杀牛、杀驴来吃。这些原本就是农家的命根子呀!最后连草根和观音土都吃光了。···年迈体弱者开始倒下。无情的天灾,更像一张可怕的网,不但网尽了大地的生机,也网尽了人们心灵中的善良。当一切可吃的统统吃完,人性就开始泯灭。这时候的人,同饥饿至极的动物没有了任何的区别。于是,吃人的可怕日子开始了!先是争着吃死去的人,而后就开始吃活着的人了,易子而食,易妻而食·····郑燮闻所未闻,可是如今却就变成了现实!想到这些可怕的情景,他开始不忍心下咽任何的食物。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2)

乡村的灾民,漫无目的地向城镇涌来,像泛滥的海水向低洼地上聚集一样。洼地聚满了人,又开始向四面八方漫溢。以往长满庄稼的大地上,如今成了狼藉一片。海水漫溢过的盐碱滩上横陈着溃烂的尸体。灾民的人潮,从四面八方集聚,又向四面八方流动。人们的心中想着生存的希望:到关外去,传说中那里是一片等着开垦的土地,土壤是黑色的,插根棍子就可以长出庄稼。于是饥饿的人们眼前出现了幻觉:大白馒头,还有高粱米饭,雪白雪白的,鲜红鲜红的,还有浑圆浑圆的土豆和老南瓜······人们来了精神,一个个男女老少舔着干裂的嘴唇,拼命迈开脚步,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狂奔······就这样一路狂奔而去,怀着幻觉般的希望。直到倒下为止,直到把妻儿一个个卖掉·····延至乾隆十一年(1746)的秋天,饥饿与苦旱,继续困扰着胶东半岛。如果说“米贵于金”,如今则水与米早已变得同样的金贵。七八月间的雨季,一反常态地变成了干旱无雨。在人们焦急的期盼中,白狼河水逐渐枯竭了,米市中的米也像白狼河的水位那样日日见少。米价却像坝崖似的,越来越突兀挺立。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3)

酷热难耐的日子,郑燮带人在潍县县城的人潮中艰难穿行。十字街头、大小巷道、各个庙宇,乃至县衙的大门外面,处处都挤满了衣衫褴褛、面若土灰的饥饿的人群。污浊、混乱、大呼小叫、拥挤不堪。人们见县令到来,都大张着口不住地呼喊着老爷,颤抖着伸出骨瘦如柴的手,眼神中那种强烈的渴望,就像钢针一样,刺穿了郑老爷的心。本老爷子也是无能为力呀!他想着,心如刀绞。这可怎么办呢?郑燮问自己,也问身边的人。所有的人都摇头不语。面对愈来愈多的四面八方涌入城中的灾民,眼见街头日日增多的恶臭,郑老爷子再也无法保持沉默。他夜里睡不着觉,把师爷和各公司头目叫来商量商量。大家都说无能为力。说城内的粮仓中倒是有粮食,可那是官仓,没有上峰和皇上的圣旨,谁也不得动用。不然就有革职查办甚至杀头的危险。可当父母官的人不能眼瞅着百姓都饿死呀!这可怎么办呢?灯影里,人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了郑老爷的身上。郑燮无言以对,痛苦无奈的脸上双目深陷,更加的憔悴苍老,又更加的冷峻严肃。见人们都看着自己,郑燮提笔铺纸,在一张宣纸上写了大大的四个字:开仓赈灾!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4)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5)

胆小怕事的张师爷和大司头目们一见“开仓赈灾”四字,立刻就傻了眼。赈灾是急若星火,但没有得到朝廷准许,擅自开仓赈济那可是犯了大忌呀!为了百姓而冒犯上峰与朝廷,在官场上那就无异于是一件蠢事,简直是自毁前程,甚至是冒着身家性命草率行事呀!

“郑老爷,这可万万使不得呀!”众人齐声劝阻。

“开仓赈灾!”

郑老爷目光如炬,话语斩钉截铁。

“老爷,这可真是使不得呀!得先禀告朝廷··...”张师爷哀求他说。

“是呀,得先禀告朝廷呀!”六司头目全都跪在了他的面前,谁都害怕跟着受到牵连。

“听见了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开仓赈灾!”

“郑老爷,这可万万使不得呀!”张师爷的话音开始发颤。

“对呀,咱们还是先禀报朝廷,待圣旨下来再··...”

“人命关天,刻不容缓呀!岂能等得及?”郑燮心急若焚。

“可上面怪罪下来,我等可担待不起呀!”

“不用诸位承担,我郑某人一人担当!”

郑燮说着指了指那宣纸上的四个大字:“立此为证,我郑某人一人做事一人承担!绝不牵连诸位。”

“郑老爷,您可要三思而后行呀!”众人还是劝阻。

郑燮一拍桌子,愤然喝道:“你们诸位都听着,立即开仓赈灾!一切后果均由本县令承担!”

郑燮扪心自语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谴我任之!”

当天,潍县严守紧闭的官仓即被打开,饥饿的灾民们蜂拥而至。郑燮站在人群中,高声讲道:“开仓赈灾,是一方官府的责任,更是皇上的恩泽。”

混乱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都屏气听着。

“希望大家伙儿互相礼让,按照排队顺序,书写契券,按照人头和户头领取官粮。借一还一,不得含糊。”

于是开仓赈济的秩序井然。如此日夜不息,连续多日人心稳定。从此城中再也没有人被饿死过。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6)

为了缓解危机,郑燮同时主张一面抓紧申报救粮款,一面号召地方豪富募捐救灾。还亲自上门,苦口婆心地劝导县中大户设厂煮粥,轮流供给流离失所的灾民。他趁热打铁,千方百计集资,规划一系列修复和新建水利工程。

就在这样的繁忙中,郑燮迎来了乾坤十二年(1747)的新春佳节。他没离开潍县回兴化老家过年,而是把妻儿接来团聚。没有平常年关那么多庸俗应酬,他正好吟诗作画。他在一幅《风竹图》中落款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写完沉吟半晌,一时不知所向。面对着这苦难的人间,他感到无能为力。作为地方官,他不能等闲旁观呀。他开始谋划着来年的举措。并又提笔铺纸书写着:“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已也是百姓。”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7)

在清代海量书画家和众多官员中,能够称得上思想家的甚少。三百年后,郑板桥以思想家的姿态卓然耸立,与同时代任何一位思想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他为官的“民贵理论”与“公仆意识”。这在封建社会是极高的哲思官品。时至今日,仍然大放异彩!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8)

郑板桥传承人一一刘广才

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行业专委会执行会长

苏州郑板桥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

香港文联书画家协会委员

中国长城研究会委员

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中心委员

2021年由中美协、中书协、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心官方权威联合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9)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0)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1)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2)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3)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4)

关于郑板桥的经历和故事(细说郑板桥开仓赈灾的故事)(15)

责任编辑/马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