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会南京因为距离安徽省特别近,有时被人戏称为“徽京”。要说距离南京主城区最近的安徽城市(含地级市主城区和县一级的城区),最有名的自然就是称为“南京后花园”的马鞍山市主城区了。除了马鞍山主城区,还有哪座城市距离南京最近呢?答案是全椒县。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1)

全椒县隶属于滁州市,就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的那个滁州,位于安徽省中部偏东,与江苏省的淮安、扬州、南京三市接壤。滁州市主城区距离苏皖边界约有二十多公里,而全椒距离苏皖边界只有十公里不到。全椒位于滁州市的南端,对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面积约有1568平方公里。著名的京沪铁路出了南京后就进了滁州市南谯区,并不在全椒县。但是呢,作为滁州市对外连接重要通道的滁州站,却在全椒县境内。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2)

全椒县的地势比较平坦,县境西部分布一些丘陵地带,海拔最高的是龙王尖,约有393米。

全椒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秦朝统一时就有全椒县的设置,汉代秦时依然设全椒县,隶属于九江郡。需要说明的是,汉朝的九江郡与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不是一个地方。汉时九江郡的辖区包括今安徽省省会合肥、滁州、淮南等地(不含天长),淮河以南,长江以西(长江在安徽境长约呈西南——东北走向)。

到了王莽时期,天下大乱,西汉疏远宗室刘秀最终脱颖而出,建立了东汉。在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有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之辅翼,立功甚著,其中就包括马成。马成为刘秀平定李宪、平定隗嚣立下大功,当过大司空、扬武将军。马成是南阳棘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并不是全椒人,之所以说马成,是因为马成的爵位就是全椒侯。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3)

全椒这个地名一直用到南北朝的南齐(公元479年至502年存在),也就是萧道成建立的那个齐朝。南齐将全椒县改名为嘉平县,隶属于南谯郡。由于嘉平县正好抵在国都南京的长江对岸,战略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南北朝的地名非常混乱,到了萧衍建立的南梁(公元502年至557年),嘉平县又变成了北谯县,并在此设地级的北谯郡。

有意思的是,全椒县就在长江支流滁水(滁河)一侧,但直到北齐占领淮南的时候,地名才与滁水有关,称为临滁县。不过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后,又复称北谯。然后又是隋文帝杨坚将县名改为滁水,隶属于滁州,一直到现在。那么全椒县这个地名是谁给起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坚的宝贝儿子——处在两极评价之中的隋炀帝杨广。杨广废除州一级的建制,滁州撤销,同时滁水县更名为全椒县。有人戏称之所以称为全椒县,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很多是能吃辣的。有这么一种说法,之所以称为全椒,是因为此地古为椒邑,后来来此居住的多是全姓,所以称为全椒。三国东吴有大将全琮,在江东地位非常高。孙权有两个不安分的女儿,就是著名的孙大虎(孙鲁班)和孙小虎(孙鲁育,朱公主),孙大虎也称全公主,因嫁给全琮而有此称。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4)

此后的唐宋数百明清年间,全椒县隶属于滁州。

明清时期,南京以及周边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文化事业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全椒也不例外。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全椒县出生了一个男婴,他长大后写了一本轰动天下的奇书,既大名鼎鼎的《儒林外史》,他就是吴敬梓。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范进中举》,就出自《儒林外史》,影响力大到不用作过多的介绍。有学者将《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并列,认为这两本书都写透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只不过区别在于《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上层,而《儒林外史》则将笔触投向了封建社会的中下层。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5)

《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不会有多少人经历,《儒林外史》的社会基础则非常广泛,底层的知识分子的社会百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和现实意义。吴敬梓卒于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年仅五十四岁(虚岁),与诸葛亮同寿。

由于全椒距离南京距离非常近,所以融入南京都市圈是全椒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全椒县由来(安徽全椒的地名是怎么来的)(6)

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作为南京的“外省后花园”,全椒的名气没有马鞍山那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