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建立至公元前206年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那么为什么会短短十五年就覆灭了,这与秦朝的暴政离不开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从客观上说秦朝是否真的存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从客观上说秦朝是否真的存在(首次大一统的秦朝为什么只存在短短的十五年就覆灭了)

从客观上说秦朝是否真的存在

秦朝自公元前221年建立至公元前206年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那么为什么会短短十五年就覆灭了,这与秦朝的暴政离不开关系。

1、秦严密的经济法规,《秦律十八种》中《田律》规定,降雨及时,谷物抽穗,各地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受雨、抽穗的耕地顷数以及虽开垦却没有播种的田地的顷数。禾稼出苗之后降雨,也应当立即报告雨量多少和受益田地的面积。如果发生了旱灾、风灾、涝灾、蝗灾和其他虫灾,使农田作物遭受损害,也要上报灾区范围。距离近的县,由步行快捷的人专程呈送上报文书;距离远的县,由驿传系统交递,都必须在八月底以前送达。中央政府于是可以了解农业形势,严密注视生产进度,准确估算当年收成,进而实施必要的管理与指导,进行具体的规划与部署。

《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在正月进行大规模的考核。考核中成绩领先的,赏赐田啬夫酒1壶、肉脯1束,饲牛者可以免除1年更役,有关人员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律文还规定,如果用牛耕田,牛因过度劳累腰围减瘦,每减瘦1寸,主事者要受到鞭打10下的惩罚

《仓律》中,对于不同身分的人的口粮定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事土木工程劳作的役人,根据劳动强度和是否出勤确定口粮的定量。服事劳役的人性别与地位不同,待遇也各不相同。

《金布律》是有关府库金钱布帛之事的法律,规定了关于财务管理的制度。其中说到政府征收和发出钱币的方式。可知当时法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即明码标出价格。《关市律》还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立即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违反法令的要受到处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要求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短和宽度必须相同。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生产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本身有熟悉校正方法的工匠的,则不必代为校正。这些度量衡用的标准器在领用时也要加以校正。

《工人程》是关于劳动生产定额的规定。例如,其中写道,冗隶妾2人相当于工匠1人,更隶妾4人相当于工匠1人,可以役使的小隶臣妾5人相当于工匠1人。我们还可以看到,律文明确规定,隶臣、下吏、城旦和工匠在一起生产,在冬季劳作时,得放宽其标准,3天的定额相当于夏季2天。

2、秦军事化的管理体制

秦国在商鞅时代推行新法,奖励军功,给予英勇作战的军人以特殊的厚遇,这样的政策使秦国军力空前强大,但是带来的消极作用也是不可否认的。《韩非子•定法》曾经对秦国“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的商君之法提出批评:现在如果推行这样的法令,让杀敌斩首有功的军士做医师和匠人,那么疾病一定不能解除,屋舍一定不能建成。 匠人要有施工的技艺。医师要有医药的知识。如果让有斩首之功的军人承当他们的职责,则必然难以胜任行政管理,要依靠智能。而杀敌斩首所依靠的是勇力超人。任用勇力超人的人来做智能之官,就好比让有杀敌斩首之功的军人去充任医师和匠人。

秦王朝以军人为吏,必然使各级行政机构都容易形成极权专制的特点使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都具有军事化的形制,又使统一后不久即应结束的军事管制阶段在实际上无限延长,终于酿成暴政。

在秦末爆发反秦大起义,起义军直逼秦统治中心的形势下,秦王朝迅速将秦始皇陵和阿房宫建筑工程征用的役人即所谓“骊山徒”临时编集为具有较强战斗力的军队,又屡创胜绩,说明秦王朝对于人数众多的徭役人员,很可能是按照军队编制进行组织,运用军事化形式予以管理的。

3、秦苛暴的徭役征发

冯去疾、李斯、冯劫曾经进谏秦二世说,民众反抗激烈,都是由于戍漕转作劳 苦不堪,而且赋税负担过于沉重的缘故。他们已经认识到引起人民起义的直接 原因是滥发徭役、横征赋税。

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连续组织了多项规模宏大的土木丄程,三十四年 (公元前213)“筑长城”,三十五年(公元前212)“为直道”。秦长城西起临沸(今 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长达1万余里。长城工程使北边结成了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直道工程完成了从九原直通关中的军用道路,沿途“堑山理谷”,直通南北。从现有道路遗迹看,路面往往宽达50 - 60米,可知当时工程量的浩巨。秦始皇又在渭河以南营建以阿房宫为主体的新的宫廷建筑体系。同时,其他服务于皇帝本人的宫殿建筑群又在各地营造,据说“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秦始皇陵即骊山工程也进入了集中数十万人力紧张施工的阶段。史书记载阿房宫工程和骊山工程使用人力多达70余万人。根据对秦始皇陵土方工程量和当时人劳动生产率的核算,可知这样的记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此外,秦王朝又肆意征发军役,北敌匈奴,南戍五岭。当时丁男被甲出征,丁女转输军粮,远戍者战死于边地,转输者僵仆于道路。征发徭役如此严酷,致使所余从事正常生产的丁壮已极其有限。《汉书•食货志上》说,秦时“力役三十倍 于古”。徭役无疑成为当时人民感受到的最沉重的压迫。

值得注意的是,以运输为主要劳役形式的服役者也多来自关东地区。从这一分布形势来看,当时承受繁重徭役负担的主要是关东人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发生了项羽在新安(今河南渾池东)坑杀秦章邯军降 卒20万人的著名事件。事件起因在于项羽率领的关东诸侯联军对秦人的怀疑和歧视,而最初则又与诸侯军吏卒早时曾经徭役屯戍经过秦中,受到秦中人的歧视有关。秦人由于不负担素重徭役与关东人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基于类似 因素而产生的显著的地方优越感和特权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关东人的复仇心理。

4、秦严酷的文化专制

秦王朝力求以专制手段实现文化统一的政策和战国以来思想文化倾向自由的传统,终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秦王朝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之后,战国时代旧有的文化体制被否定,文化成为政治军事的附属,私学盛起的形势一去不复返生动活跃的文化气氛被洗荡一空。一些儒生和游士于是私下批评时政,引用儒学经典《诗》、《书》及百家语,以古非今。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关于郡县制的御前辩论中,丞相李斯抨击儒者遵行古制,实行分封的主张。他说,先古五帝三代制度不相承袭,各因时势 之变异用不同的方式治理天下。当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其意义,当然是 狭隘浅薄的儒生不能理解的。儒者所说三代分封之事,当代不可以遵法。李斯 又说,古者天下散乱,不能统一,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形成了“道古以害今,饰虚 言以乱实”的风气,今天下已经平定,法令出于皇帝,而私学却公然非毁法教,诸生不师今而学古,批判当世之政,惑乱民众之心,政令一旦颁下,都各自站在其学派的立场上予以否定,以超越主上、标新立异来抬高自己的名位,甚至公然诽谤朝政。如此不加制止,上则损害皇帝的威望,下则扩大私党的影响,因此应当严 厉禁绝。

李斯又建议,除秦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除了博士官所掌管的以外,天下有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者,都必须交地方官员烧毁。有敢私下讨论《诗》《书》的,处以弃市之刑,以古非今的,诛灭其家族。官员知情而不举报者与其同罪。焚书令颁下30天仍然拒不遵行的,罚作筑守边城的劳役。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禁烧之列。

李斯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批准。

焚书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严重的浩劫。 焚书之后不久,又发生了坑儒事件。

秦始皇晚年,独断专行,又迷信方术,欲求长生。他曾经信用的侯生和卢生不满秦始皇贪于权势,专好以刑杀强化自己的威权,于是相约逃亡。秦始皇大怒,以侯生和卢生的“诽谤”之罪,疑心诸生在咸阳者多以妖言扰乱民心,于是使御史严厉审问诸生,将所谓“犯禁者”460余人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下文化人。

秦始皇长子扶苏劝谏道,天下初定,远方人心尚未安宁,诸生不过诵法孔子之学,现在以严酷之法处置,担心天下将会发生动荡。秦始皇大怒,斥令扶苏离开咸阳,到北方边疆蒙恬的部队中担任监军的职务。

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

对于焚书坑儒,历来有种种的否定与抨击,但是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复杂 是不可以简单论定的。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 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基于以上的原因,加速了大秦帝国的崩塌,不过纵观历史,秦始皇还是为华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