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贾谊说:“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就是说田忌善于用兵,认为田忌是战国时期厉害的战将。田忌一生之中流传后世的故事,主要有三件,一个是田忌赛马,一个是桂陵之战,还有一个是马陵之战。不过,这三件事情,在后世人看来,更多都是因为田忌有了孙膑,才占了上风。
田忌的身份是齐国王室,当时的齐国已经是田氏齐国,也就是说田忌跟齐威王之间不是兄弟也是叔侄的关系。在田忌的时代里,当年姜齐氏只残余齐康公一脉,被驱逐在都城之外,田氏宗族已经基本垄断了整个齐国朝堂,史书有:“齐康公卒,绝无後,奉邑皆入田氏”,可以说田氏已经彻底完成了代齐的大业。
田氏子弟,大多都飞扬跋扈,大有天大地大唯我独尊的想法。比如田忌就是“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田氏诸公子走球遛马,就是跟国君齐威王争个高低也是常有的事情。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最后因得了孙膑的计策,赢得了齐威王千两黄金。如此看来,田忌似乎只是个纨绔子弟,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说田忌狂妄,那是绝对的。但要说田忌完全是依靠孙膑出谋划策,自己没有半点儿本事,那也不是。这就要从后来马陵之战中来看。史书中说:“张丏对曰:晚救之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田臣思曰:不可,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我救之,我代韩而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夫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诉于齐。我因阴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国可重,利可得,名可尊矣。”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韩国被魏国进攻,派了使者来齐国请援。大臣张丏认为要马上派兵去救韩国,而田忌则认为要等到韩魏两国两败俱伤之时,再派齐国大军救援,以此而取得渔翁之利。狡诈、阴险之心,跃然于上。这样看田忌绝非是那种愚笨的纨绔子弟,为了国之利益,还是很懂得玩弄手段的。如果说之前的桂陵之战靠的是孙膑,那么马陵之战则完全是田忌在统揽全局了。
公元前353年,桂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徐州相王。这即可看得出来,齐威王的称王乃至齐国的整个霸业,其实都跟田忌打的两场战争有关。正是这两场战争后,齐威王打破了多年间魏国霸持三晋的格局,让赵、韩两国也对齐国有了依附之心。齐国的霸业,有田忌一半的功劳。
可是,齐威王霸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场战争,都有田忌的功劳,这本来就是功高盖主。天子诸侯之心极为难测,或就是一个动作,或就是一句话,就会让其记恨在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功劳太大的臣子,国君会更为忌惮。因此田忌赛马这个事情,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来,一方面可能是齐威王的所谓与民同乐之心,一方面则是这个事情本身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才会在齐国史书中有所记载,而为后世史书所转载。齐威王对此的看法,当然不会是平淡如水。
齐威王的身边还有个名臣,是为邹忌。这个邹忌也是名臣,可是跟田忌之间却有不同政见。比如,桂陵之战时田忌主战,而邹忌就不支持出兵。从关系上来看,田忌是宗亲,邹忌是外臣,齐威王更应该支持田忌。从前面两场战争上来看,齐威王也的确给了田忌大权,让田忌独自带兵在外征战,让田忌赢得了军中的和朝堂上的威望。从朝堂之争看,邹忌是齐威王任命的,也就是齐威王选的,因此田忌有功那也理所当然,要是功高盖主了,谁能帮齐威王去削弱呢?那当然就是邹忌。
《战国策》载:“邹忌以告公孙,公孙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这里完全就是把田忌后来的出奔说成是邹忌的阴谋了,就是邹忌陷害田忌欲图大事。那么,这种可能有没有呢?
田忌在马陵之战后,彻底歼灭了魏国有生力量,就连孙膑也认为田忌如此功高盖主,要不然就再进一步,对田忌说:“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若是,则齐君可正,而成侯可走……”孙膑都在建议田忌篡位为齐王了,可惜田忌不听。这就让田忌后来的命运发生了剧变。
邹忌阴谋陷害田忌,齐威王会不会信呢?田忌辛辛苦苦为齐国打了天下,按理说齐威王要是一代明主,是应该重用田忌的。然而田忌已然是功高盖主了,要是再进一步,的确就会成为齐国唯一的权臣,甚至可以架空国君,毕竟田忌这个人还是有求胜之心的,在赛马活动中就敢赢自己,要是在国君的位置争夺战中生出了赢的心,齐威王自己当然就危险了。
于是,齐威王当然就要查田忌。朝堂之上最大的危险,就是国君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田忌是个聪明人,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只能孤身逃到了南方的楚国去。此后数年之间,田忌即在楚国生活。在这数年之间,齐国叱咤风云的田忌大将军没了,那个神机妙算决胜千里的孙膑也不在了。孙膑是跟田忌到楚国去了吗?反正田忌走了,孙膑就再也没有什么经典战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