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大禹治水

大禹,又名文命,其父名叫鲧,细算起来,他还是黄帝的后代。他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治水英雄。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土地、山陵、房屋,百姓流离失所,灾民哀鸿遍野。在这种情况下,尧决心要彻底治理水患,于是就开始求访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对他们说:“各位首领,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给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荐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只能暂且将治水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但是水患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还开始放平摆烂,拿这一艰巨任务当作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了那里。

舜当上部落联盟首领后,也来征求大臣和各部落首领的意见,看谁能彻底根治这水患,大家都推荐了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估计禹这时候在想:“水患这么难治,这群糟老头子坏得很!”舜并不因为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是个很善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而怀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开玩笑!你不答应试试,看看自己的父亲的下场就知道结果了),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理好水患,而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不然命就没了。)”

但是他知道,这份担子有多重!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任务的特殊,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者(这不就是两个小卧底嘛!)和他一道,协助他工作。

当时,大禹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对丈夫前去治水没有丝毫反对,大禹洒泪和自己的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带领着伯益、后稷和其他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任务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一任务必须完成。他沿途看到了灾民在洪水中挣扎,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面前留下眼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送上了他们最珍贵的东西,可见他们对彻底消除水患的迫切期望,这也增加了他彻底清除水患的决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理水患的教训,发明了疏导之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工的时候,他都和人们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简陋的茅草屋里,吃得比其他人都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很大方,每当治理缺少经费时,他都亲自去征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千古美谈,有一次他治水经过自己的家,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哇哦!好几年没回家了,好象家啊!),那是他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想回去看一眼啊(嗯嗯,的确很想!),但他想到治水任务紧急,还是眼含着热泪,策马飞奔地走了。

大禹治水大全集(上下五千年第四集)(1)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把中国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通过疏通平整,使得大量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然后治理山川,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随后要疏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有大禹治理过的痕迹。

他治水讲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

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开凿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开凿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山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据说,只要跳过龙门,马上就可以变成巨龙翱翔天空了。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洪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为了铭记大禹的功绩,为他修庙筑宇,尊他为“禹神”,我们整个神州大地也被称为“禹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