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7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6个广播节目、24个电视节目和2个集体创作节目入选。
为了让广电视听领域的同行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节目的好做法、好经验,广电时评特别推出【创新创优案例分享】。本文分享了创新创优节目《歌声与微笑》的创作故事。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从给予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各类援助,到双方成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共历了70年的风雨。历史的变迁斑驳了岁月,也打磨了时间长河里一段段中俄友好的动人诗篇,它们闪闪发光,指引着我们去翻阅和见证。
黑龙江作为中国最北方的省份,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在中俄建交70周年重要历史节点,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联合中俄友好协会以及黑龙江大学共同推出了情感类音乐节目《歌声与微笑》,在动人的旋律和感人的故事中展示两国人民之间近一个世纪的深厚情感。
老故事讲出新情感,用淳朴的平民故事彰显中俄友谊
《歌声与微笑》从小切口着手,遍寻祖国大江南北,整理了近300个生动的真实情感故事片段,循着这些故事的轨迹,节目组接触到了近千名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当回忆翻涌,故事里的那些泪眼婆娑、老照片上的时代镌刻、讲述人的倾情诉说、两国友谊故事的动人时刻,像一部电影,从黑白走向彩色。最终,从几百个故事中,节目选取了4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例,并邀请到了这些故事的讲述人走上舞台。
“连祖国的炊烟,我也感觉到香甜”,开国将军唐铎之子唐瓦加,在舞台上深情讲述父亲作为唯一一位驾战斗机飞越红场,接受检阅的外国将领,带妻儿归国创办大学军工专业的故事;“战争是残酷的,我要办更多的展览,希望大家珍视和平”,前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之子李多利讲述为了和平,大批的革命家庭十几年间无法团聚的故事;“我总想回去看看她们,报答她们,为他们养老送终,这也是我妈妈的心愿”,60年前,三岁的中国孩子孟宪国被大火烧伤,情急之下家人将他送往苏联,两位苏联护士自愿为孟宪国植皮保住性命,60年后,孟宪国来到《歌声与微笑》的舞台,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跨国营救;“无论是俄国人还是中国人,我们都是朋友”,哈尔滨小雪花合唱团的小朋友,拥抱着他的俄罗斯小伙伴,在舞台上掷地有声地表达着心里话;“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就是在中国”,清华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大卫在节目现场,向年轻的学生们倾情诉说着在中国的奇遇……
历经70年的变迁,一切仿佛都在发生变幻,而唯一不变的是人们的真情实感,他们用最淳朴的语言诉说着无论时代如何轮转,两国人民友好互助的心意始终不变。
老歌唱出新感觉,用别出心裁的制作展现多元的文化层次
也许言语不通,也许肤色不同,但最动情的旋律一定相通。《歌声与微笑》通过讲述嘉宾“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首歌”,呈现两国水乳交融的情谊。
节目设计了全新的歌曲呈现形式,辅助现场舞美、灯光、乐团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依托故事情感基调,结合艺术的二次创作,将老歌唱出新感觉,呈现了一幕幕的经典。
“出发前,我的父亲写了一封信给爷爷奶奶,他说,此次远游异国,不知何日能归,儿不能侍奉膝前,实属大不孝,为国之大家,唯有舍我的小家。”节目中,唐铎少将之子唐瓦加讲述完父亲的故事后,合唱团唱起了《共青团员之歌》。歌曲中所描绘,正是那一辈人为革命远赴苏联时的心声:“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
63年前,寒冬,黑龙江冰面的马爬犁上,坐着被烈火烧伤的孟宪国。经过苏联特格达医院医护人员一个半月的救治,这个呼玛县正棋村小男孩的生命得以延续。63年后,孟宪国辗转重返贝加尔湖畔的医院所在地,想要找到再未谋面的那群“白衣天使”。此时,护士们口中“我们的男孩”年过花甲,儿孙绕膝,而当年为他的植皮手术捐赠皮肤的两位护士多洛日基娜和费拉托娃却已去世多年。讲完这个故事,孟宪国拿出口琴,在合唱团的伴唱下,回忆飘向疗养时所在的贝加尔湖边,吹响了一曲《贝加尔湖畔》。
位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东北郊滨海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曾经接待过一群特殊的中国孩子,来自北川的席浚斐就是其中一员。汶川特大地震后,部分灾区儿童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疗养了21天,不少人跟席浚斐一样,白天仿佛无事发生,夜晚却被充满瓦砾和废墟的噩梦环绕。节目现场,歌唱家朱明瑛演唱的《大海啊故乡》正是当年不懂中文的俄罗斯导员哼唱的旋律,用来安抚从噩梦中惊醒的席浚斐。他说:“这首歌虽然很平静,但是给了我非常大的力量。”
音乐没有国界,友谊同样没有国界。《歌声与微笑》的舞台上,讲述人带来的不只是他(们)珍视的一段友谊,更是他们倾注情感的汇聚,节目用讲述人心底流淌出的歌声来赞美友谊,更用多元的歌曲表现形式歌咏两国人民永结友好的情谊。
小人物讲出大情怀,传承与延续需要着重思考
友谊不单需要被铭记,情谊同样需要被弘扬。在雕刻一个个情感故事的同时,小人物的大情怀以及这情怀的延续,是需要重点思考的方向。
在节目的第二次录制中,节目组邀请了95岁的著名指挥家、交响乐《梁祝》的海外首演人曹鹏。舞台上,曹鹏动情地讲述了留苏期间,苏联老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苏联同行如何竭尽全力促成交响乐《梁祝》的海外首演音乐会的故事。“我要感谢苏联人民对我的帮助,中苏友谊,中俄友谊万古长青”,节目现场,曹鹏激动地说。
11年前,美丽的俄罗斯女孩喀秋莎来到中国留学,初来乍到不会说中文的她将护照遗忘在了出租车上,当时的她孤立无援,这个时候,一位不知名的中国司机将喀秋莎的情况反映给了当地广播台。几天之后,一位广播台的记者来到了喀秋莎的寝室,将被找到的护照送还给了她。正因为这件事,让喀秋莎坚定了留在中国的心,11年过去了,如今的喀秋莎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网络平台上教中国朋友用音译的方法唱俄文歌,也帮助两国的朋友解答对方最想知道的异国问题。“我幸运地来到了中国,幸运地遇到了这么多善良的中国朋友,如今我又幸运地从事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工作,我要把幸运的歌送给大家”。
回忆,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歌声与微笑》的制作初衷就是为了将伟大的友谊传承,录制前期,节目组走访了中俄友好协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也深入到了大学校园,在专家身上求疑问,在青年人身上求沟通,满怀敬畏,导演组方开始节目的筹备工作。
在每一期节目的录制现场,节目组都邀请中国和俄罗斯观众各一百人参加节目录制,为了更好地交流,还配备了同声传译设备,很多观众录后表示,第一次确切地感受到了中俄友谊的具体体现,“这是一次非常棒的教育之旅”。
情谊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饱含的精神永恒不变;友谊之所以被传承,是因为它的价值历久弥新。用40个动人诗篇,《歌声与微笑》描绘了一幅大国外交的图景,让歌声里,不只有微笑,也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