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评书,道尽忠贞报国英雄情怀;一段传奇,铭记白山黑水红色历史。建党百年之际,各主流媒体献礼的文艺作品陆续推出,百花齐放。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黑龙江卫视的《抗联英雄传》聚焦东北抗联英雄人物,创造性地运用“评书演绎 嘉宾访谈 致敬作品”,大胆“破圈”,通过全新的方式讲述英雄故事,给观众带来触心共情的视听感受。

“听抗联故事,学党的历史”,生动激荡的评书演绎,感人至深的后代访谈,专属打造的致敬作品,节目追溯还原英雄战斗及生活经历,探寻“东北抗联精神”时代内涵,全景展现了黑土地上广大人民的不屈斗志,和抗联英雄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学史明志,以史育人”,节目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联合推出,号召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不忘初心、致敬英雄”的信仰理念,昂扬向上催人奋进!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聆听评书故事铭记红色历史)(1)

一、评书新传,创新呈现载体讲述英雄故事

《抗联英雄传》的内容核心是讲好英雄故事,多维度塑造英雄形象。如何能够让英雄故事更具观众吸引力?节目勇于创新,另辟蹊径,选择“评书演绎”作为故事的承载,将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抗联传奇巧妙融合。节目特别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担任评书演播嘉宾,充分运用舞美道具及背景视觉铺垫场景,音乐声效渲染气氛,让古老的曲艺表演焕发新的活力,使人耳目一新。“今天不说《杨家将》,也不说《岳飞传》,单说《抗联英雄传》----”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再登舞台,铿锵燃情,百年传承的评书艺术承载热血贲张的抗联英雄故事,观众收获的是激荡澎湃、超强代入感的收看体验。

致敬英雄赵尚志的节目中,刘兰芳生动演绎了一段“劝降书假意传真意,赤子心国情胜亲情”的故事。讲述赵尚志的父亲被日军逼迫写下给儿子的劝降书,但敌人不知父子俩早已约定暗号,无论什么情况下,只要见到有“乱命”二字相连,便是被逼假劝降,不可当真。刘兰芳通过精湛娴熟的演播技巧,将赵尚志父子同心巧施计谋,协力抗敌的故事演绎得悬念迭起、丝丝入扣,引人入胜。在致敬八女英烈的节目中,一段“弃渡河一班御寇,永流芳八女投江”的评书小段,生动还原了八位女英烈牺牲前最后的场景。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八位女战士放弃生的希望,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当打光最后一发子弹,她们手挽手步入了寒冷刺骨,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毅然决然选择投江殉国。通过灯光与画面、音效与评书的综合呈现,观众仿佛被带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乌斯浑河边,置身于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被八女英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聆听评书故事铭记红色历史)(2)

《抗联英雄传》的节目中,每一段评书故事背后都承载一段生动鲜活的历史。抗联将领周保中中弹受伤,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他割肉取弹一声不吭,战友感叹“胜过云长”;抗联英雄冯仲云为抗日与妻子别离,自此失去联系,直到12年后抗战取得胜利,夫妻才辗转团圆;抗日群众吕老妈妈为掩护抗联战士牺牲至亲骨肉,赵尚志率领百名战士跪地认母,场面让人泪目……

一把折扇、一块醒目,一段段英雄传奇;定场诗、煞尾诗,精心构思的评书笔法,传统的艺术形式演绎全新的抗联故事,创新的讲述方式,刻画出立体生动的英雄形象,彰显出忠贞鲜明的英雄品格,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对英雄深沉的敬意!

二、全新视角,深耕鲜为人知的家国情怀

十四年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斗争,铸就了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白山黑水间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抗联英雄传》在挖掘英雄故事上下足功夫,力求用“小细节”彰显英雄的“大无畏”,用“小故事”还原英雄的“大格局”。节目深耕英雄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家国故事,真切触摸他们伟岸的人格和朴实的情怀,让英雄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可敬可感。

节目舞台上,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赵一曼的孙女陈红,李兆麟的孙女李海滨,冯仲云的儿子冯松光、女儿冯丽雯等许多东北抗联将领的后代,深情追忆先辈。他们从亲人的视角,近距离讲述了许多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靖宇”意为“安定宇内”;“保中”意为“保卫中华”,这些令敌人闻名丧胆的英雄人物,不仅将使命刻印在自己的名字里,还将信仰烙印在下一代的名字中。陈红深情讲述奶奶赵一曼为父亲取名的寓意:因为出生那一天,恰是列宁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宁儿”这个名字,既是为了纪念列宁,更饱含了赵一曼对儿子在安宁中长大的殷殷寄托。为了让更多中国人早日过上安宁的生活,赵一曼洒泪寄养年仅一岁的儿子,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母子一生再未相见。多年之后,当已经成年的宁儿看到母亲留给自己的遗书,悲痛万分,用钢笔将“赵一曼”三个字深深刻进手臂,时刻不忘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节目现场,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眼含热泪讲述了奶奶跟爷爷分别二十余载,一生都在期盼与爷爷重逢的往事。直到奶奶去世,家人都不知道化名“杨靖宇”的抗日英雄就是奶奶等了一生的人马尚德。英雄牺牲多年以后,历尽艰辛的一双儿女终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见到父亲的遗骸。如今,马家后人谨记先辈嘱托,不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自强自立,为国为民。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聆听评书故事铭记红色历史)(3)

穿越白山黑水的烽火岁月,追忆东北抗联的悲壮史诗!“杨靖宇一喊二唱三打的策略”、“冯仲云用女儿的哭声掩护地下工作” 、“赵尚志牺牲在除夕夜,头骨下落成谜”,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藏着令人动容的故事,每一个家国故事,都闪烁着共产党人信仰的光芒。《抗联英雄传》从新视角探寻英雄鲜为人知的生活与战斗经历,重塑大众心中的抗联英雄谱,让英雄更有温度,让英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更加亲近、更加有力,给受众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

三、多维表达,延展抗联精神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抗联英雄传》通过多维度的解读,深耕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节目邀请了党史、军史、抗联史的业内权威研究学者担任访谈嘉宾,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为观众还原真实立体的英雄形象,解读东北抗联十四年的艰苦斗争史。

军史专家刘波讲述赵一曼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忠贞报国的爱国情怀,她在身患肺病的情况下,连续五天五夜上街演讲,泣血流泪感动无数群众,唤起人们的爱国情感。抗联史研究学者刘贤讲述了杨靖宇立下的一条“怪规矩”:为了不给老百姓添麻烦,避免群众把省下的吃穿留给抗联战士,杨靖宇要求部队绝不和百姓一起过春节。一个爱民举动,彰显了这位抗联名将爱护群众,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李兆麟和战友曾经历五十天的断粮危机,然而他们却乐观创作《露营之歌》,东北抗联将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英勇不屈的革命意志回响在铿锵的旋律中。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聆听评书故事铭记红色历史)(4)

《抗联英雄传》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舞台演绎”与“英雄故事”有机融合,通过情景演播、声音再现、歌舞渲染等多种电视化呈现,倾心打造专属“致敬作品”,升华情感、诠释抗联精神的内涵。哈尔滨一曼红军小学的学生和赵一曼孙女陈红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深情诉说八十载的思念与传承;冷云洒泪送子,再现了抗联英雄舍小家为国家、不畏牺牲的革命决心……

评书演绎、嘉宾访谈、致敬作品,《抗联英雄传》用多维度的表达将观众的情绪引向高潮,获得情感共鸣,向英雄表达最深沉的致敬!节目面对广大青少年受众群体,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让英雄精神接地气、可践行,引领青少年学史增信、学史力行!

四、全屏联动,构建年轻态主流融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抗联英雄传》力求“讲好英雄故事,传递核心价值”,让历史中的英雄成为当代青年心中的“明星”,让英雄精神对青少年形成更有效的引领。

根据受众特点,节目探索“全屏联动”传播方式,打通大屏小屏,构建年轻态融媒传播。节目开启录制的同时,就率先在新媒发声,录制现场的精彩片段,传奇故事,英雄后人聚首等内容,第一时间登录新媒体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了解节目看点,参与节目互动。在黑龙江卫视播出的同时,节目同步登陆学习强国黑龙江学习平台、新华网客户端、极光新闻、东北网、腾讯视频、咪咕视频等,受众可以多渠道观看节目。与此同时,依托优质内容,节目推出“致敬我的父辈先烈”“响亮的名字”等一系列主题短视频,用碎片化的强故事唤起网友对英雄的追忆与敬意,迅速形成热议话题。大小屏联动,多渠道分发,引来观众好评如潮。很多青年网友留言:“原来黑土地上的英雄故事这么感人,向英雄致敬,吾辈当自强!”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哈尔滨一曼红军小学,佳木斯桦川冷云红军小学等不少学校都号召师生收看节目,学习红色历史,传承英雄精神。江苏常州觅渡桥小学将节目中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刊登在校报上,孩子们通过节目了解英雄故事,学习党的历史,增强爱国信念。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故事(聆听评书故事铭记红色历史)(5)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黑龙江卫视作为主流媒体,紧扣时代脉搏,在建党百年的重大节点,立足本土,深耕故事,充分挖掘白山黑水的红色记忆,讴歌东北抗联精神。《抗联英雄传》从“走进历史、连接现实和着眼未来”多维度引导广大青少年构筑信仰,砥砺奋进,谱写中华民族英雄精神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