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四大家族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王谢袁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魏晋南北朝后代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魏晋南北朝后代现状(魏晋南北朝四大家族)

魏晋南北朝后代现状

这个时期四大家族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王谢袁萧

一说是王谢桓庾

桓氏发迹于桓彝,其子桓温将桓氏发展至鼎盛,桓温之子桓玄起兵反叛被刘裕所灭后家族陨落。

王导后由庾氏庾亮上位当上了真正的权臣,庾亮死后,其弟庾冰接任,后被桓氏几乎诛尽,仅一代之荣耀。

桓庾两大家族在东晋末年基本就没人了

所以这里主要说前者

王谢两大家族毋庸置疑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让王谢成了家族显赫的代名词

可见王谢门第之高

王谢袁萧分别是

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兰陵萧氏

看下姓氏前面的地名

琅琊是今山东临沂地区

陈郡是今河南太康地区

兰陵是今江苏常州地区

(这里地名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区别于其他朝代)

看郡望可知这些都是北方士族

永嘉之乱后,士族携皇族,衣冠南渡,侨居南朝

所以这四大家族又被称为四大侨望

士族地位

东汉中后期,皇室式微,士族和寒门逐鹿中原,最终三家归晋建立了门阀政治秩序,西晋永嘉之乱后皇室在门阀拥簇下重新建立东晋政权,自此,门阀政治达到鼎盛,和皇室半分天下,有时甚至强于皇室。

当时的门阀

有钱是真的有钱

有才也是真的有才

土也是真有大片大片的土地

和明清时期仅有微薄土地,需要仰仗皇室鼻息生存的的士族一点都不同

下面来一个个说

琅琊王氏

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四大家族之首,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时,王敦主外,王导主内,一手建立了东晋政权,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

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六朝时代,琅邪王氏五品以上官员有161人,一品官达15人。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有东晋丞相王导、东晋大将军王敦、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其政治地位和文化艺术成就都让其他家族望其项背。东晋中后期太原王氏崛起,暂且不表。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士族,士族有士族的讲究,联姻时一定要讲究门当户对,差一点点都不行,哪怕你是皇家都不行,四大家族婚姻基本都内部消化,和外人没关系的。东晋初年,谢裒为儿子谢石向琅琊诸葛氏(当时和琅琊王氏并称的第一士族)求婚,被诸葛恢拒绝。

后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可谢万也被阮裕鄙视,称其为暴发户,直到淝水之战,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取得了胜利,保全了东晋江山。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 如若当时没有胜利,中国历史将被改写,华夏文明大概会被毁灭吧,东晋政府追论功绩,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县公,谢琰为望蔡县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自此,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直至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

代表人物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名将谢石、著名诗人谢灵运。其政治地位和艺术成就较王家而言,其实差的还是挺多的。

附赠一组王谢关系图

王珉=王导的孙子=王献之堂兄=王练父亲=王珣弟弟=王洽儿子=谢安的女婿

王珣=王洽的儿子=王导孙子=王羲之堂侄=王珉哥哥=谢安弟弟谢万的女婿

王羲之=王旷儿子=谢道韫夫君王凝之的父亲=谢道韫的公公=王孟姜的父亲=郗璿的夫君

王孟姜=王羲之、郗璿的女儿=谢瑍的丈母娘=谢灵运的外祖母=南阳刘畅的妻子

在知乎还有其他都看到有人回答王谢关系时都直接百度关系等式,王孟姜=王羲之、郗璿的女儿=谢瑍的母亲=南阳刘畅的妻子,刘畅的儿子是谢瑍?错的有点过分了,大家在度娘查找资料的时候一定要佐证,因为度娘不可尽信。

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算是袁氏的发源地,后支脉基本从这里衍生,比如东汉时期的著名士族汝南袁氏,自袁安始,四代人中先后有五人担任三公的职务,被称为“四世三公”,“四世三公”是汝南袁氏功绩与荣耀的代名词。三国时期,袁绍、袁术居然想做皇帝,不符合我们老袁家的家规啊,后来被曹操给灭族了,汝南袁氏就这么被这两人给败完了。

说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你们,我是汝南袁氏这一支的。

到了六朝,汝南袁氏辉煌不再,陈郡袁氏开始兴起。自东汉袁滂任司徒开始,直到唐代,子孙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但是就是低调。

看看袁氏和其他家族的关系

据《晋书》、《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袁湛又娶谢安侄子、东晋名将谢玄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琅琊王氏、太尉长史王诞之女。因为这层关系,王谢不倒,袁氏就不倒。

琅玡王氏、陈郡谢氏都是出过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的家族,怎么就给袁家攀附呢?

陈郡袁氏家族历史悠久,可追寻到三皇五帝时期,崇尚清虚,就是个中立派,不拉帮结派搞斗争,既不在政治上突兀,又不收敛钱财,给人一种小透明的感觉,反倒在动荡年代保存了家族实力,没有被灭族。没有攻击性,又有深厚底蕴的豪门,清高的士族们当然很乐意结交。

兰陵萧氏

“两朝天子,九萧宰相”的兰陵萧氏,还要说什么,六朝的四大家族中没有他们像话吗?

兰陵萧氏在南朝建立了齐、梁二国,虽然在四大望族中起家最晚,但后来居上,在南朝是最有权势的郡望和皇族。在齐、梁两朝,和有点怂的东晋皇室不一样,萧氏皇帝是自己打下的江山,不依附其他士族,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根据黄惠贤主编的《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统计,兰陵萧氏在《齐书》、《梁书》中立传、入传的人物,齐有49人,梁有64人(以上均不包括齐、梁皇帝),而琅玡王氏在该两书立传、入传的人物,齐有18人,加上三位王妃,也只有21人,梁有17人。陈郡谢氏在齐、梁两书中立传、入传者,齐有4人,梁有6人。陈郡袁氏在该两书中立传、入传者,齐有3人,梁有3人。从齐、梁两书所记入传、立传人数比例来看,兰陵萧氏占绝对优势。

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历经几朝,可谓是千年世家。

代表人物,两位开国皇帝萧道成和萧衍,文学方面,昭明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