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万箭穿心我是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了万丈光芒。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1)

二十世纪初,女性开始觉醒,他们开始走出闺房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而现代新女性肯定自身的第一步就是一系列的否定,将女性自我处于父系秩序原则的符号体系之外,其主体性维系于她对这些秩序的拒绝。

但历史及现实等诸多因素导致女性依旧鲜有话语权,女性的解放与诉求甚至并不仅是女性群体的自我争取与表达,下一步将如何走、想哪儿走也并不仅为女性自身的选择,更是选择中的选择。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女性解放、女性话语权甚至女权主义依旧属于前沿性话题,女性话语权的逐步增加,也使人们能够从女性自身及其创作中更进一步的了解女性视野、态度及其渴求,而当代女性作家的作品也为我们了解当代女性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范本。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2)

2007年,方方发表中篇小说《万箭穿心》,用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扎根家乡武汉,从一个市井小女子的生活经历出发,将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等一系列矛盾纠缠在一起,戏剧性描绘出当下社会中部分女性的面貌,引发人们广泛的关注与思考。2012年,导演王竞将这部小说改编并搬上大荧幕,影片讲述了普通武汉女人李宝丽艰难、坎坷却积极生活的人生故事。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3)

小说名为《万箭穿心》,取义有二,其一为小说中李宝丽新房子的地理位置,因新房子楼下连接着辐射状的多条街道,按风水的说法这叫“万箭穿心”,视为不祥,因此得名。第二也象征着李宝丽的人生,原本李宝丽与丈夫与丈夫马学武、儿子小宝生活在老楼中,虽然不富裕,但还算幸福,但搬进新公寓后,丈夫因李宝丽泼辣的性格要求与她离婚,紧接着又发现丈夫出轨,从此之后生活便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4)

丈夫自杀、儿子反目,父亲去世、公公婆婆需要赡养,自己辛苦做扁担,甚至卖血换回的血汗钱好不容易将儿子培养成大学生,不仅不被公婆理解,甚至反被儿子赶出公寓,李宝丽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而这样的人生可谓是万箭穿心。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5)

电影在对小说进行改编时,重点突出了李宝丽的人物形象,而电影名为“万箭穿心”,更多的表现为李宝丽万箭穿心般的人生,同时,万箭穿心四字也概括出现实生活中无数依旧身处水深火热状况的女性的现状。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6)

在电影叙事中,女性的状态与生存作为叙事重点被导演用镜头放大展现在银幕之上,为突出“女性”角色,刻画女性人物,导演简化了出场人物,将故事集中在李宝丽、丈夫马学武、儿子小宝、闺蜜万小景与婆婆等一行人身上,因此,小说中对李宝丽影响最深的姆妈及其父亲便被从故事中剔除了,而多余的笔触被用于深化李宝丽的人物形象,因此在电影中,李宝丽在丈夫去世后,决心一人撑起整个家的行为便不再是出于姆妈的教导与影响,而是自己内心摒弃男子养家观念后,以自身的主体意识所做的决定。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7)

家庭作为女性永远的囚牢,在马学武在世时并没有完全拴住李宝丽,但这个枷锁随着马学武的去世转化在儿子小宝身上,“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李宝丽将生活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又再一次失去了主体性。但李宝丽在得知丈夫自杀自己有直接责任时,对儿子的放手以及最后的出走似乎又再次将其主体性唤醒,可电影中,最后带走李宝丽的或言拯救李宝丽的,还是作为男性的健健,出走后的李宝丽后面的人生将是怎样的,谁也不知道。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8)

而小说中父亲说出李宝丽新家风水如“万箭穿心”的情节,也转移至闺蜜万小景的身上,导演用两次大全景俯拍展现辐射状的街道,相比第一次的无言,第二次导演借万小景之口为这个小家的未来做出大胆预测,这样不仅简化了人物关系,也使已出场人物显得更为饱满。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9)

电影中,李宝丽一直在不停在主体性的获得——丧失——在获得中挣扎,其中主体性的丧失也表现在她对爱情的追逐上,丈夫死后,李宝丽一心养活家中自己在内的三口人,这样的操劳与辛苦不仅体现在导演对李宝丽扁担工作的重复叙事中,还通过人物外貌的前后对比表现中。一直为家人而活的李宝丽,终于在健健一次次地攻势下交出了自己的心,从而对其产生了爱情上的幻想,而这一点也是导演出于叙述需要所做的改编。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10)

小说中李宝丽虽然对健健产生过爱情情愫,但出于儿子的反对,她始终没有走进健健。电影中,导演创造了另一个可能,即健健入狱并非替人顶罪,从而展现出健健“恶”的一面,并将这种恶映射到对待与李宝丽的感情上,当李宝丽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而将自己的重心的一部分靠近健健时才得知,自己以为的爱情实际上是对方的逢场作戏。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11)

因此在影片中,健健不再是一个温暖可靠的港湾,也并非完美的救世主,但即使这位“救世主”并非完美,但李宝丽最终却也只能走向他,这样的结局不仅反应出其戏剧性,也同时加深了已被万箭穿心的李宝丽人生的悲剧性。

真实的万箭穿心(当代女性的底层叙述)(12)

小说的最后,李宝丽依旧努力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健健在街道上的大声应和似乎将李宝丽的未来推向一个未知但美好的方向。而电影最后,在小宝的注视下,健健接走了出走的李宝丽,导演也终于将镜头放置在大楼的另一侧,而万箭穿心的街头背后,载着李宝丽的面包车没出小区就熄了火,在大全景的俯拍镜头下努力推车的李宝丽,就如同前半生努力推着自己生活前进的她一样心酸。出走后的李宝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导演并没有给我们答案,但万箭穿心后的人生千疮百孔,是注定不会幸福快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