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1)

善于提问的孩子,他的探索能力很强,开始探索的孩子说明他已经拥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孤独症孩子很难主动发起沟通,所以我们不仅要创造让孩子发问的机会,也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语言提问。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2)

如何引导孩子提问呢?

妈妈把新买的遥控汽车放在霖霖面前的桌子上,随后妈妈控制遥控器,让汽车旋转并发出“滴滴滴”的声音,霖霖的目光瞬间被吸引,好奇的四处打量,霖霖指着遥控汽车看向妈妈,妈妈让孩子说:“这是什么?” 孩子看着妈妈说:“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遥控汽车,想玩吗?”霖霖点点头。

对干预训练的方法掌握好,能够有效地做针对性训练,提高孩子提问的能力,孩子在妈妈的循循善诱之下,到达了干预效果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孤独症孩子的干预训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关键是要找对方法,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果。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3)

为什么要教孩子提问?

会提问,说明孩子对外面开始产生好奇,开始学会用语言沟通来获取更多不确定的信息。当孩子会提问后,孩子的语言发展就等于有了质的飞跃。

教孩子如何提问也是家长们都比较匮乏的知识盲区,太多的家长搞不清楚一句话同样的话,不同的表达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比如教孩子说“我可以吃糖果吗?”“糖果在哪里?”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4)

所以家长要多学习相关知识,给孩子专业的指导

1、让孩子能够通过提问获取信息

提问能够让孩子获取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事物的属性,做干预训练时,必须能够让孩子从提问中获取信息,得到满足,才能诱发下一次的提问,比如让孩子提问“这是什么?” 家长给孩子解释,这个是小鱼,小鱼需要一直在水里,不然会死掉。或者“这是什么?” 家长告诉孩子这个是糖果,可以吃的,随后让孩子品尝,孩子就会明白,下一次想要某个东西要问,才能得到满足。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5)

2、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作为训练内容

比如孩子喜欢恐龙玩具,我们可以先和孩子玩一会,正玩得开心时,给孩子一个任务,让孩子离开,在孩子离开的同时把恐龙藏起来,当孩子回来时,眼神四处寻找恐龙时,家长采取沉默的方式,让孩子主动的询问你“恐龙呢?” 家长要及时地拿出恐龙,并表扬孩子,要让孩子明白,通过提问可以到达要求。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6)

3、成为孩子的“代言人”

家庭环境和成员是孤独症孩子干预训练的重要主力,所以有时候家庭人员的配合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在妈妈训练孩子提问时,孩子不能够理解或者给予正确反应,这时,爸爸的作用就大了。

比如妈妈把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藏起来,对孩子说:“家里有一个芭比娃娃,” 孩子在房间里找了一圈都找不到,“代言人”(爸爸)在孩子耳边悄悄地说:“问妈妈,在哪里?”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家长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息,“在枕头下”,让孩子自己去找。孩子能够通过提问来得到奖励,这会让孩子更喜欢提问。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7)

4、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事和物

这件事情比较适合孩子特别依赖的人来做,比如妈妈。妈妈在孩子面前突然走开,这个过程,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到你的身上,家庭成员辅助孩子说:“妈妈去哪里?”妈妈可以给予一个有趣的回答,并邀请孩子一起参加,比如“妈妈去打怪兽,你要去吗?”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8)

5、游戏“小口袋”

家长准备一个小袋子,里面放着一些糖果、小玩具,随后妈妈和爸爸好奇地往袋子里看,引起孩子的好奇,孩子在一旁也想看,家长可以忽视看不见孩子,嘴里并说着:“哇,在里面好多东西啊,” 如果这时孩子提问“里面有什么?” 家长及时让孩子看或者摸一个出来,如果孩子没有提问,爸爸或者妈妈其中一个人辅助孩子提问“里面有什么?”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9)

学会提问并不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疑问句,而是要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激发孩子想要提问和研究的兴趣。掌握好这项能力后,孩子会化身“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就要耐心地回答孩子,如果孩子问出些“奇葩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没关系,陪着孩子一起去找寻答案。

在干预训练的路上,你有遇到孩子提出什么“奇葩问题”吗?欢迎留言评论,大赛爸爸一一为你解答!

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年总结(孤独症孩子也能变成)(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