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报考刚结束,从全国各地反馈的信息来看,上海高校大多遇冷,录取位次大幅下滑。最直接的在吉林省,上外最低分竟然达到了510,是多少人不敢想象的事。除了大多上海高校遇冷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土木工程专业全面遇冷。

八月末,河南本科一本线投档线公布,作为985沪上热门高校的同济大学的土木专业遭遇了大冷门,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遭遇断档,从2021年的667分,最低位次1730,大幅滑落到564分,最低位次43252名,仅一年差距,招录分数线就滑落了103分,位次大幅下滑41522名。

河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显示,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计划未录满,分别有计划余额1名、8名。在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工程学科连续六年排名世界第一,超过清华大学。

从招录分数来看,有可能由于土木专业的投档线大幅下滑,导致2022的理科分数线仅比上海外国语大学高,而堂堂的同济这块金字招牌的投档线,有可能比西部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宁夏大学还要低,土木专业大幅拉低了同济大学的分数线。

土木工程专业跌落神坛(2022最惨专业土木工程)(1)

上海高校河南招生录取分数线

土木工程专业跌落神坛(2022最惨专业土木工程)(2)

(1)经济下行,房地产不景气,木土专业跌入了谷底

国内“大基建”退潮,房地产行业进入衰退期。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而“大基建”的时代已经落幕,恰逢房地产行业濒临崩盘,土木行业的艰苦性质决定了它已从当年的“香饽饽”,铁定了将变成了如今的“天坑专业”。

放在20年前,土木工程专业乃是工科专业中堪比如今计算机的超级热门,甚至可以与临床医学专业一拼高低。

而土木工程长期生活在外地,工作生活两地分居,不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除了年假之外很难有正常的双休日,刚毕业工资收入水平比不上绝大多数同校其他专业同学,工作环境恶劣、加班强度大,再没有可观的上升空间,职业晋升路线越来越窄的时候,“提桶跑路”早已成为土木人的日常。

我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史无前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扩改建工程,也给土木工程专业带来了黄金二十年的说法,叠加2003年后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的确给这个行业注入了强力的刺激,许多早年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都在时代的发展中享受到了红利。

国内城市经历了几十年的大发展,已经趋于饱和,2021年恒大徐家印钱2万亿暴雷,行业增速放缓叠加疫情,加剧了行业的苦难!

高考考生对专业的选择,也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土木行业的认知,“新天坑”也就意味着土木专业即将大幅缩招,才能逐渐降低供求关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否则盲目地往土木专业里填报,换来的可能是四年之后更加艰难的未来跨考、跳槽、转行之路。

(2)地产裁员、设计院降薪,土木并不是唯一爆冷的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只是行业衰落的一个缩影。

与土木类似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园林、暖通设计等等一大批跟地产行业辉煌了二十年的“黄金专业”,都不得不面临工作量骤减、工资下滑等命运。

曾经的建筑“老八校”毕业生,天子骄子,如今的学弟学妹叫苦不迭。

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找,房地产公司不敢去,设计院工作劳动价值与回报不成正比,堪比互联网大厂的加班模式,“通宵画图”早就在学生时代成为不成文的“行规”。

二十年前身边认识了许多以上大土建专业的朋友,当时未毕业的他们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毕业时找工作几乎都是随便挑,一线城市随便选,大牌房企随便去。的确,在随后的人生经历中,他们都在这些高速发展的行业中赚取了丰厚的回报,获得了长远的个人发展,陆续成为一二线城市里的“新中产”,再加上赶上BAT互联网第一波大厂浪潮的高富帅同学们,让我早早坚定了“男怕入错行”的观念,并持续多年灌输给我的学生们。

但是,个体的遭遇和回报,其实都是随着宏观规律的起伏而变动的。

前不久,同样是工科985强校湖南大学公示了一份本科生转专业的名单。

土木工程专业跌落神坛(2022最惨专业土木工程)(3)

湖大2022转专业情况表

国内学科评分为A-,仅次于清华、浙大、东南的湖大土木工程专业,全院共转出98名本科生,位居全校之首,却无一人转入。

于此同时,东南大学土木交通材料实验班录取分垫底,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未招满,那些非985土木强校的高校,更是惨不忍睹。

截至2021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达到64.27%,也就是说我国距离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已经不远了。

人口城镇化的轰隆列车,已经悄然在减速,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人口负增长,出生率降低,年轻人初婚年龄推迟……几乎个个都是大土建行业的负面因素,这个时代的落幕已经不是某个偶发因素能够阻挡的。

(3)“生化环材”之所以是“天坑”,是因为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生化环材”四大专业,之所以是“天坑”,并不只是网友自嘲的网络梗,而是无数的学长学姐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用机遇和命运亲自验证过的既定事实。

只有掉进“天坑”专业的学子,才知道这些“天坑”有多么让人绝望。考生和家长绝对不能碰,寒窗苦读二十年,凭借过人的勤奋和天资,才够到一流大学的门槛,一旦碰到了这些专业,也就只能负重前行,只能在毕业时面对“三不限”万人争抢的考公考编岗位和不论学历的销售岗位,否则所谓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让你痛不欲生,迟早转行。

它们只适合那些不考虑未来收入,不考虑就业和发展的富家子弟,只有他们有经济能力和时间去试错、钻研,去探索学科的前沿,去耗费人生的时间和导师一起探索知识的边界,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其实普通人家的孩子真的劝退。

清华大学都直接将土木工程放到了提前批和贫困生的批次,而且强制要求不能转专业,同济土木仍然认不清现实,保持骄傲的姿态,所以才会遭遇如此大败。

有时候努力比选择重要,比如高考前,比如高考之后,比如考研之前。

不要再试图去挑战行业的衰落,要面对事实,土木专业从黄金期衰退到如今的断崖暴跌,需要反思的不是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这仅仅只是历史发展的周期律。

农村家庭或者经济条件较差的孩子,基本没有试错的人生资本,能够做好高考之后、考研之前的选择,人生的命运就会发生很大的转折。

尤其是“双一流”高校评选中,“一流专业”高校的非一流专业学生,已经跟双非拉平了就业层次,在国考招录、央企招聘、地方人才补贴等场合显现威力。

2023年,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个永恒的高考志愿难题,或许已经逐渐明朗。这对考生来说是好事,对学校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

本文只是提供一个报考现象分析,绝不是推荐专业,选择院校专业要理性,不盲从!

土木工程专业跌落神坛(2022最惨专业土木工程)(4)

附:土木类专业的就业方向

1. 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是是在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路桥施工等企业做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如今的城市基础工作正在不断的深入,对于工程技术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2. 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

代表职位是在各种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交通或市政机关、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从事项目设计师、结构审核、城市规划师、预算员、预算工程师等。各种勘察设计院对于工程设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大。同时随着咨询业的兴起,工程预决算等建筑行业的咨询服务人员也是一个全新的就业方向。这类职位不仅要求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求有足够的工作经验。

3. 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

代表职位是在各种建筑、路桥监理公司、工程质量检测监督部门等从事监理工程师工作。监理是一个新兴行业了,职位的晋升与资质有关系,相关的工作也需要相应的证书,例如监理工程师上岗证,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证等。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完善这方面会有更多的机遇和发展。

4. 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

代表职位是在交通、市政管理部门、大中专院校、科研及设计单位等地方工作。国内现有500多所高校都设有土木工程专业(含二级学科),师资力量的需求也在增大。相对于一些大公司和大企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薪资要低一些,然而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对于市政建设的从业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扎实的土木工程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统领全局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跌落神坛(2022最惨专业土木工程)(5)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