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1日起,长江中上游的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将加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此举不仅标志着长江全流域“12关如一关”,而且是在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41%,业务量占全国海关近一半的区域内适用最新的通关模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长三角一体化讲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长三角一体化讲解(长三角通关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讲解

自12月1日起,长江中上游的南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7个海关将加入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涉及9省2市12个直属海关,此举不仅标志着长江全流域“12关如一关”,而且是在进出口货值占全国总量41%,业务量占全国海关近一半的区域内适用最新的通关模式。

9月22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率先在长三角地区5个海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后,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同时取消报关企业跨关区从事报关服务的限制,允许报关企业在“一地注册、多地报关”。

通关速度的加快、管理上的互认,使得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首先迎来了通关同城化时代。截至10月30日,长三角5关通过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平台共接受申报报关单354.4万票。区内企业普遍反映改革后通关效率更高,企业用于场站、运输等方面的费用较以往通关模式更加节省。

此次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扩围”,利好模式无疑将惠及更多企业。“由原来的5关变为12关,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区域通关最难点在于关与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要把情况想得更复杂些,要把困难想得更多些,把应对的预案考虑得更加细化一些。”

早在9月份,此次入围的长江中上游7个海关的监管、风险、审单业务骨干已到长三角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观摩改革试点切换和业务培训。业务骨干们参与了总结评估长三角一体化改革试点情况,着手跟踪复杂业务的运作情况,尤其为其在跨关区、跨部门联系配合业务,召开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真实感受,听取外部对改革的建议和意见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

据了解,长三角区域5个海关也已启动第二阶段改革计划,配合新加入的7个海关,开展改革试点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一体化改革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海关全面启动。“我们希望改革红利更加释放,更多地发挥效果。多一个单位的力量就多一个单位的支持,多一个单位的配合就多一份成效。”张广志说,这个改革不是海关一家的改革,海关总署已经要求有关海关主动寻求相关部门支持。

目前,除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已全面实施外,广东陆路通关模式也将于12月1日起纳入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此前广东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首先在空运、海运口岸启用。

据悉,三个区域的海关同时启动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其报关单量将占全国海关总报关单量的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