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探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一个多月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立德树人实践队展开了相关话题讨论,并在校内范围开展问卷发放工作课题的核心是青少年,要求我们切实从青少年自身出发,展开探讨与研究在校内对青少年进行问卷发放,也是贯彻从青少年中来,再到青少年中去的原则因此,湖北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实践队于2022年6月9日,在湖北师范大学校内开展了“关于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的问卷发放,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湖南师范大学治学精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湖南师范大学治学精神(湖北师范大学以理论为瓢)

湖南师范大学治学精神

为有效探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一个多月前,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立德树人实践队展开了相关话题讨论,并在校内范围开展问卷发放工作。课题的核心是青少年,要求我们切实从青少年自身出发,展开探讨与研究。在校内对青少年进行问卷发放,也是贯彻从青少年中来,再到青少年中去的原则。因此,湖北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实践队于2022年6月9日,在湖北师范大学校内开展了“关于红色资源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究”的问卷发放。

作为立德树人实践队的成员之一,在这次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何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平常的学习生活大多数是在教室和图书馆等封闭场所进行的,所学的知识也大多都是理论知识。伴随着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了我们大多数时间。与此对应的,大多数青少年很少有外出实践的机会,这与当代教学模式有关,也与中国传统的进士观念相关。但是笔墨终陷纸笔,躬行方著真章,青少年如果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的过程,那么只会打造出“纸上谈兵”的年轻一代,又如何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呢?

在本次问卷发放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实践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艰辛。在三十多度的夏天,顶着骄阳在校园各处发放问卷,已经让我感到十分艰苦。发放问卷的那几天,每天都是汗水湿透全身,脚上也因为四处奔走磨出一些茧子,这一度让我萌生出打退堂鼓的想法。但是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那些无论天寒地冻都始终驻守岗位、支援他人的志愿者们,还有那些驻守边疆的战士们。他们每日都在承受着这样的艰辛,却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

这次发放问卷仅仅是短短几天时间,却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不入其中,不知庐山真面目。对我来说,如果没有这次实践活动,可能我也只是以旁观者的视角,来感受广大志愿者和劳动人民的艰苦,却始终无法亲身体会。那么,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身陷于应试教育的象牙塔中,如果不能懂得实践的可贵,勇敢踏出舒适圈,就无法得到真正的成长。

除了辛劳之外,调研活动还是一件严谨细心的事情。为了此次问卷发放,我们实践队前后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开展了四五次会议,从问卷题目的设计到答案的修改与完善,到最后整个问卷顺利制作完成,团队成员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问卷设计的每一部分,我们都需要考虑到题目的合理性以及选项之间的联系性,并不断进行修改。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向校园里的同学和老师发放问卷,很多答卷者都给我提出了很多的修改意见和进一步完善的方法,让我收货了很多独特的思路,受益匪浅。发放问卷乃至整个问卷的制作,其实也只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小部分。但是就这么一个环节就需要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完善和大众的检验,更不用说校园之外还有那么多工作量大而难度高的实践活动。所以,作为志愿者,作为一名实践成员,要始终保持精益求精的精神。要主动让自己的实践成果经受大众的检验,要在一次次复盘和反思中精进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成长。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有很多同学都询问到了这样的问题:“红色教育真的有用吗?”“既然爱国主义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选择,那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在这次实践活动之前,我的看法可能也跟大多数青少年差不多,认为爱国主义是每个人心中自发形成的,不需要经由教育滋生,而那些教育传授的知识都蒙上了一层应试教育的色彩。加上青少年身边的大小考试都需要考到红色文化与历史,更加导致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产生了一种抵抗性。这种思想的扭转需要社会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进行更新,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尤为重要的便是青少年自身的实践。

正是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也从原先的被动学习红色资源,不断转化为主动感悟红色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条路上,实践和红色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一不可。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既是不断丰富自身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又是不断感悟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精神。通过不断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青少年有了知识储备,真正理解以前的时代发生的故事,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这本身也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塑造的过程。

因此,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认为开展红色文化的学习,对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并不是累赘和拖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也并不是应试教育的需要,而是国家对于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青少年只有自觉主动地接受红色文化学习、认可红色文化精神,才能从先辈那里传承精神,赓续薪火。

就我的实践体会来说,红色文化教育并不是僵硬死板而无趣的,红色文化教育应当更加地贴近人民群众、贴近当前时代。只有真正把握好青少年的喜好和接受程度,才能从他们自身出发,打造出真正有益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不断的创新老式教育方式,同时不断地开展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的学习同时抓好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地让红色文化资源在这个时代焕发生机,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