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分享:找到内心热爱之事

作者:齐帆齐

理事会群里的老师文友们

大家好!中秋节快乐

我在读小学时,有作文被老师当成范文。初中我的语文成绩全年级七个班前三名。

记得有一次作文满分50分,我得了45分。那次考试的作文要求根据资料,是有人把合同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造成500万的损失,根据这个来写一篇文章。大意就是形容马大哈的人。

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环境的原因,初三那年,在预选前我离开校园,节省点预选考试费。

我就这样开启了谋生生涯,刚从学校回来,我在村庄里面打零工,在我一个堂哥厂里烘啤酒套,就是啤酒脖上的那锡纸。

那年下半年我开始学习做缝纫机,家里找小姨借了450元。420元买了一台蝴蝶牌缝纫机,20块钱买了一把12号的张小泉大剪刀。

我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行业,到现在我也说不清。但记得我在缝纫机上曾刻下“有志者事竟成”。

第二年,去我们的镇上继续学习缝纫。因为村子里的门面没啥活做,学不了东西。

我每天骑自行车骑四五十分钟到镇上。镇上的师傅家有《读者》杂志,还有毕淑敏和梁晓声的书,这应该是我初次接触文学。

但是我们有七个师姐妹,基本也没有啥多余的时间去看书。师傅在时也不敢。每天还要帮师傅家拖地,带孩子,洗衣服拖地,干杂事。我是最后一个去的徒弟,拆拆,缝脚口,烫衣,锁边,订扣子都是我的事。

毕淑敏和梁晓声的书是我自课本以外的第一次接触文学书籍,那时候的毕淑敏应该还算是文坛新人。

除了这两本,在我的整个童年青少年几乎没读什么课外书。不怕大家笑话,我在读书时代连新华字典都没有,家里也没作文书。

我与很多有家族底蕴的人相比,这块落后了不少年。

我在镇上继续学习了一年缝纫过后去了沿海打工,福建泉州晋江东石镇潘径村。还记得那个厂叫南星服装厂。

在厂里的时候我和闺蜜是两个特别的存在,别人都说我们俩人说话喜欢文绉绉的,在他们眼里这是贬义词。

我们都还是一群花季,雨季的孩子,那时候的工作时间非常长,早上8点上班到凌晨2点下班。每天晚上10点是吃夜宵的时间。常年无休。除非一批货做完了休息半天,或者中秋端午的晚上不上班。

有时候饭还在嘴巴里,就赶着往车间里面跑。只为了被别人多踩几脚平车。

即便在这样的忙碌的情况下,我们还喜欢摘抄歌词。摘抄张信哲的,刘德华的,任贤齐,后来阿杜,刀郎的。

不好意思,我这是暴露年龄了。

厂里面有时候口袋布有多余的,或者有瑕疵的,我就把整理起来,一踏踏整理得着好好的,看着内心都很满足,就在口袋布上写字。中午傍晚有空的时候就在上面写啊写。有时候是抄歌词,有时候是写几句日记。

在那种封闭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大家比较的是谁更节省,谁做衣服更快,谁拿的工资高,唯独不知道梦想命运,人生该何去何从。

在忙里偷闲的时间,睡前会看10来分钟杂志。那时看过的有《南风》《花溪》《读者》《意林》《知音》《特别关注》等。

我们隔壁老乡都笑我们,说我们宿舍那么晚还不睡觉,不是在看书就是在练字。你们几年一过还不个村妇?还以为自己和别人命运会不同吗?

我和闺蜜成为了厂里的异类。

即便是村妇,俺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村妇。

在福建那个厂待了4年。后来2007年,我还在温州茶山大学城一个女装品牌厂做过一年。另外还在老家做羽绒服的门店里做过两次半年的羽绒服工作。

2007在女装厂里的墙壁上有很多口号,我全部摘抄在笔记本上。

如“既要争分夺秒,又要针针计较。”或许热爱文字的种子早都已经种下了,只是没遇见合适的环境给激发出来。

那么多年一直在为生存处于被迫谋生的状态。麻木枯燥,浑浑噩噩。

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闭塞的工厂里面度过的。那远去的花季,雨季,梦季啊!

接下来几年我有在电子厂待过,也有自己做过生意卖小吃。先后去过河南的漯河,河北的宽城,浙江的温州,陕西的西安。

2013年到2015年,我开始学会手机QQ,无意中在QQ空间认识了很多文友。从一个文友的空间到另一个文友的空间。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的日志配上图片音乐,非常的唯美。

我觉得不用花钱买书,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文章,真的太好了。

我喜欢给他们的日志认真的留言点赞。虽然他们对我这个读者没什么印象。我自己偶尔会发点说说动态。他们文中提到的书籍,我也买回来看,刚好我所在的店铺旁边有个旧书摊,从那里看了很多文学名著。

2016年年初,我好像是从QQ群里知道了简书。我就顺藤摸瓜下载了,但开始的几个月我只是在看自己没有写。

直到那年年中,我才正式开始写,注册了微信公众号《齐帆齐微刊》

写作初期,当时由于白天还要工作,都是晚上熬夜写。从开始的10天憋一篇文章,到一个星期一篇,再到稳定的一周三四篇。

那一年大多睡觉时间都只有五个多小时。抽出时间看书,写作,排版,研究自媒体等。

我写了很多底层草根人物故事,因为他们就是我自己或者我身边的人,可感可触。

对于平台来说是蛮新鲜的,阅读量都非常好。写过快递员。做早餐的老乡、卖面条的、开混沌店的,卖油漆的朋友等,都是接地气走心的人物故事。

2017年五月,我申请出版了电子书。上架到豆瓣被推到首页,霸屏好久。

那年7月我成为了简书签约作者。那年8月底我的文章发稿,人民网阅读量两小时10万加。同时我还签约了百度平台。也就是说我在正式写作一年出头,签约了两家大型平台。

当时简书平台扶持签约作者开课。每个签约作者有自己的经纪人。我通过微信公众号,课程收入和百度平台的收入等等已经超过了我的主业收入。

2017年11月,我成为一名全职自由写作者至今。简书是我写作路的起点,也是我的福地。

2018年,我签约了出书合同。2019年1月我的《追梦路上,让灵魂发光》出版。去年我的学员合集书《遇见梦想,遇见花开》上市。年底我还有一本新书面市。

掌阅上现在有我的4本书籍。同时我还推荐到学员们出书的有七八十人,作品近100部。简书那个2年写1400万字的从容小主,她有10部作品签约是我推荐。

我最幸福的不但是自身因文字获得了成长,还有许多人因为我,坚持了写作之路,实现了文学梦想,看到了未来更多可能性。

希望简友们都能找到内心热爱,热爱可以帮我们寻找幸福之光,做热爱之事,内心都是欢悦的,也是最容易出结果的。我们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让读书写作成为精神的呼吸。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写的字

因为家庭环境原因,因为没有学历,兜兜转转,颠沛流离,在命运的洪流里沉沉浮浮,所有的经历都成了写作最好的素材。

我用了18年,终于活成了一个体面的普通人

我很感恩遇见了大好的自媒体时代,让普通人得以被看见;感恩遇见简书平台,给了我写作的动力之源。

谢谢主持人和理事会团队。


全职写作可行吗(没有学历颠沛流离18年)(1)

全职写作可行吗(没有学历颠沛流离18年)(2)

全职写作可行吗(没有学历颠沛流离18年)(3)

全职写作可行吗(没有学历颠沛流离18年)(4)

全职写作可行吗(没有学历颠沛流离18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