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óng sì suì,néng ràng lí;dì yú zhǎng,yí xiān zhī

融 四 岁,能 让 梨;弟 于 长,宜 先 知

在古代人的心中,一个大家庭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哥哥爱护弟弟,弟弟尊敬哥哥。然面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一个理想状态是很难实现的,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习惯了独来独往和独享全家人爱护的独生子女,不要说是手足之情,就连分享谦让是什么都很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孔融四岁让梨,对哥哥尊敬友爱,对弟弟爱护有加,先人后已,谦虚礼让就显得愈加珍贵,而拥有如此美德的孔融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孔融身上,我们要学习他的谦让精神。在和小朋友相处交往的过程中,态度友善,举止大方,不能自私自利,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在大家都想要同一个东西的时候,要做到先人后已,不争不抢。每天以这样的方式术学求自己,培养自己的爱心,努力成为谦逊大度的人,那么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敬和喜爱。

三字经为人子宜告诉我们什么(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1)

融:人名。孔孔融,东汉时鲁国(今山东)人,孔丘的后代,著名的文学家,三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人物。他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让给哥哥。后为北海太守,但他因反曹操被杀害。 

能:知道,懂得。

让:谦让,礼让。

弟:这里和“悌”字意思相同,指弟弟敬爱哥哥,尊重兄长的道德规范。

长:兄长。

宜:应该。

先知:早点知道,这里是从小就懂得的意思。

知:明白,了解。

三字经为人子宜告诉我们什么(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2)

东汉时,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这种尊敬兄长、兄弟之间要互相友爱的道理,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