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见微知著”,源出于《韩非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便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个成语常用于对家国兴衰的分析当中,成功的案例为数不少,其中西晋宰相何曾从武帝的一餐饭中发现亡国的大秘密,便是经典一例。

何曾生于东汉末年,其父何夔长期辅佐曹操、曹丕父子,历任司空掾属、丞相府东曹掾、尚书仆射、太子太傅、太仆等职,封阳武亭侯。何曾生性至孝、好学博闻,在私生活方面也很严谨,从少年至成年,从不追求声色享受,深为时人所称誉。不仅如此,何曾为人甚知礼节,连夫妻之间相处也必以礼相待,即使在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时,也总是衣冠整齐、相待如宾,是一位看上去道德高尚的君子。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谁杀的(他是西晋最奢豪的宰相)(1)

何曾助力司马炎上位,得到后者优厚回报

司马炎称晋王后,任命何曾为晋丞相,加侍中。西晋建立后,何曾作为开国元勋,所受待遇极为优渥,官至太尉、司徒、太宰,进位太保、太傅,晋爵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位兼将相,官爵、地位极高,并经常得到武帝丰厚的赏赐。何曾去世后,武帝不仅下诏厚葬,还亲自在朝堂穿孝服哀悼,规格是相当的高。何曾生前风光显赫,死后极尽哀荣,一生活得可谓非常成功。

过高的地位与荣耀难免会使人变得骄傲自满,何曾也概莫能外,最明显的表现便是生活上的极度奢豪。何曾是个地道的“美食控”,特别讲究饮食馔肴的味道,其厨房所制作的馔肴,胜过王侯帝戚之家,所费不赀。据《晋书》记载,何曾每天仅用于饮食的费用便超过万钱,即使如此,还经常哀叹没有可下筷子的饭菜(“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作为宰相的何曾侈奢无度,影响极为恶劣,难免会遭到言官的弹劾,但武帝每每包容放任,不以为意。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谁杀的(他是西晋最奢豪的宰相)(2)

何曾生性奢侈,每餐饭费用要超万钱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看上去腐败堕落、侈奢无度的主儿,竟然也是一位见微知著、远见卓识的政治大家,从武帝的一顿饭中竟然端详出西晋灭亡的秘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智囊全集》记载,何曾时常参与宫廷宴会,有一次回来后对儿子们大发感慨,说:“我每次参加宴会,从未听到皇帝谈论治国理政的规划与谋略,只是讲一些日常琐事。这样看来,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何曾字颖考,常恃武帝宴,退语诸子曰:“主上创业垂统,而吾每宴,乃未闻经国远图,唯说平生常事,后嗣其殆乎?及身而已,此子孙之忧也!汝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辈必及于乱!”)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谁杀的(他是西晋最奢豪的宰相)(3)

晋武帝毫不关心帝国未来,每日只知享受

一个王朝能否维持的久,跟开国帝王的规划谋略有很大关系。都说新朝新气象,然而我们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却看不到锐意进取的态度,反而是暮气沉沉、毫无远略,跟开国之君的形象大相径庭。其实,晋武帝最关心的不是帝国未来,而是如何享受女色、玩女人,每日倚红偎翠,实在是荒淫的很。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国有这么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文恬武嬉,奢靡成风”,这便是西晋官场最鲜明的写照。文恬武嬉发展到极致便是崇尚清谈,不言国事。在西晋朝,士族名流交往只务虚不务实,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辩难争输赢。在他们眼中,实事、国事全部是“俗务”,如果有人谈论治国理政、强兵富民,马上就会遭到周边人士的讥讽。如此官场,无药可救!

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谁杀的(他是西晋最奢豪的宰相)(4)

武帝死后没多久,便发生五胡乱华事件

如此皇帝,如此大臣,再加上尾大不掉、手握重兵的藩王和盘踞腹心、唯恐天下不乱的胡人武装,西晋从建国开始便埋下了亡国的重重隐患。果不其然,晋武帝尸骨未寒,八王之乱便开始祸乱神州,五胡随之而起,没折腾几年的时间,西晋便亡了国。回头再看何曾当年的分析,何其见微知著、富有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