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节时,荔波的街头都有马蹄的身影,农贸市场和各大商超,还有许多水果店、小商贩摊前,摆着一罐罐泡在清水里的被削得白白净净的马蹄。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1)

对于许多荔波人来讲,关于冬天的记忆里,或多或少该有这么一个角落,留给一种脆生水灵的黑紫色水果。洗净削皮后,露出白白的果肉,看上去清甜可口。

在荔波,荔波把马蹄叫做菩箕[pújī]。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2)

而它的学名又叫荸荠[bíqi],属单子叶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亦蔬亦果还有药用价值。多栽培在低洼地,地下茎扁圆形,皮赤褐色或黑褐色,肉白色,可作蔬菜或水果,可制淀粉。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3)

眼下,正是马蹄丰收的季节。近日,记者来到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拉内村马蹄种植基地,看到村民们正在地里采收马蹄。只见他们用耙子、锄头翻开土层,通过木棍辅助,熟练地将藏在泥土里的马蹄拾捡出来,刚从地里挖出来的马蹄,还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农户现场将挖出的马蹄一并清洗,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4)

小小马蹄“踏”出产业致富路。

何宪勇是马蹄基地的负责人,之前一直在外头务工,由于年纪越来越大,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回乡发展产业。通过多方了解,何宪勇看到了马蹄种植的前景。于是他开始种植少许面积的马蹄,尝到了甜头的何宪勇,在去年扩大了种植面积。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了村里的马蹄种植大户。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5)

拉内村马蹄种植基地

“三年前我试种了一些马蹄,收成非常不错,加上品质也好,满打满算挣了9700块钱。所以我就留下六百斤当种子,和村里合作社合作,将种植面积增加到45亩。今年的收成也很不错,一亩3000-4000斤。”看着马蹄收成满满,何宪勇心里乐开了花。

产业种植,顺产顺销是关键。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推进马蹄产业发展,种植大户有经验、有技术,就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合作社则负责产销对接、品牌包装,做活市场营销。目前,基地生产的马蹄主要销往贵阳、都匀、独山等周边市场。

对于马蹄产业的发展,村里有着十足的信心。“我们和种植大户合作,由合作社出大部分的资金,大户也出一部分的资金,并由大户提供技术管理。合作社则着力在营销上,派专人去外面考察,做市场调研,找到销售渠道,打开销路。”黎明关水族乡拉内村村支书何登辉告诉记者。

采取“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的成效显而易见,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吸收务工等方式有效助农增收。基地长期有务工需求,负责马蹄栽种、管护等,覆盖20余名群众,平均每人每天100元的工资。眼下正值采收期,务工需求大大增加,不少农户积极报名前来采收马蹄。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6)

“我家就住在附近,走路过来特别近,来这里挖好几天了,一斤老板给一块钱,一天我能挖六十斤。”拉内村村民覃水芬高兴地说,小小的马蹄让她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

现摘大黄杏熟了酸甜爽口(荔波菩pú箕)(7)

拉内村马蹄因其果实大、皮薄、肉嫩、无残渣、清甜可口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拉内村出产的马蹄主要以线下批发、零售为主,销往贵阳、都匀、独山等周边市场。零售价格为5元一斤;批发价格为3元一斤。接下来,拉内村还将打通线上销售平台,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