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燥,心亦难安,书读得也颇不宁静,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在青天水在瓶)

身似菩提心似镜云在青天水在瓶

近日秋燥,心亦难安,书读得也颇不宁静。

师傅回信息嘱我:“散尽内心的浮躁,积淀育人的力量。”

遇见柳袁照校长的新书《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柳袁照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心守静笃,清凉自生,真有“云在青天水在瓶”之感。

“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出自一个佛学故事。一直觉得柳校长的教育思想有儒释道合一的味道,令我顿开的,是他关于诗性教育的实践和理解,关于诗意如许的课堂与教师,关于教育名著的思考和视界,那些途经的风景、遇见的故事,都开成了花,落于文中。如书中所说:“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世界,都是真实的校园生活、真实的校园情感、真实的校园思考。”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一本书,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要成为学生能浸润其中的文化教育元素。”

“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一门课程,是学生时时浸润其中的课程。”

书中如是说。

百年来,每一个在苏州十中工作过、读过书的师生的名字,都被镌刻在一条名叫“闻道廊”的墙面上;以校友之名来命名校园里的每一幢楼:元培楼、时璋楼、太炎楼、子冈楼……让每一幢楼都成为文化象征;在最中国的园林式校园里竖立貌似不和谐的“英国式”的电话亭,以冀望孩子们的发展,既带着本土情怀,又富有国际视野……

在这里,教育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信步慢走,用心聆听,到处都有天籁。

作为教育人,读书即是行走,能在这样美的校园里放逐情思,能在这般美的教育里翘首期盼。每一条心的纹路在这里都被温柔地覆盖,临文照影,深广而宁静,自然而唯美。这是作者所践行的诗性教育。

这样的诗性教育,让我想起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副卦就与教育相关,它叫作“蒙卦”。蒙卦之象之于教育而言,便是培养心诚意挚、纯正无邪的天然品质,便是唤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然灵性,便是不失性于俗、不丧己于物的诗性情怀。

诗歌,比任何一种文体更需要内心的力量。大部分人,即使懂得为句子分行,却找不到通向心灵花园的路径。柳校长被誉为“诗人校长”,每一处笔触都在教育的枝丫上诗意延伸,冰壶秋月,这是一种心的通过,是根基于现实的浪漫情怀。

他为园子里的一石一亭写诗写文,为这个园子的流转四季写诗写文,为每一场生命成长的活动写诗写文,为值得纪念的校友写诗写文……这种带着切身的理解和体悟,带着体温温存的感恩与纪念,绝非是在教育领域走马观花的普通文人可以攫取。

他打通课堂与生活,和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一起构建意蕴丰富的学习生活,玩索而有所得。老师带着学生寻美求真,一起“拍一张好照片”“写一首好诗歌”,带着学生一起用原创的语言去表达,去言说,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学生的情怀需要唤醒和呵护,只有心中有真情怀,笔下才不会是假空话。他说:“我们写诗,不是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诗人,而是要我们做一个有诗人情怀的人。”真者,是精诚之至,是“从心底奔涌出来的,不做作、不虚伪,甚至也不是雕琢出来的,清清纯纯、清清爽爽、一派自然”。

艺术起于至微,发于自然,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教育如诗,诗从何处寻?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一切皆和谐,一切皆自然。

他提倡“校园应在经意与不经意间呈现诗意”;他强调“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注意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教育境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自由、快乐而健康地成长”“校长的价值,应在师生的美妙成长中成长自己”“校长应该容得下别人在这个校园里成名”,甚至“校长应该与教师互换角色”……

泰戈尔说,天地万物都在追求自身独一无二的完美。

如果,我们的校园是诗意的,教育的一枝一叶都会与你有真实的呼吸应和。学校应该是一个有诗意的地方,春风吹拂大地,一朵花盛开,就会有数千数万朵花也盛开。不辜负教育春光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相约,一起去赏花!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8日第1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