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群臣,其中以六国公最为尊贵,徐达爵封魏国公,位列第二,常茂爵封郑国公,位列第三。朱元璋效仿汉高祖刘邦之故事,以文臣领衔功臣名录,故将李善长排至第一,实际在配享太庙时,徐达位列功臣第一位,常遇春第二位,由于常遇春在洪武二年去世,朱元璋追赠他为开平王,荫封其长子常茂为郑国公。徐达与常遇春,堪称大明帝国双璧。

徐达和常遇春为什么会打仗(从乡村匹夫到帝国双璧)(1)

帝国双璧

01乡野匹夫的崛起之路

有的时候不得不相信天赋一说。刘邦从泗水亭长成为大汉高祖,从同乡带出来的小吏萧何、曹参日后也成为大汉宰相,就连杀猪的樊哙都能成为大将军;卫青,本是平阳公主府上养马的奴才,第一次独自领军出征就直捣匈奴圣地龙城,而外甥霍去病更厉害,领兵之前毫无实战经验,只有“纸上谈兵”,却能封狼居胥;朱元璋,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却建立大明王朝,从乡里带出来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都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就连唯一的侄子朱文正,唯一的外甥李文忠都能指挥千军万马,半路投奔的山贼常遇春更是所向披靡!

天赋很重要,但是舞台同样重要。刘邦给了萧何、曹参舞台,汉武帝给了卫青、霍去病舞台,而徐达,常遇春的舞台是朱元璋给他们的。徐达,和朱元璋是同乡,从小玩到大,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回乡募兵,徐达第一个响应;常遇春,也是凤阳人,但和朱元璋不同县,因为生活不下去落草为寇,后来觉得盗贼没有出路,就投奔了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两人的起点并不比朱元璋高,但都是老天爷赏饭吃,在军事上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

徐达小时候练过武,常遇春也是一身的力气,做盗贼时就因为力气大被盗贼头目当做心腹,冷兵器时代,作战勇猛就是军人升迁的最好凭仗。攻打集庆(南京)时,朱元璋受阻于江中,常遇春带着敢死队改换小船,冒着箭雨抢滩,第一个跳上岸杀入元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为打下集庆立下头功,此战过后常遇春经常对朱元璋说,给他十万兵就能横扫天下,因此得了诨号“常十万”。鄱阳湖大战中,徐达为先锋,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勇往直前,坐船起火了也不后退,全歼陈友谅先锋,朱元璋部队士气大盛,为最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徐达和常遇春为什么会打仗(从乡村匹夫到帝国双璧)(2)

如此来看,徐常二人确实能打

但是要想成为优秀的统帅,光有勇猛还远远不够。据考证徐达年轻时就看过《六韬》之类的兵书,后来行军途中也会看看兵法,常遇春对兵书谋略总是不屑一顾,朱元璋屡屡用关羽和吕蒙的例子劝说他,“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昔关羽号万人敌,为吕蒙所破者,为无谋也,尔宜深戒之。”在朱元璋的苦口婆心下,常遇春总算有点进步,偶尔也会看看兵法,也正是徐达与常遇春的这点不同,在后来的平定张士诚、北伐元大都的关键战役中,朱元璋均是以徐达为正,常遇春为副。两场战役在徐达的指挥和常遇春的冲锋陷阵下,打得井井有条,都是先剪除外围,围点打援,把最坚固的平江城和元大都放到最后,在失去了外围的保护下,张士诚只得困兽犹斗,而元顺帝干脆弃了大都跑回草原。

徐达和常遇春为什么会打仗(从乡村匹夫到帝国双璧)(3)

虽然相互不服气,但是朱元璋敲定徐正常副

02两家截然不同的命运

朱元璋对徐达、常遇春两人都不错,除了爵位封赏外,朱元璋也和他们联姻,而正是联姻,改变了徐常两家命运。

《山河月明》的热播,大家都知道徐达的女婿是朱棣,其实常遇春的女婿更厉害,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为太子妃,生下了嫡长孙朱雄英,按照正常剧本,朱元璋百年之后,朱标继位,常氏成为皇后,朱标驾崩后,朱雄英继位,如此常家必定富贵一时。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无情。朱标与常氏生有长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和侧妃吕氏生有次子朱允炆,常氏在生朱允熥时由于产后并发症去世,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早逝,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朱标这一脉一下子塌了房,幸好朱元璋还是选择立朱标这一脉,是选择朱标次子朱允炆还是三子朱允熥呢?

徐达和常遇春为什么会打仗(从乡村匹夫到帝国双璧)(4)

朱标提前下线对明初政局影响极大

依照嫡庶之分,应当立朱允熥,但是朱元璋考虑到侧妃吕氏已经扶正,朱允炆也升格为嫡子,其次最重要的是朱允熥的外婆是蓝玉的亲姐姐!没错,常遇春娶了蓝玉的姐姐,朱元璋担心蓝玉成为外戚后,势力更加庞大,难以掌控,于是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常家外甥再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如果仅仅是这样,常家只是没有非常显贵,却也是国公一脉,接下来的事情却让徐家和常家命运有了天壤之别。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徐家的女婿朱棣抢了皇位,徐家的女儿成了皇后,徐家的外甥成了皇太子,此外朱棣还赐给了徐家四子徐增寿定国公的爵位,徐家一门两国公,自朱高炽开始,明朝皇帝身上都流淌着徐家的血脉。

反观常家,洪武年间郑国公常茂因为在军中无状,被朱元璋削爵流放,不过朱元璋还是感念常遇春的功劳,把国公爵位给了次子常升,由郑国公改为开国公。本来靖难之役谁胜了对常家没有很大影响,只要是朱家做皇帝,就不能磨灭常遇春的功劳,但是朱允炆派开国公常升跟随魏国公徐辉祖前往长江阻击朱棣,战败后被削爵流放云南。

朱棣对徐常两家的态度还是不同的。徐辉祖不同意朱棣称帝,被朱棣削爵软禁,徐辉祖去世后,朱棣以“中山王不可无后”为名,恢复了徐家“魏国公”的爵位,由徐辉祖的长子继承,但是对于常家,常升被削爵流放后,朱棣却没有以“开平王不可无后”去延续“郑国公”的爵位,常家国公爵位由此断绝。对于老丈人徐达,朱棣还下令此后每任皇帝必须在正旦、清明等重要节日里遣使祭祀,常遇春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徐达和常遇春为什么会打仗(从乡村匹夫到帝国双璧)(5)

徐家女儿嫁得幸运

徐家一门两国公传承到了明末,自朱棣开始朱家皇帝都对徐家宠爱有加,常家却由此没落,直到弘治年间,明孝宗感念常遇春的功劳,才命人遍寻常家后人,接到京城授予了世袭锦衣卫千户的职位,嘉靖继位后,加封常家后人为侯爵。不过让徐达脸上无光的是,明朝灭亡时在南京的魏国公徐文爵投降了清朝,而常家族丁数千人却在抵御敌军为大明尽忠。

03结言

徐达和常遇春,出自乡野的绝世名将,在元末舞台上大放异彩,为大明建国立下不世功勋,朱元璋也给予了两家高贵的礼遇,无奈造化弄人,朱标的去世和朱棣的崛起,直接改变了两家的命运走势,有明一朝徐家辉煌无比,而常家稍显落魄,好在骨子里“开平王”的基因没有变,最后在史书上留下“为国尽忠”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