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葬首先择日,安葬亡者,做阴宅和阳宅(盖新房屋)同样重要他们觉得人已逝世但还是有灵魂的,下葬后能保佑家人后代,把葬坟看得很郑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庆老人去世有什么风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安庆老人去世有什么风俗(安庆地区丧葬风俗)

安庆老人去世有什么风俗

安庆地区丧葬风俗大体差不多,也有差异之处,如抬棺材有‘独龙’两人抬的,有‘轿龙’四人抬的;做法事,怀宁县石牌周边会用酒烧盐,别的地方并没有此一项。

下葬首先择日,安葬亡者,做阴宅和阳宅(盖新房屋)同样重要。他们觉得人已逝世但还是有灵魂的,下葬后能保佑家人后代,把葬坟看得很郑重。

先请看风水的地理先生(乡下人称地仙、地仙)查一个良辰吉日才能下葬。地仙根据死者的属相命理及当年是东西朝向还是南北朝向(上文提过)来选择坟山的坐向和朝向,根据死者家属(直系)的生辰八字来确定开穴(打圹)和下祀的日期和时辰,要避开相冲相克。地理先生先依黄历挑选出两三个日子,并考察山形地理结合逝者命理确实最终确定安葬地点,钉好桩做标记。地理先生经过查找地理书籍,反复核对,并做出慎重思考后,用红纸将亡者的命理、生肖属相、生辰,坟山的方位,动土和下祀(下梓)的日期、时辰写在上面,送至人家家里。为了慎重起见,有些人家还要去找大仙、仙姑、算命的参考,定好时间日期。

定好时间日期后,开始着手黄土、石灰、墓碑。黄土要找到请人帮忙挖黄土捡去树根杂质并挑到葬坟处,一棺坟最少要一百多担黄土;石灰需要一吨半左右,还要挑水发开;石灰一般和墓碑一起拉来,搬到葬坟处。有些墓碑是葬坟当天搬运。

动土根据地理先生安排的时辰由两到三人去坟地用锄头挖几下土,放一挂鞭炮。安葬有些在一天完成,有些是两天完成。

打圹也叫打井或打库,指埋葬棺木的坟穴。开穴打圹,是按照地仙查找的日子,圹的位置是地理先生用罗盘来确定的,地仙在坟山的上下头各钉一根木桩,两根桩之间用一根麻线拉直,沿着木桩用铁锹或锄头挖洞穴,大小比棺材稍大一些,安葬棺木。

暖库指墓穴挖好后,分别用香纸(草纸)、稻草、芝麻杆(寓意后代生活节节高)、黄荆树枝(寓意:出黄金,后代经济好)、柏子树枝(乌桕树枝,寓意百子千孙)、纸扎的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在墓穴内燃烧。

迎坟也叫发坟,发坟前到厝基前摆‘夫子饭’(用托盆放上鱼、肉、公鸡三牲;下同)加上米饭,祭茶酒(倒地上一点茶酒),下代磕头下跪,再把厝基上石棉瓦等等物品去掉,用大龙(指专门抬棺材的长木杠子)、绳子把棺木绑好,棺木上放一只公鸡引路,开始发坟,把棺木从"厝基"抬到坟山(墓地)。走在迎坟队伍最前面的是散纸钱(买路钱),抬着棺木,根据不同地区有两个人抬的叫独龙,四个人抬的叫轿龙,敲锣打鼓吹喇叭,一路不停放着烟花爆竹,路过别人房屋人家也会烧香纸放鞭炮烟花磕头接坟,亲属跟在后面哭哭啼啼,来送行的亲友邻居,帮忙挑东西的村民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接坟开棺整骨(正骨),接坟指待棺材送到墓地,事先备好夫子饭,下代全部跪下接棺材落地。无关人员全部走开一段路,怕棺材落地压住自己的影子诲气。开棺整骨,把棺材扒钉砸掉,用斧头从棺材大头处向小头处敲打,敲开一条宽缝(也见过用脚跺开的),静置一会,放放气味。然后用竹匾盖在棺材上(亡人不能见天),几个人把棺材盖抬到一边,捡去放在里面的拐棍、旱烟筒、钱币等等杂物,用鸡毛沾菜籽油刷刷尸体头盖骨(谓之洗脸),将提前准备好的捂花(即捂暖的棉花,准备几斤去籽棉花,每个亲戚后辈在当天将一团棉花放在心口贴肉捂暖)放在尸体上,再盖上孝子提前一天贴肉穿上的老布褂子,再盖上女儿孙女送来的被子,再把棺材盖盖上,等待下祀。

下祀前先要‘摸宝’,一般是亡者长子下到墓穴,跪着从墓穴后边往前边,慢慢的将墓穴底部的小石子土坷垃捡起来放在手掌,倒退着跪着一排排捡,捡完上来,大家都会说一句你家好多宝物吉利话。

下祀或叫下梓,时辰一到,地仙拿着三令夹(三块青瓦),一袋珍珠米(大米),罗盘(指南针),经线(一绺白线两头系着铜钱),蹲在棺材的大头(上方),另一人站在棺材的小头(下方),地仙将三令夹放在棺材的大头,面上放着珍珠米,再将罗盘放在珍珠米袋上,将经线拉直,根据罗盘上指针的摇摆,不停地叫人调整棺材摆放的位置,最后三线对在同一条线上,才算落实。地理先生拿出事先写在黄表纸上的地契,拉长声调地念诵,诵毕,划着火柴在棺材的上头焚烧。亡者家属和亲属跪拜在坟山的下方。之后,地仙开始"呼龙","呼龙"意思是拉龙入穴,葬于龙脉。过去讲究,用一根木头画上龙,从墓地上方几里路用绳子拉着往墓地跑,现在简化了就用拉根斑竹,反正就是图吉利。地仙手里分别拿着公鸡、酒壶、珍珠米,大声呼喊着吉祥、祝福的话语。当地仙收拿公鸡时,便呼:"一啼荣华富贵,二啼金玉满堂,三啼子孙发达,四啼妻闲子孝……"当地仙手执酒壶,一边斟酒,一边高呼:"一滴酒,点龙头,儿孙代代做诸侯;二滴酒,点龙腰,儿孙代代步步高;三滴酒点龙尾,儿孙代代中高魁……"地仙高喊一句,边上所有的人则大声应答着同一句话:"好!"。惊天动地的爆竹声、礼炮声,响彻坟山的上空,地理先生抓起准备花生瓜子、饼干、糖果、米粑,洒向孝子孝孙,孝子孝孙会用上衣上翻尽量多接一点。围观的人群也会分到一些饼干糖果米粑。

拢坟冢或叫筑冢,在地理先生呼龙结束后,帮忙的人一伙在坟墓后方用铁锹把拌有少量黄土的石灰倒进墓穴,撒在棺材的四周,撒大概厚度二十厘米左右;另一伙人按逆时针方向,手中拿着大杵(一头大一头小的木棍),依次下到墓穴,一杵一杵的将石灰锤结实夯平,然后再洒上一层石灰,再用大杵夯平,如此反复;将棺材整体包起来。然后在上面一锹一锹倒上纯黄土,坟冢就拢好了。最后在坟墓的正前方安放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