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简史及大事时间表(从战争亲历者和决策者的视角)(1)

第十五章 “海狮”作战方针

德国海军部的策略——德国依靠征服法国以及低地国家来制造条件——三军首脑与元首在7月21日的时候会面——明知道有困难,希特勒还是下了指令——德国海军与陆军参谋的辩论——雷德尔与哈尔德有不同的观点——接受妥协计划——德国海军部有了新的担忧——德国的海军以及陆军将领将责任推给了戈林以及空军——戈林妥协了——希特勒将进攻的日期往后延——英国的反攻——“克伦威尔”命令在9月7日发出——让人激昂的药剂——德国人不明白两栖作战——三军出现分裂——德军把自己的筹码压在了空战上

我们缴获了一些德国的档案,从这些档案中,我们可以知道,德国海军部在1939年9月3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就让参谋人员着手对侵略大不列颠的问题进行探究。德国人跟我们的观点并不一样,他们坚信,跨过英吉利海峡是仅有的办法。对于任何其他的方法,他们都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是一早我们就知道了这点,那么我们就不用再忧心了。从英吉利海峡发起进攻,遭遇的海岸正好是我们防卫设备最牢固的地方。这是一条古老的海防前线,是针对法国修建的,沿岸港口的防御工事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主要的舰队基地都在这个地方。这几年,在这里也修建了大多数的机场以及制空站,为的是保护伦敦。在我们的这个岛上,像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快速加入战斗,或者将规模如此庞大的海陆空兵力集中起来的地方,只有这儿了,它是独一无二的。雷德尔海军上将感到十分害怕,要是下令让德国海军对英国发动进攻,海军的力量会不够。因此,对于许多条件他都提出了要求。首要条件就是将法国、比利时以及荷兰的海岸、港口和河口完全掌控住,所以,在黯淡不明的战争阶段,就将这个计划放置在一旁了。

让人难以意料的是,忽然间就具有了这些条件,在敦刻尔克之战以及法国投降之后,他就紧跟着揣了一份方案去面见元首了,虽然在心里并不是十分的确定,但是也感到非常的开心。在5月21日,还有随后的6月20日,对于这个问题他都与希特勒进行了探讨,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阐明,要是下令对英国发动攻击,那么就需要有周详的计划,不能鲁莽行事,他并不是为了提议入侵才这样做的。对于这件事,希特勒也抱有疑虑,说“这种任务的特殊困难他也非常清楚”。他也抱着一种期望:英国很快就会求和。最高统帅部直到6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才将这个主意拿定,而第一道命令直到1月2日才下达,将侵略不列颠的作战计划,当作一个可以实施的计划。“元首判定:当某一些条件具备了的时候,就可以在英国发动登陆,当然,这些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将空中的优势占据。”希特勒在7月16日的时候发出指令:“虽然现在在军事上,英国处在一种绝望的状况之下,可是还没有表现出求和的态度,所以我决意要着手制订一个在英国登陆的方案,并且,在有必要的时候,要实施这个方案。……应该在8月中旬让整个计划准备就绪。”因此,各个方面都在抓紧时间完成这项任务。

在6月份的时候,对于德国海军的方案,我就听到了一点风声,大多数是机械的。他们准备用重炮在灰鼻角对多佛尔进行轰炸,然后在多佛尔海峡法国海岸上利用强大的炮兵进行掩护,这样就可以开辟出一条窄小的走廊在英吉利海峡最方便的一条线上,用雷区将两边包围起来,并且,将潜艇部署在外围,以进行保护。陆军坐渡船经由这条走廊跨过海峡,随后,大部队就分批进行支援。到了这里,海军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后面的问题就让德国陆军将领们去处理。

我们的海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我们的空军也占据了优势,用这样的空军进行掩护,利用小型舰只,就可以将他们的布雷区摧毁,同时,将那些为了保护布雷区而聚集起来的一二十艘潜艇也摧毁掉,所以,这个想法从最开始就不具备获胜的希望。就算是这样,在法国被攻占之后,所有人都看得出,迫使英国投降,才是防止长时间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所有后果的唯一希望所在。在挪威周围海面的战争中,德国海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这跟我们以前说到过的一样,它本身就溃不成军了,所以,不可能给陆军提供太大的支援...

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于侵略英国的问题,德国陆军统帅部还感到难以下决定。对于这件事,他们不仅没有任何的策划,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准备,并且,连相关的训练也未开展过。不过,他们的胆量已经大了起来,因为在几个星期里,他们接连打了几次出色的胜仗。陆军的任务并不是保障渡海行动的安全,可是,一旦大部队登陆成功,他们就觉得,他们应该肩负起战斗的任务了。确实如此,雷德尔海军上将早在8月份的时候,就认为应当提醒他们对渡海的危险多加注意,说不定在跨越海峡的时候,他们就会被歼灭。德国海军部在明确接到运送陆军渡海的任务以后,就一直表现得十分消极。

三军首领在7月21日的时候会见了元首。元首对他们说,战争决定胜负的时刻已经到了,可是对于这一点英国还毫无意识,他们还抱有转败为胜的希望。他说到了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以及德国对苏俄的政治关系,这些或许会出现变数。他说,快速结束战争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实施“海狮”作战计划,这一点应该要有所认识。希特勒跟雷德尔海军上将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这之后他才明白,横渡海峡的计划,因为潮汐、海流以及海上的各种变幻莫测,而会牵连到何种问题。“海狮”作战计划被他说成了“一项极其冒险而英勇的事业”。“就算是航程并不长,但是这是跨过敌人掌控的一个海域,而不是跨过一条河。这跟攻打挪威不一样,不可能一下子就过去了,采用突袭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这些敌人肯定会对我们进行反抗,他们在防守上已经做了准备,并且,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定,而且,我们一定要利用到的海域也被他们掌控着。需要四十个师来进行陆地作战。物资的提供以及储藏是问题的难点所在。能够就地在英国得到什么物资的供应这样的事,我们不要抱有任何希望。”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是将空中彻底掌控,利用具有强大威力的大炮在多佛尔海峡对渡海行动进行掩护,并且设置布雷区以作保护之用。他说:“由于北海以及英吉利海峡到了9月下旬气候就会变得非常糟糕,到了10月中,就开始有雾了,所以一年中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以,一定要在9月15日完成主要的登陆行动,一旦过了这一天,德国空军与重型武器的协作就不是那么靠得住了。既然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空军的协助,那么在决定日期的时候,就应该将这一点当作主要前提来考虑。”

德国的参谋人员之间,因为登陆的海岸宽度以及进攻目标的数量的问题,而发生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非常激烈并且粗鲁。陆军提出要求,他们希望登陆的地点是多佛尔到波特兰以西的莱姆·里季斯的全部英国南边海岸的一大片地方。他们提议开展一些辅助性的登陆,地点在多佛尔以北的拉姆斯格特。可是德国的海军参谋部则认为,北福兰角和威特岛西端之间的地方,才是安全跨越英吉利海峡最合适的地点。曾经就这一点,陆军参谋部草拟了一个方案,打算让10万人在多佛尔往西到莱姆湾之间的各地点进行登陆,再让16万人紧随其后进行登陆。德国陆军统帅哈尔德宣布,至少应该有4个师在布来顿地区登陆。他还提出建议,在迪尔跟拉姆斯格特中间进行登陆行动,最少的兵力也要有13个师,尽最大可能同时登陆整个战线的各个据点。另外,为了在运送第一批登陆军的同时将52个高射炮中队也运过去,德国空军还提出了要求,要准备舰只。

可是,海军参谋长再三强调,如此规模宏大的行动或者如此快速的行动,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保护登陆部队穿过所说到的广阔的海域,这个任务他没有能力去担负。他的意思是说,在这些范围以内,陆军应当挑选出对登陆最有利的地点。就算是将空中的优势占据了,可是海军的力量也只能每次保护少量的人渡海,他们觉得,最为容易的航道应该是多佛尔海峡最狭窄的地方。需要200万吨的船只,才能将第二批16万人以及装备一次性运送过海峡。这些必备条件都是幻想,就算是有了这些条件,登陆的港口要接纳下这么大批量的船舶也是很困难的。能够做到的只是运送这些师的第一梯队跨过海峡,去建立狭小的桥头阵地,至少还需要两天,才能运送这些师第二梯队进行登陆,那么要将认为一定要登陆的6个师运送过去就更不用说了。他更深入地指明,在广阔的海岸线登陆,就代表着每个选定的登陆地点之间,它们的涨潮时间会有一些差别,相差时间3个小时到5个半小时不等。所以,要么就接受某一些地点不利的潮汐影响,要么就将同时登陆这个想法放弃。想要驳斥他这个想法,是很难的了。

很多珍贵的时间,就在他们你来我往的备忘录讨论战中被消耗了。哈尔德将军直到8月7日,才与海军参谋长当面商谈。在这次商谈中,哈尔德说:“对于海军的建议,我坚决不接受。站在陆军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直接将登陆部队送到绞肉机里面去更好。”海军参谋长给出了回答,因为在广阔的海岸线上登陆,只会让军队在运输途中惨遭牺牲,所以对于这个计划他同样也不接受。最终,希特勒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可是这个方法既无法满足陆军的需求,也不能让海军感到满意。8月27日的时候,最高统帅部发出了一项指令,规定“陆军的行动必须要将可以利用的船位以及跨海与登陆的安全考虑进去”。放弃了从迪尔到拉姆斯格特之间的所有登陆地点,不过登陆的海岸线由福克斯通延伸到了博格诺尔。等到这样的协议达成的时候,已经到了8月底。空战的胜利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切的依赖,到现在,空战已经持续六周了。

最后的方案依据最后决定的登陆地点拟订了出来。龙德施泰特接过了军事指挥权,可是他的军队被削减为13个师,以及12个师的后备部队,主要是因为船舶不够。第十六集团军来自鹿特丹与布洛涅之间的各个港口,它们会在亥斯、拉伊、黑斯廷斯和伊斯特本周围进行登陆;至于第九集团军,来自布洛涅与勒阿弗尔之间的各个港口,它们将会对布来顿与沃信之间的海岸发动攻击。要从地面占领多佛尔,随后这两个军会合,向着特博勒—埃斯福德—梅菲尔德—阿伦德尔这条掩护线一起挺进。第一批登陆的师,总共会有11个。在登陆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向前挺进到格雷夫森德、赖吉特、彼得斯菲尔德和朴次茅斯,他们还非常乐观的抱有这样的希望。后备部队让第六集团军来充当,它麾下的各个师都随时候命,准备进行支援,要是在情况准许的前提之下,还能够把攻击的海岸伸展到韦默思去。只要桥头阵地成功建立,想要对三军的人数进行增加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这是因为,”哈尔德将军说道,“在大陆上能够与德国相抗衡的军事力量已经找不到了。”确实如此,骁勇善战、装备优良的部队德国有非常多,可是,这些部队需要的却是船只以及安全的运送。

海军参谋部接到了最重要的第一项任务。德国可以用来应对自己全部需求的海运船只,大概有120万吨。而这其中的一大半都要被运送侵略部队占去,如此一来,在经济上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动乱。海军部在9月初的报告中,已经征用了以下舰只:

二战简史及大事时间表(从战争亲历者和决策者的视角)(2)

需要配备船员给这一大批船只,让它们从海道以及运河行驶到集合的港口。在这段时间里,从7月初开始,我们就对停靠在威廉港、基尔运河、库科斯哈芬、不来梅和艾姆登的船舶发动持续的攻击;也曾经出其不意地攻击停靠在法国港口以及航行在比利时运河内的小型舰只和驳船。打算侵入的大量船只在9月1日开始往南边移动,从这时候开始,英国皇家空军就对它们进行了监视,并且对它们的情况及时进行汇报,同时在沿着安特卫普到勒阿弗尔的所有海岸线上,猛烈地攻击它们。德国海军参谋部对此进行了记录,说道:“在沿岸的海面上,敌人开展的战斗防御、将轰炸机聚集起来轰炸~海狮’出发的港口和沿岸的侦查行动,仍旧在持续着,这足够证明,现在,敌人已经准备对我们即将开始的登陆进行抵抗了。”

又说道:“英国的轰炸机,以及英国的布雷队伍……还是具有非常强的战斗能力,并且不能否认,就算英国部队的行动对德国运输造成的障碍还不是决定性的,但毫无疑问,这些行动是成功的。”

即使不断受到阻挠,遭受耗损,但是德国海军仍然是将自己的第一部分工作完成了。考虑到突发事件以及损耗,他们已经作出了百分之十的宽裕,这些宽裕已经全部耗尽了,可是,余下的与第一阶段所计划的最低需求量相比,只少了一点点。

德国的海军以及陆军,到了这时候,都将自己的重担往空军身上推。英国的舰队以及小型舰只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之下,让德国空军进行掩护,在航道的两边安插水雷,这就是开辟走廊的所有计划,这个计划能不能成功,全看德国空军能不能把英国空军打败,将英吉利海峡以及英格兰东南部的制空权完全掌握住,所要掌控的不光是渡海航道上空的制空权,还有登陆地上空的制空权。在三军里面,比较老的两个军中,都将负担往戈林元帅身上推。

戈林相信,就数量方面而言,德国空军已经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在几周的鏖战后,就能够把英国的空防击溃,将英国在肯特和苏塞克斯的机场破坏,将英吉利海峡彻底控制住,所以他毫不迟疑地就将这个重担接了过来。另外,他还坚信,对英国进行轰炸,特别是对伦敦进行轰炸,会迫使萎靡而又热爱和平的英国人意志消沉,以至于到了主动求和的程度,尤其是在他们的地平线上,入侵的威胁日益变大的时候,他们就更想要求和了。对于这种观点,德国海军部不敢苟同,他们有着非常多的疑虑。他们觉得,只有在确实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才能实施“海狮”作战计划。他们曾在7月份的时候提出过建议,只有在无限度的空袭以及无限度的潜艇战能够“让敌人依照元帅提的要求进行和平谈判”才能展开行动,不然的话,就应该将展开行动的时间延迟到1941年春季,可是,看到空军最高统帅如此的信心十足,凯特元帅跟约得尔将军都感到极其开心。

这一段时日对于纳粹德国来说,真是风光无限。在逼迫法国承受贡比涅停战协议的侮辱之前,希特勒就已经开心得不知如何是好了。曾经,德国军队已经趾高气扬地穿越过凯旋门,走到了爱丽舍田园大街。那么还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到的呢?为何不乘胜追击而是举棋不定呢?所以,参加“海狮”作战计划的海、陆、空三军都在各自的范畴内探究着对自己有好处的条件,而将那些不利的条件抛给自己的战友。

随着时光流逝,他们产生了种种疑惑,行动往后拖延。7月16日的时候,希特勒发出了一条命令,其中规定,应该在8月中完成所有准备工作。海、陆、空三军都觉得,这个任务无法完成,到了7月下旬,希特勒才认同了,攻打英国的最早时间为9月15日,与此同时,他的决策也被保留了下来,等待计划中将空战加强的结果明朗之后,再采取措施。

海军参谋部在8月30日的时候作了报告,说对于入侵的舰队,英国已经采取了应对办法,所以,在9月15日的时候,准备工作不可能完成。按照他们所提的建议,入侵的时间被向后延到了9月21日,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附加的要求:必须要提前十天告知他们。这也就意味着,9月11日的时候就应该将预备命令发出。海军参谋部在9月10日的时候,再次作了报告,说一直以来天气都十分恶劣,并且英国也进行了反轰炸,所以他们遭遇了重重困难。他们表明,虽然要到21日,海军方面必需的准备才能完成,可是,规定的完全掌控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制空权的行动因素,却完成不了。所以,在11日的时候,希特勒又将预备命令往后推了三天,24日变成了最早入侵时间,但是到了14日,入侵的行动又被他往后延期了。

雷德尔海军上将在14日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现在,要完成这项行动所需要的条件,空中的状况还不满足,所以,仍然有很大的风险。

(二)要是“海狮”作战计划没能取得成功,就表示英国的声望将会大幅度提升,而对我们入侵英国有利那些影响都会烟消云散。

(三)应该要持续对英国,特别是对伦敦进行空袭。要是天气状况好的话,就还要将空袭加强,不必因为“海狮”而产生顾虑。空袭应该会带来决定性的成果。

(四)可是,为了让英国人时时刻刻都处在忧虑中,所以不能放弃“海狮”作战计划;要是放弃这一计划的消息走漏了出去,那么英国人就会因此而放下心中大石。

到了17日的时候,展开行动的时间就无止境地向后拖延了,关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敌人与我们的看法是一样的。雷德尔继续说:

(1)为了在海峡进行登陆,我们进行了准备工作,敌人已经大范围得知了这一情况,现在,他们正持续采用反攻手段。为了证明这一点,可以举出下面的例子:敌人的飞机已经对一些港口展开了攻击以及侦查,而这些港口正是德国展开这一军事行动的港口,在英国南部沿岸海面、多佛尔海峡和法比沿岸海面,时常有敌人的驱逐舰出现,经常派遣舰只去靠近法国北部海岸的海面上去巡视,丘吉尔最近一次进行的演讲等。

二战简史及大事时间表(从战争亲历者和决策者的视角)(3)

德国入侵计划略图(照原图翻译)

(2)在敌人的本土舰队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舰只仍然在西部基地停靠着,可是,他们主要的舰队,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对我军的登陆给予反击。

(3)在南方以及东方的港口上,我们的空中侦察机已经发现了大量的驱逐舰(至少有30艘)。

(4)目前,所有的情况都说明了,这一场战争中,敌人的海军已经投入了全部的注意力。

8月份的时候,一些德国士兵的尸体从海面上被冲到了韦特岛与康沃尔之间沿岸的各个地方,这些尸体有40具左右。德国军队曾经在法国沿岸利用驳船开展登船演练。有些驳船为了躲避英国的轰炸,开到了海上去,或者是因为遇到英国飞机的轰炸,也有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所以有些驳船沉了。那些德国军队打算入侵的谣传,就是从这里来的,听说,德军要么是被水淹死,要么就是被海上燃烧的汽油烧死,遭受的损失出乎意料的严重。对于这些谣传,我们并没有进行辟谣,在被占领的国家里,这样的谣言在无拘无束地传播着,越传越夸张,那些被欺压的人民因此而大受激励。比如在布鲁塞尔,就有一间商店,它们在陈设的男用浴衣上,写的标语就是:“专门为英吉利海峡游泳而提供。”

我们在9月7日的时候得到了一些情报,这些情报显示,驳船以及小型舰只正向西边以及南边,往奥斯坦德和勒阿弗尔之间的港口挺进,在德军将要展开实际行动之前,这些船只是不会来这些港口的,因为英国空军对聚集这些船只的港口进行了激烈的轰炸。因为有160架轰炸机从挪威调派了过来,所以在阿姆斯特丹和布雷斯特之间,德国空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提升;也发现了有短程俯冲轰炸机队在加来海峡地区的前沿飞机场上。前几天我们抓捕了四个德国人,他们在东南海岸上从一个划艇上登陆,他们在登陆后被抓住,他们已经承认自己是间谍,打算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对伊普斯维奇—伦敦—里丁—牛津地区后备部队的举动随时进行汇报。对于敌人入侵西南沿海来说,9月8日至10日之间的月光条件以及潮汐条件都是十分有利的。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参谋长委员会觉得,入侵的可能已经十分紧迫了,防卫部队应该立刻准备听令。

那个时候,在本土司令部里面,还找不出一个方法能够将原本打算八小时内准备战斗的指令更改为某一些程度适中的“马上进入备战状态”。所以,在9月7日下午8时的时候,本土部队就向东岸和南岸两个管辖区域下达了“克伦威尔”这个密码指令,也就是“入侵迫在眉睫”的意思;事实上,这些管辖区域就是行动站,供沿海前哨部队使用。驻扎在伦敦地区的一切部队还有总司令部后备队的第四以及第七军,也收到了这个指令。为了能让联合王国里其他的全部管辖区域都获悉这一事情,这项指令也下达给了他们。以这一点作为依据,国内某些地方的国民自卫军指挥官,就擅自做主,将教堂的钟敲响,将国民自卫军召唤过来。这样一来,各种流言蜚语就出现了,有的说敌人的伞兵已经登陆了,有的说德国的快速鱼雷艇靠近了海岸。对于“克伦威尔”这个确切的密码指令已经开始使用这件事,我与参谋长委员会都毫不知情;所以在第二天的时候,发出了指示,为了在以后碰到状况的时候,能够一步步将警戒加强,而不是宣称入侵迫在眉睫,必须要拟定出一种程度适中的警戒讯号。就算收到了“克伦威尔”这个密码指令,也不可以将国民自卫军召集起来,当然特殊的任务要除外。并且,不能因为听到其他人敲钟了或者是别的什么原因就去敲钟,只能是一名国民自卫军战士亲眼看到敌军降落伞兵的数目到达25了,才能敲响教堂的钟。不难想象,这件事带来了非常多的议论以及担忧,不过,不管是报纸还是议会,对于这件事都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对于所有相关人员来说,这件事可以看作是一次预防演练,也是效果不凡的药剂,让大家振奋了起来。

对于德国入侵的准备工作,我们一直在进行追忆叙述,当追述到准备工作进入最紧张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出,在最初他们所怀有的胜利情绪是如何一步步变为疑虑,到了最后,则是彻底不抱希望了。实际上,早在1940年的时候,他们的信心就已经失去了;在1941年的时候,他们虽然将这个方案再次提了出来,可是,这个方案在法国被占领后那些风光无限的日子里带给德国首领们的那种幻想,再也没有出现过。7月以及8月是对命运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两个月份,在这两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关于大规模两栖作战可能会遭遇的困境,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曾对他的陆军以及空军的同事进行过全力的阐述。德国海军的缺点他非常的清楚,同时,他还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充足的准备。对于哈德尔所提出的,在广阔的海岸同时进行大规模登陆的庞大计划,他一直在尽力进行约束。与此同时,极具野心的戈林并不想加入联合作战计划,在那些被入侵地区,对敌人的海、空军的反抗进行系统性的削弱时,让他去充当一个谦恭的配角,他是十分不乐意的,他只一心想单独利用自己的空军获取让人震惊的胜利。

德国最高统帅部肯定不是一个持有相同目的、相互之间对自己的能力以及限制有恰当的了解的互助组织,这一点从记载中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任何人都渴望成为天空中最为耀眼的那颗星星。很明显的,他们之间的摩擦从最初的时候就存在了,只要可以将责任往雷德尔身上推,哈尔德就不愿意对自己的计划进行修改,让这个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具可行性。元首肯定会进行干涉,可是,对于改善三军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取得多大效果。在德国威望最高的是陆军,在对待自己的海军同事时,陆军将领总是拿出一副上级对待下属的姿态。势必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结论:在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德国陆军肯定不乐意让海军来支配自己。战后,有人拿这些问题来问约得尔将军,他烦躁地答道:“我们的安排与尤利乌斯·凯撒的安排是一模一样的。”从这句话里能够看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陆军军人对于海上战争持有何种态度,对于登陆会遭遇的困难一点也不清楚,也不知道安排大量兵力在设防的海岸上会遇到怎样的海上危险。

在英国,不管我们有何种缺陷,但是对于海上的事情,我们是完全清楚的。这么多世纪以来,我们世代相传,已经非常熟知它了,我们的水兵甚至于我们整个民族都被它的传统激励着。对于入侵的威胁,我们为什么可以冷静的应对?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了。在国防大臣的率领之下,三军参谋长相互配合,共同对军事行动进行指挥的这种机制,已经成为了一种史无前例的互助精神、相互了解以及尽力配合的模范。随着时间流逝,在我们找到机会,能够从海上向敌人大举进攻的时候,将这一行动所必需的准备工作彻底完成,以及对如此规模宏大的、极具风险的行动在技术上的各种需求有足够的了解,是我们开展这次行动的根基。就算是在1940年的时候,德国拥有接受过优良训练的两栖部队以及现代化两栖作战的种种装备,可是在我们海军以及空军面前,他们的希望也会被扑灭。实际上,他们不仅缺少工具,还缺少锻炼。

曾经我们也看到过,我们大量的忧虑以及疑惑是如何一步步变为坚定的信念的,从最初,我们就信心满满地对敌人入侵方案进行了解析。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对于这个充满风险的方案,德国最高统帅部以及元首都是越看越不满意。当然,我们双方对于这个方案的评价以及对方的心情,我们相互间是不清楚的。不过,从7月中开始直到9月中,每隔一周,就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来,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德国海军部与英国海军部之间、德国最高统帅部与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之间、以及元首与本书作者之间,是相一致的了。要是在其他事情上,我们的观点也能达成这种统一的话,那么战争就能够避免了。我们之间统一的观点自然是:空中的战斗是所有事情的关键。两边的战斗人员怎么才能分出胜负这是问题的所在。另外,德国人想不明白,这种空中轰炸英国人民能不能承受得住(当时,轰炸的效果被人过度地夸大了),英国人民会不会臣服,并且逼迫英王陛下的政府投降。戈林元帅对这一点抱有极大的希望,可是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惧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