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掩饰的说,一些国人不顾场合的随地吐痰,比随地大小便还要可恶。因为大小便好歹还找个角落,起码也贴着墙根,精神状态正常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对着大街解开裤裆。但吐痰就不一样了,除了自己家地板上,简直哪里都能看到乱吐的。电梯,饭馆,影剧院,超市,甚至一些室内公共空间的地毯上也能吐得下去,吐完后在地毯上踩啊踩,仿佛是负责任的表现。整个过程从预备到完成,还有一整套音响效果:反复清嗓、蓄积、运气、发功。讲究一点的完成后还要砸吧嘴巴,哎妈呀,不说了。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1)

i

早些年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时候,经常会对前面人左右扭头的动作高度警惕,因为他可能要开始吐痰了,正在寻找合适角度。如果他有明显的清嗓运气准备动作和音效,那就更容易判断,赶紧刹车减速。他往左边吐,我就从右侧走,往右边吐我就绕左边走。就怕那种突然开吐的,你怎么躲都能感觉到一定有迎风而来的沫沫星子飘落在你身上,可是你没有证据。也不能发脾气,因为于事无补。一路上总有这样的人,而生活总要继续。那种被恶心到的感觉,明显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疗愈的时间对我来说至少要一个小时。而被人整口吐在身上的事情,我也听人说起过,路上也见过,发生率一定是不少的。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2)

图文无关

平时走在马路上,情况也是一样。跟前面的人保持安全距离以便临机速遁,是我多年的习惯。你若不小心低头看,在人流稍多的地方,马路上那斑斑痰迹,实在触目惊心。我的孩子还是个十二岁的少年,小的时候往地上捡石头,捡掉落的玩具,都是免不了的。现在大了,篮球,足球,羽毛球,哪样可以离开地面。往深了想,几乎可以肯定每天带回家的球上都是滚过N多的痰迹的,为了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只能尽量不想,回家第一时间洗手。但是鞋呢?鞋总是要穿回家的。理论上讲,你若正好踩到一口新冠病人吐的痰回家,风险其实是很高的。至于一口痰里面含多少巨量的细菌病毒,这种老调,早已人人熟知了。

随地吐痰在国人中是一个非常普遍也非常丢人现眼的现象,相关部门自然也是心知肚明。08奥运之前,做了一个调查,结果以92.64%的比例“荣居”十大恶习榜首。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3)

2007年的调查报道

同时,也导致部分人因为对这一恶习的深恶痛绝,而语言偏激。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4)

网站讨论随地吐痰恶习的截图

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曾经我也简单得出吐痰的人多是因为中国人整体素质差这样的结论。但是后来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人痰特别多呢?感觉很多人一天吐的痰比我一辈子还多。空气质量?肯定有原因,可我们呼吸的一样的空气啊。抽烟?可女性吐痰的人也不少,不抽烟的人也有天天吐痰的,老烟民也有并不吐痰的。

疫情期间,闲极无聊,于是请教医生朋友,查阅各种资料,基本弄明白了,原来元凶是:慢性咽炎!

根据多方数据得知,中国人群中慢性咽炎患者超过50%!也就是说,过半数人都有慢性咽炎,只是症状表现或轻或重而已。另外,慢性扁桃体炎和鼻炎也会引起痰多。

但凡是迁延难治疗病,就会有小医院小诊所抢着治,什么一针见效啊,一帖根治啊,祖传秘方啊。但是,千万别信,有那么多秘方绝招高科技,就不会存在超50%的发病率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随地吐痰了,大多数都是骗子。

有些人以亲身经历证明某地某村某郎中秘方的神奇,笔者觉得从他自身来讲也许出于善意和真实,但他是怎么好的,到底好没好,却很难讲。因为从逻辑上讲,既然能治好他,也能治好张三李四王五,即便不要求百分百疗效甚至根治,只要能达到一定比例的疗效,口碑传播效应也能把他们村的土地都踏平了。屠呦呦女士不就是凭借发现一味有效的药物拿到诺贝尔了么。所以个别奇怪的案例是不具有说服力也没有意义的。

(此处删除急慢性转换的重要论述一小段,因为头条判定违规)

为什么我们周围有那么多的慢咽患者?

首先是因为吸烟。虽然近年来控烟力度有所加强,但财政税收的压力之下,控烟的效果始终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中国烟民总数超过3亿。初听起来也就20%的比率似乎也不是很恐怖,但是,把占总人口约20%的16岁以下青少年减去你再算算。而在发达地区和国家,烟民比例一般在10%左右。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吸烟人口也远少于中国,烟民数量约一亿,这可能跟生活节奏和压力有关。并且印度文化里吸烟是不好的习惯,所以往往是躲起来吸,公共场合吸烟的人很少。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不同的结果:被迫吸二手烟的人就少了。如果无所顾忌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人多了,吸二手烟造成咽炎的人也就多了。吸烟造成的其它问题,比如肺癌发生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5)

空气污染一定也是很多人想到的一个原因,这个毋庸讳言。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10年代中旬,至少这十几二十年时间里,到处是灰蒙蒙的天。而我们周围慢性咽炎的患者基数和症状的严重度,也正是在这些年里加速高发。有部分长期在发达国家和国内两地跑的人,有一个明显的体验,一回北京鼻炎就发作,一回澳洲或者加拿大,鼻炎就好了。好消息是,最近的五六年,环境的改善,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也形成了举国上下的共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十年、二十年后,北京的口气是甜的,太原的空气也是甜的。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6)

工作压力也是慢咽诱因

除了吸烟和空气污染,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也是重要诱发因素。尤其生活在大城市,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大。抽烟、喝酒、烧烤、熬夜,身边的各种装修污染,甚至季节性的飘絮,是都市人群呼吸系统炎症的普遍诱因。压力过大产生焦虑和抵抗力下降,有些人在重要考试前往往会鼻炎复发、咽炎加重。另有一些则是工作性质引起的过度用嗓、咽喉疲劳引发咽炎。教师就是咽炎高发人群。在教师行业里,中小学教师要比高中大学教师更容易得咽炎。因为中小学生比较闹腾,老师需要扯着嗓子喊的时候更多。普通学校老师比重点学校老师更易得,因为重点学校的孩子学习习惯更好。公办学校的老师比民办学校老师更容易得,因为公办学校一个班的孩子更多,平均50个以上,有的能到60个,老师更累。民办学校控制人数,一个班往往只有30多个。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7)

教师职业咽喉职业病者多

多数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但一个要带60多个孩子的普通中小学老师,似乎很难改变现状。我有两条建议,供您参考。一是用小蜜蜂扩音器,就是导游用的那种,无线有线都有。可以选个略好一点的。二是尽量使用胸腹部的共鸣来发音,避免过度用嗓和声带疲劳。这个有些技巧,但是可以练,有心练习的话不是特别难,学过美声的都会。我曾经听过浙大一位老师的课,内容专门讲教师的发声训练和嗓子保护。那个老师已经快到退休年龄,但是声音洪亮,偌大的空间一传到底。

我之所以专门用一段篇幅来讲教师的咽喉保护,是因为我从教师朋友处了解到,有过几十年教龄的中小学教师,咽喉职业病的占比很大。严重的还长了息肉,需要手术切除。切除后,连本来的声音都变了。不同的人喉部肌肉和声带构造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天生声音就小,要大声说话就要扯着嗓子,长期的用嗓过度,咽喉就出问题了。所以年轻教师要引起重视,通过训练、使用设备、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可以预防的。另外我也想说,教师群体毕竟为人师表,虽然职业原因造成慢咽患者多,但随地吐痰很少很少。

随地吐痰可导致的疾病(随地吐痰恶习之首)(8)

最后,回到本文主题。既然慢性咽炎是造成中国人痰多的首要原因,而慢性又是急性的多次反复或治疗不及时所致,那么重中之重就是要预防和减少急性咽炎的发生,也就减少了慢咽人群的数量。只有当慢咽患者大幅度减少,我们周围的咳嗽吐痰的声音才会减少。其实世界各地都有随地吐痰的,英国人曾经评选出的十大恶习,也包括随地吐痰。只是他们的慢咽患者没有那么多,所以吐痰的人也就少了。而少部分人的坏习惯,就显得特别扎眼,反过来促使这部分人收敛和改变行为习惯。但在我们这里,有吐痰需要的人数量太多,于是这庞大的人群就达成了不正确的潜规则:有痰不吐,难道要我咽回去?再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吐,你看,地上都是。

我个人理解您的生理不适而且迫于无奈,但是,还是想请有痰一族们,尽量到角落里、杂草堆里、灌木丛中去吐。毕竟,谁家都有孩子在路面玩儿。而且,吐痰的声音和动作,真的很不雅观。也祝愿您通过积极的身体锻炼、规律的作息、清淡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境来得到改善和减轻症状。因为有很多证据表明,以上,若坚持,确有效。尤其是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