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视频版的原稿,点击主页观看视频版,更有FEEL哦~

大家好,今天是育儿内容的第22期,我是善于剖析孩子问题,还能给问题父母答疑解惑的淅淅爸。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

这张图,家长老铁们一定不陌生,因为这是一部分人打脸“读书无用论”的实证,也是另一部分人坚持精英鸡娃式教育的信念。

作为家长,我们内心都有一个梦,希望眼前这个未来无限可能的孩子,能成为这里面的其中一人,希望他们成为二八定律中的“20%”,因为那意味着成功人生。

于是越来越多家长加入高喊“知识改变命运,学历决定人生,财富决定成功度”的大军。而家长们不愿意面对的真相是,能通过学历走向人生巅峰的人少之又少。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2)

据教育部宣称,2019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达到1031万。

虽然现在的大学录取率接近80%,但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读211的只有2.41%,能读985的只有0.79%,想读清华北大,你必须进入全国的前0.03%。

这还不是最打击的,拿高考大省河南为例,考上985的概率仅有1.14%,远低于天津(5.81%),上海(5.33%),北京(4.29%),提高孩子上985院校概率的最佳方式并不是给孩子多报补习班,而是户籍所在地。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3)

另外,2018年清华北大最主要的招生渠道是各自的自主招生计划,这意味着想通过高考裸分考入清北的,仅有8.46%。

不是1000万考生里的8.46%,而是那0.03%里面的8.46%...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4)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5)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6)

看到这里,家长老铁们心都估计要碎了,回头看看正在玩手机的娃,万千只羊驼在心中飞奔...

那么淅爸是想要宣言“读书无用论”吗?非也非也,接下来的才是我想说的。

通过高考来让孩子获得成功人生的道路实在太拥挤,育儿路上更是充满着变数。

实际上大多数父母,并不是希望孩子人生有多辉煌,而仅仅是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有上进心、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像自己一般带着各种遗憾浑噩度过一生,简称“努力就好”。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7)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幸福的人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看了不下10遍日版《人生七年》系列记录片之后,淅爸发现原来让孩子获得成功人生的规律简单得令人发指。

这档纪录片从1992年开始,筛选了13名来自不同家庭的7岁孩子进行纪录,试图探寻孩子成长轨迹,最近的一期是2013年纪录,彼时孩子已经28岁(非常期待最新的2020年版本更新)。

这13个孩子的历程,我整理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并把他们分成了三个类型:

篇幅关系,会分为3期内容进行揭示,这一期我们来看一帆风顺型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8)

一帆风顺型的代表人物有3个,分别是:

海归优子;

歌舞伎松屋;

中国移民小雄;

他们并没有太高大上的人生成就,但无一例外的都过着充实、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9)

小雄是中国人,6岁时岁随父母迁移到日本,他对日本生活充满好奇,后来包括小雄的父母在内的同来日本的40余位亲人有一半适应不了日本生活而回国,小雄却毅然决定孤身独留日本。

白天,小雄在面馆兼职攥学费,晚上上夜校。后来成为一家连锁面馆的全职员工,两年当上店长,第三年就成为中层管理人员,负责培训新分店店长。

小雄的父亲很严厉,他一直记得父亲的那一句教诲:“要好好学习,不要像我一样后悔。”好好读书小雄是没听进去了,但“不要让自己后悔”小雄是执行到位的。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0)

他不回国是因为对汉字已经陌生,这样的他是很难找国内生存的,更别说发展了,而确实他很喜欢日本人的家庭生活模式。

他坚持在那家面馆的原因很也很明确,因为在那个企业能让他得到想要的进步、成长,是为未来打算。

而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仍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漫无目的地不断换工作。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1)

第二位是优子。优子是海归,幼年随父亲生活在欧洲,回到日本后,她觉得非常不同,深吸一口气连珠炮的说出了两地的各种不同。

大学她选择了东大的英语文学系,是因为过去的学校里面语言环境让她很失望。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工作,那里有她向往的生活。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2)

优子同样从小就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一步一脚印的朝着目标前进。

相比之下,许多孩子连自己学习的意义在哪里都不清楚,只是在父母、学校、老师等不断压迫下麻木地学。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3)

最后一位是松屋,松屋父亲是歌舞伎,他五岁就随父亲登台,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说出很喜欢表演,表演胜过游乐场,胜过爸爸妈妈,很难相信这是一个五岁孩子的话。

20岁,父亲因病去世,他独自打拼,在28岁超越了父亲,并成立了自己的歌舞伎团。未来要做什么,他就和五岁时一样,一点都不迷茫。

20岁,多少孩子还在大学里醉生梦死,还没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4)

这三个孩子的共性,是从小就目标明确,他们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样的生活,也坚定地朝着那个方向一步一脚印的前进。

他们三个并不是个例,在英版的《7UP》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5)

英版的《人生七年》跟踪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其中有富人家庭的3个孩子,他们同样非常明确自己往后的要过的生活模式:

7岁时他们不约而同而又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求学路线,他们的日常读物是《金融报》、《观察家》、《泰晤士报》,每天有着规律的作息;

14岁时进入了理想学校;

21岁分别进入牛津大学(2位)和杜伦大学(1位);

28岁时,法律系的两位如愿成为律师,进入杜伦大学的则成为BBC的纪录片制作人;

35岁时,他们的事业一路攀升,分别成为皇家律师、创立公司、以及知名制片人。一切就如他们7岁时计划好的轨迹一般。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6)

如果你以为这是因为他们所处阶层所致,那么出生在乡村的孩子“Nick”绝对会给你响亮一巴掌。

Nick是这14个孩子中唯一打破阶级壁垒的,他出生在乡村,每天要走3英里路去上学。

7UP,他就立志要当科学家。

13岁时,立志投入到了核聚变的事业

21UP,他在牛津大学读书,毕业后发现英国并不是核聚变研究的好地方

28UP,他去了美国在大学里研究核聚变核发电。

35UP,在美国当副教授;

唯一遗憾的是,在42岁时,他被迫升职为教授,因为某科学家审核组织说他不能建设备。

但Nick欣然接受现实,只是改变了人生重心,从自己能说了算的科学家,变成了要想方设法去满足高校教学成果及研究成果的教授,并且在49岁达到巅峰。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7)

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其阶级层次和教育资源倾斜只会比国内更加残酷,可想Nick要考上牛津大学并不比国内学子上清北的难度低。

这些孩子实现成功而不留遗憾的人生,其规律只有一个:目标明确的、从心的成长。

对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这些一帆风顺型的孩子,占据的比例恰好是20%(英版,日版是23%),刚好符合28定律。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让孩子做到目标明确的成长?

这里放送出通过《人生七年》总结出的思维导图。私信我“导图”获取高清版,或许这张图能让你掌握孩子成为那20%的秘密哦。

让孩子未来有出息的四个方法(家长别瞎折腾事实证明)(18)

好了,今天关于“让孩子一番风顺的规律”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这很困难,敬请期待后面两期的内容,下一期是避坑指南,看清浑噩人生的孩子是怎么样的,第三期则更适合大多数家庭,孩子是怎么曲折走向成功人生的。

如果你觉得我的观点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还请不吝点赞转发,如果还能点击个关注,那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