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927年9月,沈雁冰写出了第一部《幻灭》的一半,在作品标题后面,随手署了一个笔名“矛盾”,这也流露出当时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他把稿子送给住在隔壁的叶圣陶看。叶圣陶读过小说后,很是赞赏,准备立即在《小说月报》上刊登。他建议把署名“矛盾”改为“茅盾”,一则可以避免国民党当局的检查,二则因为这更像一个人的姓名。沈雁冰欣然同意,从此,“茅盾”就成了沈雁冰的主要笔名
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和编辑大家。他一个突出的成就是在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任职期间编辑了许多种刊物,培育过不少著名的作家,编写过多种少年、儿童的国文课本和文学知识的书籍,在中国出版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光彩熠熠的篇章。
在商务成伯乐
叶圣陶先生出生于苏州,1917年到苏州甪直担任小学教师,并开始文学创作。1921年,他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主张。1922年,叶圣陶应邀到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任教。1923年春天,叶圣陶经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和文史部主任朱经农介绍,进了商务印书馆。
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900年,创办者是夏粹芳、鲍咸昌、高凤池、徐桂生、郁厚培、沈伯芬。开始是一家小印刷所,只有手摇3号架3部。后买进上海日商的修文印书馆,才拥有了铸字机和打纸型的设备,成为初有规模的铅印厂。1901年,聘请学识渊博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所长,商务印书馆从印刷业转变为出版业。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以张元济、夏粹芳为首的出版家为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务印书馆编写、出版了大、中、小学各类学校的教科书,编纂了《辞海》等大型工具书,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了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作家的作品,整理出版了《四部丛刊》等古籍;还编辑、出版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十余种各科杂志;创立了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甚至还拍摄影片。到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已经成为一家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出版机构。
叶圣陶初进商务印书馆时是在国文部工作,与顾颉刚等一起编《新学制中学国文课本》,并参与新学制国文课程标准的拟订工作。1927年6月,开始参与《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小说月报》创刊于1910年7月,前期是鸳鸯蝴蝶派的刊物,1921年起实施改革,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刊物,由沈雁冰、郑振铎编辑。1927年5月,主要编辑郑振铎去欧洲游学,叶圣陶从国文部调至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代郑振铎编辑《小说月报》,主要与徐调孚合作。叶圣陶在编辑《小说月报》期间,发生过不少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回到上海,开始写长篇小说《蚀》三部曲,描写大革命前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抒写他们的幻想、追求、动摇、迷茫与幻灭。1927年9月,写出了第一部《幻灭》的一半,在作品标题后面,随手署了一个笔名“矛盾”,这也流露出当时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他把稿子送给住在隔壁的叶圣陶看。叶圣陶读过小说后,很是赞赏,准备立即在《小说月报》上刊登。他建议把署名“矛盾”改为“茅盾”,一则可以避免国民党当局的检查,二则因为这更像一个人的姓名。沈雁冰欣然同意,从此,“茅盾”就成了沈雁冰的主要笔名。
叶圣陶在《小说月报》的编辑过程中,还提携了好几位当时的青年作家,比如巴金。1927年,巴金旅居法国,1928年8月,写成了他的处女作小说《灭亡》。小说旨在揭露封建军阀的残暴和不义,歌颂知识分子杜大心等追求光明、勇于牺牲的精神。《灭亡》是断断续续写在练习本上的。他又把小说修改、誊清在5本硬面练习本上。开始他没想公开发表,而是准备自费排印出来,送给自己的大哥、三哥及要好的朋友。他把稿子寄给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朋友周索非,请他设法联系出版社出版。但周索非把小说稿交给了叶圣陶。叶圣陶慧眼识珠,读后即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刊登,并写了内容预告:“《灭亡》,巴金著,这是一位青年作家的处女作,写一个蕴含伟大精神的少年的活动与灭亡。”《灭亡》从1929年开始,分4期在刊物上连载。后来,巴金一直铭记着叶圣陶对他的提携之情。
叶圣陶还从一些无名作者的来稿中,发现了青年才俊丁玲。他看到丁玲的第一篇小说《梦珂》,觉得写得不错,就以头条的位置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此后她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一连4篇都发了头条。这对初涉文坛的丁玲是极大的鼓舞。随后,叶圣陶又写信给丁玲,提议4篇小说出一本集子,并帮她与开明书店联系,终于出版了丁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丁玲由此成名。
此外,施蛰存的处女作《绢子姑娘》、戴望诗的《雨巷》和沈从文、朱自清、王统照、鲁彦等人的作品都是经叶圣陶之手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
叶圣陶在《小说月报》大概两年时间,代编了24期刊物。1929年5月,郑振铎从国外回来,叶圣陶就把《小说月报》交还给了郑振铎。此后,叶圣陶去编《妇女杂志》,与金仲华合作,大概1年多时间。叶圣陶自己曾说:“我在商务当编辑共8个年头”。
编辑“开明版”教科书
叶圣陶与开明书店也有不解之缘,他在开明书店工作了20年左右。
1935年,开明书店同仁及家属合影,后排右三为叶圣陶 (资料图片)
开明书店的创办人是章锡琛。章锡琛原来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妇女杂志》,后因与商务的办刊宗旨不一致而辞职。之后,在胡愈之、吴觉农等人的支持下,另编《新女性》月刊,用新女性杂志社名义发行。1926年8月,章锡琛与其胞弟章锡珊合作,在新女性杂志社的基础上开办了开明书店。1929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杜海生、章锡琛先后任经理。
1931年,叶圣陶应夏丏尊邀请进开明书店。夏丏尊是叶圣陶的好朋友,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相识,他们曾在白马湖春晖中学共过事。夏丏尊在1928年就进开明书店了,担任编译所所长。1930年,夏丏尊、章锡琛、丰子恺等创办了《中学生》杂志,由夏丏尊主编。因为他又兼任着编译所所长,忙不过来,就约请叶圣陶来帮忙。遂于1931年3月起,《中学生》改由叶圣陶主编。叶圣陶接编后,与夏丏尊共同耕耘这个青少年的文学园地。《中学生》杂志以中小学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其宗旨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之不足,供给多方面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刊物设置了“写作杂话”“文章偶谈”“文章展览”“文艺鉴赏”“文章病院”等栏目,发表了大量辅导青少年阅读和写作、指导中小学教师正确传授语文知识的文章。叶圣陶每天要阅读几十封读者来信,了解他们阅读的需求。刊物还开设专栏,刊登学生写的习作。叶圣陶总是细心为他们修改,指导他们提高写作的水平,并充满热情给予发表。不少青少年学生就是在《中学生》的指引下走上写作道路的,如秦牧、胡绳、彭子冈、徐盈等都是这样。《中学生》创刊后,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创刊不到一年,销量就达到两三万份以上,成为20世纪30年代全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叶圣陶还主编了《新少年》杂志。
在此期间,叶圣陶和夏丏尊还合写了许多有关国文教育的著作,有《文心》《文章例话》《阅读与写作》等,其中以《文心》最为著名。这是他们两人针对当时国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专讲读与写的书,两人轮流执笔每月在《中学生》杂志刊登一节或几节,连载一年半时间,1933年结集出版。《文心》全书32节,每节一个专题,用故事形式写出“国文的全部知识”,包括读法和写法、教法和学法。内容周到全面,文笔生动活泼。陈望道和朱自清分别作序。陈望道由衷地称赞:“的确是一部好书。”朱自清在《序》中说:“不独是中学生的书,也是中学教师的书”“是一部空前的书”。当时,中学生誉之为“青年阅读和写作的宝典”“空前的文章作法”。这本书曾经多次再版,几乎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学生人手一册的畅销书。叶圣陶与夏丏尊还合编了《开明国文讲义》《国文百八课》《初中国文教本》等。叶圣陶还编纂了《开明国语课本》,初小8册,高小4册,编辑了《开明文学辞典》等。1935年至1936年,叶圣陶和夏丏尊担任中学教育播音演讲,向全国中学生作过8次关于语文学习的谈话。《阅读与写作》一书就是这些讲演稿和有关文章的结集。他们为我国现代国文教材作了极其重要的拓荒和奠基工作。
1937年抗战爆发,在“八一三”的战事中,开明书店总店和美成印刷厂被炸毁,损失达90%以上。开明的同仁不得不到内地寻找出路,谋求发展。留下夏丏尊、王伯祥、徐调孚、顾均正等在沪留守,章锡琛、叶圣陶、范选人等挑起了把开明书店迁到汉口的担子。叶圣陶舍弃了在苏州青石弄的新宅,举家西迁。但是开明的图书和纸型等被日兵劫走,章锡琛只能停业。
1938年1月起,叶圣陶辗转于重庆、成都、贵阳、桂林等地,一方面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一方面与同仁商议开明书店在内地的发展事宜。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1946年,开明书店迁回上海,2月上旬,叶圣陶全家也历尽艰辛,从四川东归上海。开明书店迁回上海后,叶圣陶继续在开明任职,他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激流,并主编《中学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段时间,他还撰写了《儿童国文课本》《少年国文课本》《幼儿国文课本》,与朱自清、吕叔湘等合作编写了《开明新编高级国文课本》《开明文言读本》等。
1949年1月,叶圣陶接受中共中央邀请,转道香港去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中学生》由张明养接办。此后,叶圣陶离开了上海,到北京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圣陶被任命为出版总署副署长。在他和胡愈之等的共同关怀下,开明书店于1950年顺利进行了公私合营,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改建为中国青年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