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意象之美(古典诗词中的半)(1)

“半”字在古典诗词中,可谓俯拾即是。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照水,半江波光闪闪,半江红浪滚滚,多可爱!温庭筠《题望苑驿》:“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苍翠欲滴,实在美丽。黄公度有:“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春秋天。”以上诗中的“半”字用得巧妙,寓意含蓄,更增添了诗情画意。

此外,还有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李商隐的“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白居易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元稹的“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龚自珍的“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苏曼殊的“袈裟点点凝樱瓣,半是胭脂半泪痕”;李白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诗句中的“半”所营造出来的意境和韵味,又有哪个是辞典上的释义所能概括得出来的呢?

古典诗词的意象之美(古典诗词中的半)(2)

明代诗人梅鼎祚的《半景》诗:“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全诗虽仅4句24个字,诗人却连用了8个“半”字,把一幅半隐半现,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春景描绘得惟妙惟肖,饶有情趣。

清代文人李密庵也有首《半半歌》,内中有这样的诗句:“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引自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全诗有42个“半”,读来饶有趣味,里面讲到了生活的经历、方式、经验、不居两端而取其半,广用半字,调侃人生颇有情趣。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去爬得太高;打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正如李白诗云:“半壁见海日”。这里面蕴含着妙不可言的哲理,只能意会了。

古典诗词的意象之美(古典诗词中的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