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汉族”与隋唐以后的“汉族”应该是不同的概念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隋唐以后,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加速融入汉民族,从而改变了汉民族的构成无论是相貌还是语言,都有了与汉朝不同的变化据记载,东晋时期,晋明帝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特征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鲜卑族的发祥地在哪里 鲜卑族的来龙去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鲜卑族的发祥地在哪里 鲜卑族的来龙去脉

鲜卑族的发祥地在哪里 鲜卑族的来龙去脉

汉代的“汉族”与隋唐以后的“汉族”应该是不同的概念。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隋唐以后,以鲜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加速融入汉民族,从而改变了汉民族的构成。无论是相貌还是语言,都有了与汉朝不同的变化。据记载,东晋时期,晋明帝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特征。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鲜卑族一族主要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因为地名变换,年代久远,具体位置已无法考量,大约是现在的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交界地区。此外,“鲜卑”一词的含义是“吉祥”的意思。

起初,中原地区对鲜卑族非常陌生,因为他们生活的地区与汉族生活的地区隔着匈奴控制区。直到公元45年,匈奴族带着鲜卑族侵扰东汉边境,中原王朝才知道有鲜卑一族。公元91年,东汉大将窦宪打败北匈奴,匈奴族迁往中亚地区,蒙古高原地区出现权力真空,鲜卑族趁机占领该地区。公元156年,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部落,并将他们分为三个部分,各置大人管理。统一后的鲜卑族与东汉王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征战。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鲜卑族再度分裂,各部都向中原王朝臣服。公元220年左右,轲比能再度统一鲜卑部落,并与曹魏集团发生冲突。公元235年,魏国派刺客韩龙刺死轲比能,鲜卑部落第三次陷入分裂:慕容鲜卑占据辽西,先后形成慕容部、宇文部、段部三部;拓跋部在拓跋力微的率领下占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秃发部从拓跋部中分离出来,由塞北迁居到河西;乞伏部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

西晋王朝发生“八王之乱”后,散居在塞外的鲜卑族窥伺到了中原王朝的虚弱,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侵扰行动。段部跟随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南下中原,被封为辽西公,占有辽西郡。拓跋部同西晋并州刺史刘琨结盟,被封为大单于,代公。公元315年,又封为代王,置百官,拓跋代国至此建立。

东晋时期,鲜卑各部在北方掀起建国高潮,从337年到420年,共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南凉、吐谷浑、北魏等9个主要国家。公元337年,慕容皝被东晋封为燕王,史称前燕。公元370年,前燕被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所灭所灭。淝水之战后,慕容鲜卑先后建立了后燕、西燕、南燕。公元410年,刘宋灭掉南燕。公元385年,乞伏鲜卑建立西秦,公元431年,西秦灭亡。 公元397年,秃发鲜卑建立南凉。同时代,在甘肃、青海地区,吐谷浑部建立吐谷浑国,政权一直延续到7世纪50年代,后被吐蕃所灭。

公元386年,拓跋圭建立北魏,大力进行汉化改革,为日后强大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经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一系列改革,大多数鲜卑上层家族都改了汉姓。经过不断努力,北魏先后灭掉了北方的诸多小国,建立了统一北方的王朝。公元532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受西魏恭帝禅而登基,建立北周。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再次统一。

隋唐政权继承了北朝多元文化的基础。隋文帝杨坚长期生活在鲜卑人之中,并娶鲜卑族的独孤氏为妻。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娶独孤氏为妻,其父李渊娶鲜卑纥豆陵氏(窦氏)为妻,自己娶鲜卑族长孙氏为妻。唐初高祖、太宗倚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人,大多为西魏、北周以来之世胄或胡汉混血世族。

后来,进入中原地区的鲜卑族逐渐汉化,例如拓跋改姓为元、独孤改姓刘、贺赖改姓为贺、步六孤改姓陆、吐奚改姓古。前往漠北的鲜卑族建立了柔然国,后来被突厥灭亡。迁到青海、西藏地区的鲜卑族成为了后来的土族。留在东北地区的一支,变成了今天的锡伯族。

纵观鲜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游牧民族逐渐进入中原,并主动与汉民族进行融合的清晰历程。这为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