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腾的新片《日不落酒店》,把自己烂成了现象级。
目前它在猫眼上的评分是3.2分。
而平时猫眼网友宽容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就连逐梦演艺圈都有6.8分。
本以为中国观众开始不吃沈腾那一套了。
再仔细看——哦,原来里面根本没有沈腾。
影片在宣发时说沈腾将以“神秘而特殊的方式参演”;
结果居然只是以人形立牌的形式,出演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纸片人”。
但也不奇怪。
如今的沈腾就像个皮实又好用的票房工具人,游走在各种莫名其妙的喜剧烂片里。
离开了沈腾,这些电影多半是“查无此片”;
一旦客串了哪怕不到1分钟,都会被当作电影的最大卖点反复宣传。
听说沈腾最近还刚刚超越黄渤,成了新的票房影帝。
也不知道像这样只靠海报“参演”的片子,有没有被算进那两百亿的票房里。
01
烂片“含腾量”鉴别指南
有网友开玩笑说,沈腾现在的工作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在综艺里任劳任怨地做效果,成为名副其实“长在我笑点上的男人”;
另一个就是在喜剧烂片里疯狂客串。
之前《你好,李焕英》刚刚上映的时候,就有传闻称沈腾名为主演之一,但实际上只是挂个名,“总计出场不超过8分钟”。
尽管很快就被辟谣了,可也证明“沈腾出演的片子里可能看不到沈腾”,已经成为不少观众的心照不宣。
有人专门统计了沈腾近几年在电影中客串的出场时长。
2017年《羞羞的铁拳》,出场时间7分30秒;
2018年《李茶的姑妈》,出场时间3分30秒;
2020年《温暖的抱抱》,出场时间5分钟……
这还只是“开心麻花系”的作品,都没算《囧妈》《龙虾刑警》这些大腕云集的烂片。
客串本身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挂着羊头卖狗肉。
观众抱着“有沈腾能难看到哪儿去”的朴素目的走进电影院,结果发现看的是部系列悬疑片,主题为“沈腾去哪儿了”。
诈骗式营销的烂片如今遍地开花不假,但沈腾做那个“羊头”的次数,好像格外多。
不管他在正片里有几个镜头,都会被全部塞进预告片里,顺手安排上一张C位海报;
就算从头到尾只演了一张定妆照,这张定妆照的拍摄过程也能被吹成新片路透。
导致影评区经常性地出现一句暗号:
“这片子怎么样?含腾量高不高?”
含腾量,指的是沈腾在一部戏里的戏份比重。
由于跟票房有着很强的正相关,这也是片方浑水摸鱼的主战场。
我朋友圈里的某位资深观众,在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出了鉴定“含腾量”的独家诀窍:海报占位啊、宣传话术啊、戏份比例啊,都是靠不住的。
我当初就被这张海报骗去看了《羞羞的铁拳》。
最重要的是看演员表——一看番位,二看前缀。
如果这电影里沈腾是一番,那么基本能够确定主演身份。
如果是给其他喜剧大咖二番做配,比如《疯狂的外星人》那种,问题也不大。
可一旦主角的咖位不够大,或者沈腾被排到了三番以后,别管宣发怎么说,这个“挂名”属性基本就是板上钉钉,区别只在于镜头的多少。
至于前缀标注什么特别出演、友情出演、惊喜出演的——不好意思,实际出场时间超过5分钟算我输。
你看这海报站位,正常来说起码是个男二号吧。
这种花招玩多了,网友也开始疑神疑鬼。
看着后面几部还没上映的电影,总感觉哪里有埋伏。
比如预计明年上映的麻花作品《超能一家人》,看起来就不是很稳妥。
“尽管演员表里写着沈腾是男二,但毕竟设定是个奇幻片;
说不定开场3分钟就安排个灵魂转移的桥段,顺理成章地换掉演员。”
至于另一部据说是沈腾马丽主演的《独行月球》,更是怎么看怎么可疑:
“反正故事背景是发生在太空的,到时候航空头盔一罩,还不是想谁演都行?”
02
“这片子只有沈腾能看了”
不是观众的心理太阴暗,实在是片方套路太多。
我有时候都觉得沈腾就像是街边面馆的牛肉碎——
好像只要在碗里加上那么一点,清汤面就能当成牛肉面卖了。
被狂喷了几天之后,《日不落酒店》的导演在微博发文道歉;
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把锅甩给了宣发团队,二是声明这次的风波和沈腾以及开心麻花团队没有任何关系。
姿态的确够卑微,但是说服力却不怎么样。
这种情节混乱、毫无笑点的电影为什么能拉到沈腾客串,观众其实心知肚明。
赚快钱什么的肯定指望不上,本质还是为了帮帮朋友。
《日不落酒店》的男主角是开心麻花签约艺人黄才伦,电影首次定档在2019年的春节期间。
而当时《李茶的姑妈》才刚刚遭遇过票房和口碑的双双扑街,偏巧这部戏的主演也是黄才伦。
本来剧本和制作的质量就堪忧,男主角的票房号召力又被市场证明“基本为零”。
我都怀疑片方是在撤档后紧急加入了沈腾的角色,就是为了让它不要扑的那么惨烈。
当然这纯粹是猜测了。
对于沈腾在喜剧里做吉祥物这件事,观众其实一直格外宽容。
毕竟他真的很像那种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发达后回乡带领乡亲致富。
至今,沈腾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仍是“开心麻花台柱子”,出色的喜剧能力也来源于小剧场的多年打磨。
好比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成功后想要拉扯一下“穷亲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更何况大家都是做喜剧的。
沈腾曾经在综艺里感慨过喜剧创作有多难,这一次编100个包袱,下一次就得编120个。
他当时说:“你得有天赋,还得付出努力,还得足够幸运,才有可能在这一行出来。“
天赋、努力他帮不了别人,能拉老朋友们一把的就只剩下运气。
于是成名后的沈腾,把自己的票房号召力变成了喜剧同行的“许愿树”。
我不忍心骂沈腾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确实从不拉胯。
除了根本没机会施展演技的《日不落酒店》之外,沈腾的客串基本上都是片子最好笑的部分。
《羞羞的铁拳》中的“你过来啊”,至今仍是喜剧电影的名场面;
在《温暖的抱抱》里演心理医生,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也很好笑。
但问题也在于此,客串的沈腾越优秀,就越衬的片子本身不行。
沈腾对待老朋友可能会有“同行间的惺惺相惜”,但观众可不会手软。
之前有人批评“开心麻花只有沈腾能打”,如果抛开话剧舞台不谈,至少在更为大众的影视行业上,这个现象是没有什么改变的。
《日不落酒店》这次激怒大众,也不止是因为虚假宣传,更是因为电影本身的低质。
被骂“腾式骗局”的几部片子,拍来拍去都是反串梗、“屎尿屁”式笑话,以及夸张到宛如舞台剧的演技。
恐怕网友对“含腾量”的调侃,本质也是对作品失望之后的退而求其次——
“我也不指望你拍出什么好东西了,你就给我看看沈腾得了。”
但现在沈腾也快不管用了。
03
为什么国产喜剧
总是需要一个沈腾?
身为国民喜剧人,沈腾依旧顶着那张“长在中国观众笑点上”的脸。
但作为创作者,已经很久没有带来惊喜了。
上一次他在喜剧电影里做主演,我能记得的还是前年那部《疯狂的外星人》。
黄渤在里面是认真工作却总是倒霉事不断的训猴师,沈腾则是他身边没本事却又爱说大话的朋友。
这也刚好是他们最经典的喜剧人设。
影片临近结尾时,外星人又双叒跑出来了。鼻青脸肿的哥儿俩脸上都带着loser的丧气劲,自暴自弃地嘟囔着“毁灭吧,累了”。
我当时看着沈腾只想笑,再看看黄渤的法令纹,却觉得有点心酸。
或许是因为黄渤永远带着股属于小人物的“现实主义”调调,总是让人更能跟他共情一点。
而沈腾从夏洛开始,反复塑造的其实是另一类角色,那就是“突然得志的小人”。
代表人物是王多鱼——因为意外得到了一笔必须尽快花掉的横财,所以他脸上总带着洋洋得意的笑;
但又因为对上流社会的规则和理财知识一窍不通,所以很多时候都像个格格不入的草包。
观众会羡慕王多鱼的奇遇,但很难对这样的人产生共情。
他的境遇太匪夷所思、太开“金手指”了,好看的反倒是“装x失败”的时刻。
比如王多鱼正沉浸在金钱的快乐中,突然被夏竹骂成“爆发户”;
再比如“卷莲门副掌门”飘逸而潇洒地秀了手轻功,最后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龙虾刑警》里的那个餐馆老板也是同样的路子,前脚刚刚吹嘘了自己店里的装修,后脚头顶的酒柜就塌了个稀里哗啦。
这就是沈腾的“搞笑来源”。
上次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当初导演选了沈腾去演电动升旗杆的工程师,那么肯定有一个桥段是他从旗杆上缓缓出溜下来;
然后影片的紧张气氛就没有了,大家只会兴致勃勃地看他怎么出糗。
这样的沈腾的确很好用。他可以是主角身边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同伴,也可以是外强中干的蠢萌反派。
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就做个单纯的点缀。
反正看人出丑永远是大众的刚需,也是最好编的笑话。
这几年,沈腾总是在综艺和各种烂片之间打转,人设好像也越来越固化。
也不知道是烂俗的喜剧桥段困住了他,还是他的“好用”惯坏了国内的喜剧人。
《欢乐喜剧人》时期,我们还能看到让人笑中带泪的“公交车卓别林”,以及喊着反战口号的士兵。
现在的沈腾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综艺里,都是同样一副又懒又怂没正形的样子。
这样的他也还是很好笑,但我总觉得不该到此为止。
就像国产喜剧靠拼凑烂梗也能一部接一部的拍,有时候请对了演员效果还会意外地不错,但总不能只有这种东西。
近几年沈腾在大荧幕上的表演,我最喜欢的可能还是《飞驰人生》。
尽管他依旧是个动不动就“起范失败”的前赛车手,但至少还有抉择时的艰难,和为梦想的破釜沉舟。
当张弛开车冲向太阳的时候,我为这角色的命运激动也为他惋惜,那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连结。
很多喜剧其实也应该试着,去找到点这样的情感连结。
至少别只剩下空洞乏味的故事架构和轻飘飘的俏皮话。
现在或许还能靠“含腾量”暂时救急。
但无论是演员的口碑还是观众的信任度,总有被耗光的那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