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萨克骑枪(叛国的哥萨克骑兵)(1)

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的名字来源于突厥语,意思是“自由人”,主要分布在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地区。历史上的这片土地,荒凉到鸟不拉屎,统治者没多大兴趣去管理。

最早的时候,哥萨克指的是躲避蒙古金帐汗国统治而逃到俄罗斯南部的鞑靼人和斯拉夫人。后来,哥萨克就泛指15到17世纪躲避农奴制而迁徙到俄罗斯南部的贫苦人群。

在生存环境的锻造下,哥萨克人成为“战时为兵 平时为民”的半军事化社群,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弱肉强食的野蛮地带生存下来,你必须要剽悍。

哥萨克人的生活画面就是:一边在家里种种地、亲亲老婆、抱抱娃,一边组织骑兵队外出抢劫商队,有空就把自己的所获拿到伏尔加河沿岸的城市去买,有时还会留在城市里打打短工。

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骑枪(叛国的哥萨克骑兵)(2)

哥萨克骑兵

沙俄帝国崛起后,起初为征服哥萨克人还干过不少架,后来变聪明了,通过控制哥萨克的上层人物,让哥萨克人成为帝国重要的兵源阶层。

“有奶便是娘”,这是哥萨克人的生存哲理,谁奶水足,我就给谁当儿子。哥萨克骑兵以快速机动、骁勇善战而出名,战斗素养颇得雇主喜欢。

哥萨克人除了给沙俄服役外,还经常投靠波兰、土耳其,甚至跑到西欧国家当雇佣兵。他们经常会在各方间跳槽,以获得利益,并且尽量保持自己的自由度。

在俄罗斯人的眼里,哥萨克骑兵无疑是很有历史厚重感的,尽管他们的身份变化有时候令人尴尬,甚至是耻辱。

小编“子屠龙”简单提一下:沙俄时期,哥萨克骑兵是帝国东扩的主要力量;十月革命中,绝大多数哥萨克骑兵参加反政府的白军;二战时期,部分哥萨克骑兵投奔希特勒。

哥萨克骑枪(叛国的哥萨克骑兵)(3)

考诺诺夫

哥萨克骑兵投靠纳粹德国,是令苏联人很不爽的一件事情,毕竟以前打内战是家里兄弟间的打闹,你现在帮助德国人就性质不一样了。

事情从1941年说起,当时苏联抵抗德国中央集群的第3装甲兵团,居然整个团不战而降。 这成为东线战场最为离奇的一件事情,消息一传到莫斯科,斯大林就拍案大骂。

该团指挥官考诺诺夫少校就是一名哥萨克人,他是一名获得过“红星勋章”的优秀老红军战士,然而就是他煽动全团投降。他不仅带领手下弟兄投降,还跑到战俘营鼓动投降。

考诺诺夫投降8天后,就跑到白俄罗斯的一处战俘营招兵买马,在4000名战俘中成功带走500人,其中80%是顿河的哥萨克人。后来,德国人授权考诺诺夫组建了哥萨克第102骑兵团。

1942年夏,德国南方集团军进入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流域,这是传统意义的哥萨克地带。德国人并没有遇到很顽强的抵抗,因为当地的哥萨克人把他们看作“解放者”。

哥萨克骑枪(叛国的哥萨克骑兵)(4)

德军里的哥萨克人

一开始的时候,希特勒是不喜欢哥萨克人的,这有违于他的种族理论。最终,他还是接受把哥萨克人纳入部队,毕竟战场需要炮灰、占领区需要治安力量。

于是,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组建了“李赫曼恩”“冯·容格舒茨”2个哥萨克骑兵团,中央集团军成立“普拉多夫”“冯·沃尔夫”2个骑兵团,后来还成立了独立的“潘维茨骑兵师”。

哥萨克人的表现很抢眼,令希特勒大喜。如1942年底,“潘维茨骑兵师”出击援助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第6集团军,1000名哥萨克骑兵居然俘虏了战力不俗的3000名苏军官兵。

德国人为笼络人心,许诺哥萨克人将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半独立的国家。因此,这些哥萨克人也死心塌地的为纳粹德国冲锋陷阵。

哥萨克骑枪(叛国的哥萨克骑兵)(5)

德国纳粹覆灭

德国的哥萨克军团经过后来的整编,主要为2个师:哥萨克第1骑兵师、哥萨克第2骑兵师。在党卫军头子希姆莱的建议下,2个师又进行了合并,成为武装党卫军第15军。

二战反攻后,战场形势不可逆转,德军节节败退。德国的哥萨克军团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等待他们的是祖国苏联的审判……

第1骑兵师在奥地利的林茨向英国军队投降,本来寄希望西方盟国能够救他们一把,但是英国人直接把他们交给苏联。第2骑兵师也没有好结局,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在奥地利的圣维特向苏军投降。

哥萨克的背叛,让斯大林很生气,又怎么可能轻饶?1947年1月,德国的哥萨克军团里的主要将领们被绞死在莫斯科,这支骑兵队伍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