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河北省曲阳县

一座墓葬的发掘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墓主人名叫王处直

从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精美文物

对我们了解古代的文化艺术

有着重大意义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

足不出户,从诗词出发

探寻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秘密

↓↓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1)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五代王处直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院藏

「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展现了一支五代乐队的演出实况

场面十分热闹

12名演奏者皆为女子

手中分别拿着不同的乐器

形象栩栩如生

可谓“民乐天团”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2)

前排右边的女子

演奏的是中国古代著名乐器——

箜篌(kōng hóu)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3)

箜篌 公元前8~5世纪

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吐鲁番博物馆藏

箜篌

又名竖箜篌

竖抱在怀里演奏

不但音域宽广

表现力也很强

箜篌并非中国本土乐器

但春秋时期已经出现

舶来品的身份

并没有影响古人对箜篌的喜爱

他们甚至把箜篌弹奏

纳入对女子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箜篌弹奏的地位

可见一斑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4)

《合乐图》局部

描写箜篌的诗词繁多

让我们对这一乐器

有了进一步了解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告诉我们

箜篌为“二十三弦”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5)

彩绘坐部陶伎乐女俑

河南省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

苏轼的

“侍臣簪武弁,女乐抱箜篌”

一个”抱“字

生动展示了箜篌的演奏姿势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6)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中的名句流传千年

其中琴瑟组合

更成为夫妻关系的代名词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琴瑟和鸣

指代夫妻情笃和好

您知道如何区分琴和瑟吗?

从诗词之中

不难看出他们的区别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7)

二十五弦瑟

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说起

李商隐的《锦瑟》

您一定不陌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8)

弦的数量繁多

正是瑟的一个突出特征

诗词中常常用“五十弦”来代指瑟

再如吴融诗句

“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

以及辛弃疾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9)

《听琴图》宋·赵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瑟相比

琴弦的数量就少多了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琴弦的数量只有七根

远少于“五十弦”的瑟

但古人将琴视为圣贤的乐器

相信琴声有着“正人心”的作用

如《礼记》云:

“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我们耳熟能详的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说

也表明了琴声能够言说心志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10)

散乐图浮雕中

还出现了这样一件乐器↑

它是我们熟悉的

另一种弹拨乐器——

筝的历史悠久

战国时期已经流行开来

据记载

最早的筝为五弦

经过了九弦的过渡

在战国末期发展成十二弦

唐代则有了十三弦的筝

宋徽宗赵佶的《宫词》:

“对酒仙姿时一按,十三弦上迸珠玑”

描绘的是深夜弹筝的场景

古代弹拨乐器特点(跟小编一起从诗词出发)(11)

敦煌220窟南壁乐舞图

筝上一字排开的琴码

被古人形象地称作“筝雁”

欧阳修《生查子》描述: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比喻筝音形宛然,美妙绝伦

再如白居易的《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一曲饱含深情的筝歌

同样音色婉转,韵味无穷

看到这儿

琴、瑟、筝、箜篌

您分清楚了吗?

快分享出去

与大家一起

了解中国古代弹拨乐器吧!

(内容综合自《中国诗词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