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8月31日讯(实习生 何彩俪 记者 杨甜子)“天哪,学校党委书记竟然亲自接站!”今天下午3:00,南大2017级本科新生杨昕怡和父母走出南京南站,顿时喜出望外。和杨昕怡一样,很多眼尖的新生也认出了等候在南站出站口的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这是南京大学在开学报到日为新生送上的第一份贴心大礼,新生们走出南站的那一刻,便立刻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暖心】

党委书记连续四年迎新接站

南京大学开学典礼本科生代表发言(超暖心开学首日)(1)

“没想到学校的党委书记会亲自过来接我们,学校太有爱了!” 杨昕怡来自哈尔滨,算计着开学的倒计时的日子和父母一道去了趟西安,然后便直接从西安坐了5个小时的高铁来到南京。走出车站,杨昕怡发现,不仅迎接新生的大巴车已经准备就绪,连南大党委书记张异宾也等候在了出站口。张异宾书记的周边立刻围满了新生。“大家辛苦了!离开你们家,你们就来到了我们‘南京大学家’,欢迎你们!”

现场和学生以及家长聊起了专业和学习情况,张异宾的亲切让远道而来的南大新生倍感温暖,“张书记,我来自太湖,想问问孩子到学校后报道的程序是怎样的呢?您能帮我解答一下吗?”有家长现场问起了入学报道的事宜,张异宾听完,耐心解答道:“新生到学校都将感受南大入学的’一条龙’服务,会有老师在报到处等着孩子们,办完手续后老师还会将他们送到寝室,家长可以放心。”

南大工科试验班的新生江展鹏这次是一个人来的,家在福州的他这是第一次独自出远门,但学校贴心的迎新服务让他觉得一点都不孤单,“看到学姐学姐们还要书记都等在出站口时,就感觉跟回家一样。”陪孩子入学的家长们对学校的人性化服务也赞不绝口。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南大2017级本科新生共计3260余名,这是张异宾连续第四年到火车站迎接南大新生,“到车站迎接新生其实也是我们南大新生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希望能够让新生和家长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诚意。”张异宾说。他向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介绍了南京大学大类招生的相关情况并表示,今年秋季走入南京大学的绝大部分2017级本科新生,进校时将不再按“学院”划分,而是将院系之间的“划分”打通,将现有专业归并为11个大类和4个专业。新生教育管理也将相应地采取大类学工组和院系学工组结合的管理方式。

“绿色通道”不让一个“小蓝鲸”掉队

记者从南大了解到,“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全面成长”,这是南京大学对每一位学生的承诺。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原因掉队,南京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便捷、多元的资助渠道,将通过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路费补贴等多种方式开展资助帮扶,确保他们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顺利完成学业。

近日,四川发生的地震牵动人心。地震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展开排查,启动震灾紧急救助机制,截至目前尚无接到地震涉及地区新生家庭受灾情况报告。据介绍,学校延续和升级了扶贫助困“十”心实意工程,为灾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准备的大礼包中,包括600元特困补助、600元伙食补助、手机通讯专项以及卧具、生活指南及爱心礼包。礼包除了生活、学习用品之外,还有精神“食品”——励志模范故事集和“雨花斑斓”成长计划等,以勉励同学们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同时,学校还为来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安排了三天的食堂免费就餐,提供博士生公寓不少于100个床位等,让他们食宿无忧。

【聚焦】

南大校园里迎来了5对双胞胎

今年,南大本科新生中共有5对双胞胎。名字中带着“器宇轩昂”的管宇轩管宇昂兄弟就是其中一对。来自淮安的两兄弟长得一模一样,唯一可以区分他们的途径就是身高。哥哥管宇轩看起来要比弟弟管宇昂高一点。除了长相一样,他们的高考分数也是一分不差,都是389分,双A 。让人惊讶的是,分数一样的兄弟俩居然一个是文科生,一个是理科生。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们都如愿读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哥哥管宇轩被南大经管试验班录取,弟弟管宇昂录取在了南大数理试验班。

来学校之前,在老乡群学长学姐的帮助下,兄弟俩早已对大学里衣食住行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们还早早和学长学姐们约好,开学一起逛校园、吃食堂。昨天一大早,他们就跟着父亲出发来到了南京,提前一天来到了学校。“想到要来学校了,我们哥俩心情都比较激动。这次来学校,我们一共带了三个箱子,里面主要装着棉被、蚊帐这些生活用品。”管宇轩告诉记者。

除了来自淮阴的管宇轩管宇昂兄弟俩,南大还录取了另外四对双胞胎。其中,从上学以来就一直在一个班的双胞胎兄弟许凯和许旋,上大学了也没有分开,他们均被南大经济管理试验班录取。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后,两兄弟充满了期待。许凯和许旋都希望在大学能够加入辩论队和学生会,好好锻炼一下自己。还有一对浙江的双胞胎姐妹花董悦尔和董听。两姐妹一文一理,姐姐董悦尔喜欢文学,如愿被南大人文科学试验班录取,理科思维强大的妹妹董听则被南大理科试验班录取。

特殊新生迎来南大新生活

今年南大报到的本科新生中有一位特殊的身影。一个背着双肩包、戴着助听器的阳光大男孩在报到处刚办理完入学手续,就碰到了来新生接待点慰问的张异宾书记。

这位黄同学来自河南周口市沈丘县,是今年县理科状元,录取在南京大学理科试验班化学与生命科学类专业。他两岁被“判”听力残疾,业余钢琴十级,还会做一手好菜。

黄同学在两岁时候因为药物过敏造成听力二级残疾,即便戴了助听器,他在与人交流时仍然觉得有些吃力。但是,黄同学从不把听力上的缺陷当作障碍,他说,“我们和同龄人并没有区别,听力有障碍不是逃避的借口,我们的路可能会难走一些,所以要更加努力。”

“乐天派”黄同学不仅通过勤加练习获得业余钢琴十级的好成绩,平时生活中,他也注重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在妈妈的指导下成为一个做得一手好菜的家务小能手。“孩子所拥有的成绩,是社会、家庭还有他自己一起努力的结果,希望他能为这个向他释放善意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黄妈妈很感谢南京大学为孩子提供的便利条件和优良的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