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从江南寄赠梅花一枝给好友范晔,并附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此为 “ 寄梅 ” 的由来。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单于将其流放北海苦寒之地牧羊。十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单于却仍不释放苏武,并谎称苏武已死。

跟随苏武的常惠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人说:“ 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隐瞒,只得把他放回汉朝。

从此,“ 鸿雁传书 ” 的故事便流传成为传递书信的代称。

寻一份安静觅一份清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1)

“ 鱼传尺素 ” 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此为友人寄信安慰排解。

秦观在《踏莎行》中写道:“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孤馆闭春寒,直言苦闷抑郁之意难以承受,幸得友人借双鲤鱼写来信笺慰藉,尺素如砖石般垒起,暗示贬谪时间之长。沦落流离与理想受挫,好友远隔的忧愤苦闷,就像高高叠起的尺素一样似无尽头。

寻一份安静觅一份清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2)

秦观词《踏莎行》本为表达压抑悲愤之情,我却独爱其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之典故。

古时车马很慢,时光也很慢,要得知千里之外友人的讯息,需要等待数十日之久。

可能正是因为通信的不发达,人们的耐心也就很多。

煮茶很慢,宋人的茶事很繁杂,器物很精美,仪规很考究,饮茶时冲淡自然。宾主设礼,非茶不交,以茶待客的习俗便从宋代开始流行。

画画很慢,画在绢布上的居多,需要给绢布上浆,托色,研磨,调色,一次又一次地细细描画点染,任何一个步骤出错,就前功尽弃。

所以,古人画一幅画,光有材料和技术不够,还得有一颗沉得下来的心。

寻一份安静觅一份清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古人的情,寄托在书信里,诗句里。古人的悲欢离合,充满了美的意境,哪怕是离愁别绪,也让人读来如沐春风一般治愈。

苏轼赞赏此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轼是一个生性豁达大度有大智慧的人,所以不喜爱凄厉之景。“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豁达如东坡,凄婉如少游,各有各的滋味和好处。

旧日时光缓慢而悠然,在同一时空里,将情愫寄寓梅花,拜托鸿雁,付与锦书。

寻一份安静觅一份清欢(驿寄梅花鱼传尺素)(4)

#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