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年过半百的文友,在微信上的名字叫汤圆奶奶,家住河北赵县东部梨区,酷爱作诗,笔耕不绰。今早打来电话,说昨晚梨区下冰雹了,风声雨声怎么就那么刺耳,啪啪的冰雹声,把我们梨农的心都惊凉了。

她说尽管窗外的冰雹叫她揪心,她还是将白天泡好的粽叶和糯米、大枣端上桌包粽子,准备明天一大早送给城里的文友们。

河北端午节包粽子提纲(粽情端午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1)

这个电话让我忽然想到端午节快到了、忆起端午节飘满城的粽香。小时,我和姥姥一起住,每年这个时候,姥姥都会从集市上买回些粽叶在锅里煮、在水里泡,然后用它和糯米、大枣包粽子,天天如此。姥姥年老以后,患了大病,没有精力包粽子了,但端午的时候,还会从集市上买回来粽叶,然后铺到笼屉上上一层倒入泡好的糯米红枣蒸熟,黏黏甜甜的糯米里是浓浓的节日气息与亲情。

河北端午节包粽子提纲(粽情端午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2)

端午的风俗各地不同。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里写道: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河北端午节包粽子提纲(粽情端午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3)

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土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汪曾祺是高邮人,他家乡的端午风俗的确是丰富多彩叫人眼花缭乱。

河北端午节包粽子提纲(粽情端午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4)

唯有端午节的粽子全国各地概莫能外。

河北端午节包粽子提纲(粽情端午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5)

我们河北赵县端午节俗称“五月旦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粽子,纪念屈原。旧时,门口两侧插艾,以示驱邪,此俗今已不习见。每逢端午节,赵县民间有给新出嫁的闺女追节(做节气)的习俗,娘家的亲眷携带粽子、馍馍去婆家,婆家热情款待,席间备好美酒和各种荤素菜肴,主食一般为大锅菜,不过端午的大锅菜里加上了过了油的虎皮鸡蛋和丸子,质量比平时要高不少,就像如今饭店里那道人见人爱的鸡蛋黄焖肉。虎皮鸡蛋的加入慢慢就变成了端午的习俗,于是就又联想到高邮人端午的鸭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