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暖、北风寒,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落寞。
1987年,在京城火得一塌糊涂的姜昆带队到东北表演相声,出人意料的遭遇了生平第一次冷场。
姜昆拦住一个观众,问演得不好吗?观众说好是好,不过跟铁岭的赵本山比差老远了。
姜昆
这虽是一个小插曲,但那时的关内确实比不上关外。
凭借着建国初期遗留的工业底子与全国支援建设,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等城市也成了当时的“四大金刚”,让无数人向往。
都说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
近段时间以来,“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千万大关,东北已无千万人口城市。”和“东北流失的人口都去哪儿了?”在网上持续引发热议。
关于东北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
F4的辉煌
在贾樟柯电影《二十四城记》里,有工人问厂长:“20多年,我有没有迟到?20多年,我哪年不是先进?”
作为曾经先进分子的代表,曾辉煌一时的四座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也逐渐集体告别顶级城市的舞台。
从体量上看,2021年,东北城市经济总量从高到低分别是,大连7825.9亿元,沈阳7249.7亿元,长春7103.1亿元和哈尔滨5351.7亿元。
在全国城市进入万亿争霸背景下,GDP排名前10的城市中已经没有东北城市了,仅仅只有大连勉强跻身前30。
2021年东北三省GDP12强城市(图源:城市地理迷)
经济增长缓慢也一直困扰着这四座城市。例如,大连GDP已持续十年在7000亿元档次徘徊,而沈阳GDP则时隔6年后(2015年GDP为7280.5亿元)去年才再次站上7000亿元台阶。
其实,整个东北地区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1952年,东北地区经济规模占全国12.36%,工业占全国22.88%,农业占全国9.65%。
当时的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等城市在国家发展重工业带动下,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走在全国前列,成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四座城市。
在之后的几十年里,这四座城市一直处在中国顶尖城市行列。
拿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来说,“四大金刚”作为东北重工业城市的代表,在国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雄踞中国城市排行榜前十强。
当年,长春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排第5,哈尔滨排在第6,排第7的是沈阳,大连排在第9位。而排在东北三大省会城市前面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四大直辖市。
但在经历了多年计划经济时代的荣耀和风光后,东北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改革中,开始跟不上节奏了。
突出的表现就是经济体量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下滑,但是“四大金刚”的集体失落,还是始自于1990年代的阵痛。
1956年3月,辽宁鞍钢炼铁厂“共青团”号高炉,炼铁工人正在紧张地工作(铁矛/摄)
当时的大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影响深远的国企改革,这场改革对老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三省影响更为深刻。
最先开始阵痛的也是沈阳、大连、哈尔滨和长春这四座城市,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众多重工业企业主要都是分布在这些大城市里。
以沈阳为例,在“一五”大建设时期,9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落户这里,特别集聚在铁西区,沈阳成为当时全国拥有重点项目和援建项目最多的城市。
在市场化改革这段时间里,铁西区也一度出现了下岗潮。
除了沈阳,大连曾是“北方香港”,80年代到90年代的十年间,大连GDP稳居全国前十。长春更是曾一度成为中央直辖市,东北亚的经济中心。而哈尔滨则有着“东北巴黎”的美誉。
哈尔滨中央大街步行街
如今,岁月蹉跎,从当年GDP稳居全国前十的城市,慢慢下跌,既让人警醒,也值得深思。
为何集体失落
2012年央视春晚,观众期待已久的赵本山并没有如约而至,自此也正式告别春晚舞台。从1990年到2011年,赵本山一共上了21年的春晚。
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如果跟“四大金刚”对比,从1990年代的阵痛算起,“小品王”的落幕整整比这四座城市足足了晚了20多年。
这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但2014年曾有媒体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大家都意识到,那个在台上插科打诨的东北老大爷,挣了许多钱,买上了飞机,娶上了年轻媳妇,有了漂亮的女儿,收下了许多跪拜的徒弟,多出了好几层神秘感,当上了一个霸道总裁,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有“北方香港”之称的大连
从巅峰跌入低谷,跟赵本山的谢幕一样,四座东北城市也颇有几分相似。
这些年来,东北没落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存在,“GDP全国占比下降、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
这其中,人口流失一直是制约东北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2020年公布“七普”人口数据时,东北36个城市中有33个城市常住人口在减少。
然而,“四大金刚”的人口在过去十年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盐财经记者注意到,除了哈尔滨在过去十年减少62.6万人外,沈阳、大连和长春都是在增加。
长春增长最多,达到139万人。其次是沈阳92.9万人,大连也增长了76万人。
长春、哈尔滨、沈阳和大连2010年-2020年间人口变化(图源:城市进化论)
目前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的人口分别为,哈尔滨常住人口988.5万,长春常住人口907万,沈阳常住人口为907万,大连为745万左右。
虽然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而言,没有显示出有统计意义的正的或负的相关关系。但从全球经验数据来看,人口周期还是与经济表现正相关。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四座城市常住人口没有明显的减少,但经济增长为何却非常缓慢?
其实,除了过去几年主动挤水分外,最主要的问题还在经济效率不高。
针对这个问题,新华网援引相关分析就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东北地区经济效率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观念与体制层面的因素影响,这种长期依靠政府、国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非公有制经济形成明显的“挤出效应”,民营企业只能是庞大的、强势的国有经济体系的附庸。
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东北地区私营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量的60%,但其产值只有工业总产值的37%。
变革的难题
离开春晚舞台后,赵本山把精力集中到系列电视剧《乡村爱情》上,并且一拍就是连续15年,且还在继续。
探究这四座城市失落的原因,就像电视剧里说的那样,“事情呢就这么个事情,情况呢就这么个情况。”
电视剧《乡村爱情》
分析东北这四座城市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一是产业结构过多依靠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如大连在1980年代,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建国初期的46.4%上升到接近70%。当全国工业体系出现产能过剩时,东北工业企业的效益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
二是国有经济占比过高。比如,黑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曾一度高达68%,远高于全国20%的平均水平。在中国经济从要素推动向效率驱动转变的过程中,国有经济的低效导致经济下滑。
三是东北人口、人才净流出。由于气候、市场环境、就业前景等因素,东北持续出现人口净流出。国研中心此前发布的《从东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看东北人才流失问题》显示,按毕业生总数和东北生源口径统计,东北毕业生人才流失率分别达到63.46%和26.45%。
东北三省代表性高校毕业生非本地区就业比重和人才流失率(单位:%)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这四座城市还有一个现象比较突出,就是出现过早的去工业化现象。
如2021年沈阳三次产业结构为4.5:35.5:60.0;哈尔滨三次产业结构为11.7:23.2:65.1;大连这一比例为6.5:42.2:51.3。
长春虽未公布去年的统计数据,但是从沈阳和哈尔滨的第二产业占比比全国39.4%的比例还要低,就可以看出产业发展过早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仍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东北“四大金刚”到底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最近走红网络的张同学和李雪琴等或许可以给出另外一种思路,电商直播和短视频创作使得网红经济弱化了地理上的限制,催生出新的业态,而这或许也是它们经济发展新的机会。
正如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曾在采访中表示的那样,东北只有使出狠劲,全面深化改革,由“等靠要”变为“闯改创”,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