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给皇帝封谥号,欧洲的帝王们一般都有绰号。据说在这一领域,能拿下冠军的当数19世纪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此公的绰号之多可谓冠绝古今,比较著名的就有“两面神”、“北方的斯芬克斯”、“王座上的表演者”、“谜一般的拜占庭人”、“加冕的哈姆雷特”……有趣的是,这一堆绰号,非但没说明白他是个怎样的人,反而让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亚历山大天赋满满(昱见亚历山大一世)(1)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最能引起现代人热议的性格特点,当数他特立独行的爱情观。他在盛产美女的俄罗斯做皇帝,却偏偏毕生只钟情于自己的亲妹妹叶卡捷琳娜公主,“像疯子一样,像着了魔一样”(沙皇自己说的)地爱她。与普通“妹控”不同,沙皇陛下的“妹控”极大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因为不舍得将妹妹嫁给年过四十的科西嘉老男人,亚历山大跟前来上门求婚的拿破仑闹掰了。已经统一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恼羞成怒,兴兵六十万远征俄国,并最终把自己的帝国冻死在了俄国的冬天里。亚历山大一世就这么在老天爷帮忙和自身怪癖的双重捉弄下,阴差阳错地给自己弄来了一顶“欧洲盟主”的桂冠。

既然是欧洲盟主,比起“妹控”这种私德问题,全欧洲人民尤其是俄罗斯本国的自由派们,更关心这位沙皇的政治倾向。19世纪初的欧洲到处都散播着民主革命的火种,落后封闭的俄罗斯更是急需一位开明君主领导改革,而对这一点,最初人们对亚历山大一世是有信心的:沙皇年轻时起就熟读各种启蒙主义思想著作,登基后还搞过一个“咖啡俱乐部”,沙皇本人经常把他的一班“愤青”朋友请来,一起发表十分激进的改革言论。这么一个满脑子先进思想的君主,在稳定住内外政局后,谁会怀疑他不会推动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呢?

然而,亚历山大一世后来的故事让所有期望改革的人大跌眼镜。对外,他牵头订立了所谓的“神圣同盟”,四处出兵镇压欧洲各国民主革命运动,让俄国得了个“欧洲宪兵”的绰号。对内,他推行了一套“军屯制”的改革方案,把整个俄国硬生生搞成了一个思想禁锢、言路阻塞的大军营。

如此做派让跟沙皇一起喝咖啡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昨天你还看见陛下在对自己国家的种种弊政痛心疾首,今天他却立马换了另一副面孔,郑重其事地给这些弊政加码。皇上脑子里到底想的啥?于是各种绰号就此产生了,它们表达了一个意思——沙皇实在是个谜,臣下们猜不透。

谜一般的亚历山大一世,连死也不忘留个谜给后人去猜。1835年,在这位沙皇据说暴病而亡十年后,西伯利亚来了一位无法验证自己身份的老流浪汉,老人自称费道尔·库兹米奇,有着不凡的气质和谈吐,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在西伯利亚这个被流放地,他渊博的学识和对俄国命运的洞见,吸引了一批被流放的政治犯围绕在其周围。老人死于1864年,得到他的死讯后,亚历山大一世的御医突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并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

没人知道那位客死在西伯利亚的老人到底是不是亚历山大一世,正如没人知道是什么让这位看上去十分开明的沙皇,成为压制沙俄19世纪前半叶改革的反动君主。亚历山大一世带着他身上所有的谜走进了坟墓。而当俄国民众终于厌倦了与沙皇有关的猜谜游戏,发起革命并撬开亚历山大的墓穴时,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具空空的棺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