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968字 / 阅读时长: 3分钟

我是小默,一个想让妈祖文化变得更好玩的学霸,哦不,学渣。

妈祖传说与中国古代神话之间关系十分复杂,可以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的传说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有海上救难、驱除海盗、救早除寇、庇护漕运、

抗疫救民、主嗣孕育等。这些传说、传闻,极其兴盛,又接地气,多散见于正史,野史、地方史志和俾史及笔记小说中,但也有不少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故事再现。

妈祖全力保护自己的百姓安危 海上遇险时喊妈祖救命(1)

妈祖降服高里鬼

渔民在危难时只喊“妈祖”不喊“天妃”

渔民经常出没于海浪中以捕捞为生,当遇到危难时,用何种名号呼喊海神妈祖,也有说法。

如清青城子《亦复如是,天后娘娘》书中有言:在海上遇急难时,如果呼“天后娘娘”,妈祖来得就稍微迟些;如果呼“妈祖救命”,她顷刻而至。所以遇险时,喊“妈祖”不用超过三声就能得救,如果喊“天后娘娘”可就得多等好一会了。而这种说法在流传中为越来越多的人信服。

妈祖全力保护自己的百姓安危 海上遇险时喊妈祖救命(2)

妈祖娘娘壁画

另有清代赵翼《陔余丛考》是这样解释这种有趣的现象:在海上遇难的人,如果喊“妈祖救命”,妈祖必然不管三七二十一,未曾“梳妆打扮”,第一时间“披发”来救;倘若喊“天妃娘娘”时,因为“天妃”的爵号是历代皇帝赐封的,妈祖就要珠盖冠帔,高坐龙轿,排列仪仗,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时间拖延很长。

所以,渔民们的选择既聪明灵活,也透露着率真。因为妈祖是民间神祇,老百姓们自然不喜欢她“高高在上”,呼喊“妈祖”也十分地接地气。

妈祖也是小朋友的庇护神

清代人郁永河,因为曾参加台湾硫矿的开采,在他的《裨海纪游·海上纪略》书中就大量记述记述了台湾山川夷险,形胜关塞,番俗民情。

书中就有写到,在台湾当地的不少村落,因为男人要出海捕鱼,妇女又要往田间劳作,时常顾不上照顾孩子。于是,对妈祖信任有加的妇女们,就把自家孩子放到妈祖的宫庙中,仅仅对着妈祖神像说上一句“姑妈看儿”,就离开干活了。

妈祖全力保护自己的百姓安危 海上遇险时喊妈祖救命(3)

妈祖施法解除瘟疫

这一走就是大半天,孩子们在庙中不哭、不吵,也不闹,甚至连公庙的门槛也不出去。待到晚上收工时,妇女们再各自抱领走自己的孩子回家。这个故事就活脱脱描述出一个“亲民又充满母性关怀”的妈祖形象。

想来,这些妈祖传说或妈祖故事,之所以能够千年说不完道不尽,绵延不衰,正是妈祖传说与故事根植于中国古代神话这一肥沃土壤之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接地气,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妈祖全力保护自己的百姓安危 海上遇险时喊妈祖救命(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