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黄浦江畔。11月6日,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来好消息,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亚蓉欧开放合作峰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总投资超百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成都青白江。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是一个促成世界经贸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青白江,一座不沿边、不靠海,位居西南内陆的小城,作为此届进博会上为数不多的在展馆内举行推介活动的区县,凭什么赢得众多投资商的青睐?开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是青白江最显眼的标签。就在11月3日,青白江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际上,近年来,青白江通过主动融入“国际朋友圈”“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获评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多: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自贸区、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开放的平台和通道,带动了青白江产业的飞速发展与转型,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不断拓展“国际朋友圈”

与94个境外城市建立经贸往来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1)

“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线路首发

“呜呜……”10月15日10点,伴随着列车鸣笛声,一列满载着“四川造”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最终将抵达非洲摩洛哥。这条“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线路是中国第一条利用中欧班列联通非洲的贸易和物流通道。

一条线路的开通,为两地带来了什么?正如摩洛哥驻华大使阿齐兹•梅库阿尔所言,“首条连接成都与卡萨布兰卡多式联运线路开通,将为中摩两国的经贸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为联通欧洲、非洲和亚洲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不仅如此。9月28日,首列成都至莫斯科去程公共班列顺利发车,该趟公共班列采用单柜订舱,客户数量达12家。这是成都中欧班列中线公共班列成功运输模式上的扩展。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成都国际班列单日开行量超30列,柜量超2500标箱,创下日开行量新高。

摊开成都国际铁路货运班列通道布局示意图,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原点,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非常清晰,已联接境外94个城市,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境外站点100个!”港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道畅,则贸易旺。如今,越来越多的货物乘坐中欧班列,开始了“西游记”。10月7日,蔚来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13天后,装载着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首发,汽车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径马拉后到达德国汉堡。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2)

中欧班列(成都青白江五八企服跨境电商产业园定制班列)从成都青白江城厢站首发驶出

在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商同样不可或缺。今年1-10月,全区实现跨境电商保税进口近200万单,同比增长128%。10月31日,中欧班列五八企服跨境电商产业园定制班列首发。成都五八企服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艳坦言:“这大大弥补了海运和空运的短板和不足,是企业品牌出海的另一条便捷路径。”

当前,随着成都国际班列网络体系及陆海货运体系不断完善,已形成中欧(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越)班列等多向度班列协同运行格局,在全球供应链中创造了一条“黄金通道”,年均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进出港货值从2013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7亿元。

在一趟趟班列的往返中,青白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外贸进出口企业由50家增长至150家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个位数增长至265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单量3年增长25倍、交易额增长24倍。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3)

成都国际铁路港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与重庆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党的二十大报告列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并作出明确部署。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中国经济“第四极”。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4)

首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开行

要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渝两地的口岸物流要先行。今年5月19日,首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货运班列(重庆江津-成都青白江)开行。这是成渝为进一步优化两地资源配置,助力双城经贸互通而搭建的物流新通道,有助于企业优化产能、生产效益和降低物流成本等,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大陆港型国家枢纽互联互通,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成渝被赋予了“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使命。打造开放高地,需要构筑一条“陆海互济、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而地处成都北部的青白江,就是这条黄金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较早开行中欧班列的两大城市,成渝两地在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联合打造“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并于2021年1月1日同时发出第一趟列车。还在中老铁路贯通后的第二天鸣响汽笛,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从成渝两地双双出发,一路向南驶向老挝万象。这一列新开通的直达货运班列,打开了我国西南内陆与东盟联动的新局面。

统一班列品牌以来,成渝两地合作的近期目标——“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已达成,两地中欧班列不仅在价格协同、规模协同、境外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还在运输费用和时效上为企业切实降低了成本。接下来,两地将在统一订舱、提高服务、降低成本、探索标准、合资经营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如今,中欧班列(成渝)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区域合作最广泛、运输最稳定的中欧班列,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两地重要合作范例。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5)

中欧班列(成渝)突破20000列发车

数据显示,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数量突破2万列大关,占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约40%,运输货值超2000亿元。货源品类覆盖电子、机械、汽车及配件、智能终端、医疗药品及器械等上千种。

由此可见,大通道促进大产业,中欧班列(成渝)的运行,为更加开放的产业构想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作为中欧班列(成渝)始发地之一,青白江还与重庆在教育、文化、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比如:在政务服务方面,2020年11月5日,青白江区与重庆市江北区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全程网办 联审联办的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模式,实现221个事项“川渝通办”。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6)

中国(四川)自贸片区

主动参与“成都都市圈”建设

引领成德临港产业协作带发展

站在时代发展风口的青白江,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肩负着更大使命。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两轴”和打造“三带”。在构建“两轴”过程中,强化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是打造成德眉发展轴中的重要一环。

“三带”之一的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也是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支撑,推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一体化运营。

青白江区与广汉市同为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支点城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来往密切。早在2020年3月底,两地就举行了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协调发展签约仪式, 双方决定在7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引领成德临港产业协作带发展。

为此,青白江创新推行了“一港多站”运作模式,在德阳、眉山、资阳率先启动“一港多站”试点,推动三地联动发展。今年1-8月,德阳、眉山、资阳通过成都国际班列共计发运56车,运输货值约390万美元,运输品类以机器类、塑料橡胶制品类、化工类、农产品为主。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7)

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掠影(弥牟镇狮子村)

作为四川省“成德眉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第二批精品示范点”,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通过对比产业全景图、整合资源库,基本形成育种育苗、种植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农旅观光、品牌打造的产业链条,2021年实现粮油产业产值10亿元。

“我们期待青广现代粮油合作产业园的建成,为企业原材料供应提供更优选择。”四川米老头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昌益介绍,厂区每年需从广汉和成都采购大量小麦、花生和芝麻等原料。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8)

231件“大事” “金青新广”四地通办

不仅是产业,青白江与广汉两地在规划、政法、统战、巡察、政务服务、应急、环保、人文、教育、交通、团建等多领域全方位开展融合发展,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

为让更多市州共享中欧班列带来的发展红利,青白江区发起成立四川农产品出口联盟,覆盖全省21个市(州)、200余家市场主体,探索出了“出口贸易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更好地聚拢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更多“买四川、卖全球”。

目前,夹江茶叶、温江花木、蒲江猕猴桃、安岳柠檬、攀枝花蔬菜、青白江食用菌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选择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海外。尤其在因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畅的背景下,成都国际班列加力“引擎”,全力保障川内TCL、康佳、山九等重点企业国际供应链稳定。

从边陲小镇到魅力之城的华丽转身(看这座西南小城如何书写)(9)

成都国际铁路港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在发言中指出,“新征程上,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中欧班列的汽笛长鸣,青白江在“三圈”中的对外开放故事,越来越精彩。

记者:罗冬梅

编辑:丛茹

美编:李雪

编委:兰国华

监制:陈军德

总监制:刘文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