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2)

洛阳关林

关林是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大将潘璋以绳索绊倒战马而擒获,孙权本想招降关羽,其主簿左咸说:“当年曹操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如此恩礼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成后患。”孙权遂将关羽父子杀害。孙权斩杀关羽后,怕刘备兴兵报复,将木盒盛关羽头颅献给洛阳的曹操。曹操识破孙权计谋,以沉香木刻成躯体,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洛阳南郊。次年,孙权亦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身躯于湖北当阳,如今当阳也有一座关帝陵。

6月6日下午,在彭婆镇瞻仰过范仲淹墓祠,即驱车回到洛阳市区,住地离“关林”很近,时间尚早,便去瞻仰关林。关林景区坐北朝南,门前是宽阔的广场。广场南侧建有一座古戏台,重檐歇山顶,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异常气派。顶檐下挂着一块横匾“千秋鉴”,大概是说,关羽忠义、仁勇的人格魅力,被后人千秋景仰。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内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场面十分宏大。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3)

景区门前古戏台

景区大门是三间硬山式门楼,门前立有一对古朴的石狮,门楼两侧翼墙上写有“忠义”、“仁勇”四个巨大的篆字,是对关羽品格的褒扬。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4)

关林大门(当时未拍全景,此为网络截屏)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5)

关林大门前古朴的石狮

走进景区大门,庭院内古柏苍翠,环境清幽。正面五间硬山式门厅是仪门,门楣高悬“关林”匾额,门柱上挂有对联“先师圣矣,文心凭地载;汉寿神哉,武德典天齐”。该联由中国楹联协会顾问、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福有所撰。上联称颂孔子,下联赞扬关羽。中国古代将孔子尊为“文圣”,将关羽尊作“武圣”。千百年来,“文武二圣”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仪门内匾为“威扬六合”,由慈禧太后题书,属于珍贵文物。仪门前立有一对铁狮,据说这对铁狮铸于明代,重达3000斤,铸造十分精致,堪称古代铸造艺术之杰作。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6)

关林仪门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7)

关林仪门

走过仪门,后面是一条甬道,甬道两边装有花岗岩栏杆,每根栏杆柱头顶上雕凿一只石狮,共有104只,其貌威武整齐。走过时,见每根柱子上系满了祝福的红丝带,意思是祈盼这位人人敬仰的“武圣人”降福人间。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8)

甬道两边的祈福石狮

甬道两侧柏树林中立满了各个朝代立的祭祀碑,场面十分壮观。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9)

古碑林立

甬道尽头是两幢前后衔接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前面一幢是拜殿,五开间,卷棚顶,雕梁画栋,非常气派。拜殿是春秋大祭时,文武百官聚集此处向关公拜谒之所。殿中悬挂乾隆皇帝御书“声灵于铄”横匾。门前挂有楹联:翊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亦由乾隆皇帝撰书。因关林靠近龙门石窟,全联赞扬关羽一生辅佐汉室,其功绩可与龙门并峻,伊水同流。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0)

关林拜殿

与拜殿相接的一幢大殿,称“启圣殿”,庑殿顶,琉璃瓦。大殿位于整个祠院中心,雕梁画栋,气势恢弘。门上高悬“气壮嵩高”匾额,殿门两边挂有楹联:“神骏赤兔马,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威武青龙刀”。殿内供奉关羽金身帝王塑像,关平、周仓、王甫、廖化侍立两旁。为何关羽被塑成帝王的形象呢?这与历朝皇帝对关羽的封赐有关。关羽一生践行“忠义仁勇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加上其突显的人格魅力,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被奉为“忠勇义绝”的楷模,对他的推崇与追祀,历经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以至褒封不尽,庙祀无限的过程。尤其是清朝的数百年间,随着顺治帝崇封关羽为“忠文神武关圣大帝”,康熙帝加封关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这是“关林”的由来,圣人之墓方可称“林”,全国仅孔子墓称“孔林”,关羽墓称“关林”)。到了雍正帝时,又追封关羽为“武圣”,且重新厘定关公诞寿为农历五月十三,将关公祭祀列为国家祭典。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更是步步加封,使关羽崇奉达到至极,经过清代九位皇帝的加封,关公谥号长达26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启圣殿前一块古碑上,刻有明代宝丰县令范廷弼题写的一首《谒关帝君墓》的诗:

洛阳城外汉侯林,桧老松风带汉阴。

三鼎未酬一统志,中原不死万年心。

忠坟落日凝残照,正气横虚低暮岑。

系马祠前不忍去,唏嘘吊古几长吟。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1)

前为拜殿,后为启圣殿

“启圣殿”后面是二殿,二殿五开间,庑殿顶,门上悬挂“光昭日月”匾额,由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塑像,左侧站着手捧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扶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陪殿,左为张侯殿,右为五虎殿。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2)

关林二殿

二殿后面还有三殿,三殿为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塑像、关羽出行图和关羽睡像,故称关羽寝殿。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3)

春秋殿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4)

关羽夜读《春秋》塑像

寝殿后面是关羽墓。墓地周围古柏森森,香火缭绕。圆形墓冢前立有两座石坊,前面一座是四柱三门冲天坊,坊额刻“汉寿亭侯之墓”,汉寿亭侯是关羽在曹营时,曹操向汉献帝讨得的封号。石坊内档柱上刻有一副篆书楹联“盖世英雄皈圣域;终天仇恨绕神丘”。该联由明代洛阳人汪丙中撰文,刻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盖世英雄”指关羽,“皈”为佛教用语,意即回归。“圣域”,指关林。下联“终天仇恨”指杀害关羽的东吴孙权。“神丘”即关羽之墓。石坊外档柱上还有一副对联“志在春秋自昔尊王伸大义;身骑箕尾于今配帝答孤忠”。孔子根据鲁国的史料记载,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间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名称叫《春秋》。孔子写《春秋》不单是记载史事,其谴词用字体现出一套贬褒写法,借此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见解,寄托其社会理想。后世称之为《春秋》的“微言大义”。上联说,关羽遵照《春秋》道德规范,维护正统王朝的统治。下联“骑箕尾”,语出《庄子集解·大宗师》,表示人已去世。下联说,关羽去世后,配享帝王的荣光,亦是报答其赤诚之心。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5)

关林石坊

后面一座石坊,横额是“中央宛在”,柱上刻有楹联“千秋志气光南洛;万古精灵映北邙”。该联由清代高镐撰文,刻于康熙五十五年(1715年)孟冬。“洛南”即洛阳南郊;“北邙”即洛阳郊外之北邙山。山上多汉、唐古墓葬。该联围绕关林所在地叙述,用语直白,却余韵如缕,读来令人心悠神远。石坊另一侧还有一副对联“忠义双垂安社稷;声威并著破奸瞒”。

靠近关羽墓冢,立有一块古碑,上刻“汉寿亭”三字,显然是一块残碑,否则何止三字?落款:“大明万历三十二年河南知府陈大道敬撰”。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6)

明代残碑

石坊后面是御碑亭,亭中立有一块盘龙巨碑,上刻“忠义神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林”,关羽墓,汉代称“关侯冢”,宋代称“关王冢”,明代称“关帝陵”,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改关帝陵为“关林”,沿袭至今。这块碑看上去是新刻的,原碑当为清康熙五年所刻。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7)

复制的清代石碑

墓墙南侧,是康熙五十六年所建的一道石墓门,以为关公灵界。墓门上方有块“钟灵处”匾额,门洞两侧有石刻楹联“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墓墙两边立有数块古碑,都是古代官府祭奠关羽的祭文。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8)

关公墓门

看到这里,想起了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在台湾屏东关帝庙题写的一副楹联:独来独往,为英雄本色;大仁大勇,真圣哲楷模。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19)

关羽参与汉中之战了吗(关羽的头颅被孙权斩获后送给了曹操)(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