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在年关将至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在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我们曾经一直在期待和寻找的年味,在时过境迁的当下,除了吃吃喝喝、形式化的走亲访友,渐渐没有了原来对于年的那种期待感。

很多人把这个归结为生活质量比较高,原来那些一直想得到的东西变得轻而易举,我们不再期待过年的新衣,也不再期待过年才会有的美食。

其实,当过年的钟声敲响,年还是那个年,它一直都在,只我们变了,变得没有了那种春节才会有的仪式感。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1)

童年过年的仪式感,是我们都回不去的记忆

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的过年,缺失了曾经拥有的仪式感。仪式感的存在,就是让它所属的某个时刻,某一天变得与众不同,它会让我们的记忆里一直保存,而且也是因为这样的与众不同我们总是会对它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比如,我们在过年前总想着在年前的几天回家,我们从冬至、小年等某个时段开始,就开始期待,等到真正回家的那一天,归心似箭的你除了心底的兴奋,还是说不出的开心和期待。

仪式感,在我们期待的时候,总会给我们带来无比的欢愉。

而那些回忆起以前比现在更有年味,则是因为,在以前车马路遥的年代,仪式感是与生俱来的。

那时,因为生活比较拮据,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次肉,为了能够吃上一顿肉,我们甚至可以提前几天准备,就等着过年时候的那一顿晚餐。

孩童时代的过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是新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新买的衣裳早就洗的干干净净,挂在床头,心里美滋滋的摸了一次又一次,就是舍不得穿在身上,就等着大年初一的时候早早起床穿上新衣。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2)

正是因为这种比较一年当中我们少有的期待,让我们学会珍惜,也让年更加有仪式感,让过年变得与其他时候有所不同,让我们知道,这么兴奋和期待的事情,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

也是因为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年,我们才感觉过年的时候是那么有仪式感。

但现如今,那些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期待,此时已经变得没有那么有新鲜感,我们吃个肉也不需要等到过年,孩子们的新衣服也不只是过年的才会有。

年就渐渐失去了期待,年味也随之渐渐消失,我们也再也找不回原来的年味了。

春节的传承,需要赋予年特定的仪式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令人感到不解的疑惑,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和孩子们,他们对圣诞节、平安夜、万圣节的了解甚至比我们传统的春节还要多,而其中不乏一些对于外来节日比较推崇的人。

那是不是因为这些孩子、这些年轻人,他们崇洋媚外,不愿意过老祖宗的节日了呢?

看完下面的文字,或许大家就会有一些观念上的改变。

在很多的外来节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否认,在某些商家的大肆渲染和烘托之下,我们感觉到圣诞节、万圣节、平安夜等这些外来节日,大街上总是一番喜气洋洋的景象,而且这些商家的宣传也不仅仅是体现在街头,无孔不入的宣传在充斥在手机、网络等年轻人喜欢的各个角落,总是让人感觉身入其中有一种比较良好的过节氛围,所以会给年轻人一种错觉,错误的觉得这就是过节的氛围。

而且,在这些外来节日时,基本上是不放假的,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此时在工作之余、下班之后便可以走街串巷去感受所谓的“节日氛围”。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3)

春节的城市里,店铺不开门、网上不卖货,街上那种过年才有的氛围少了一丝气息。而且现如今很多地方禁放烟花,城市变得愈加冷清。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年轻人喜欢去感受这样的所谓的“节日氛围”就以偏概全地否定年轻人们不喜欢过年,或者崇洋媚外,他们对于过年还是非常期待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对过年保持着骨子里的热爱和期待只是现在过年的那种氛围渐渐也让年轻人对年没有了我们那个年代该有的欢呼雀跃和期待感

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过年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我们不曾去期待过年时的那种数着日子的等待,但是我们还是会思考,我们总是在期待的过年的仪式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关于过年的仪式感,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在过年时需要做哪些事情,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古人们已经将其凝聚成我们口耳相传的春节谚语和童谣当中,我们来读一下关于过年的一首童谣就能明白: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屋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4)

童谣、顺口溜虽然说是孩子们随意脱口而出的,但是它源于生活,也是民间广泛认可并流传至今,这一首首的童谣和顺口溜也是我们文化的一种传承,是时代中流动的记忆。

我们再来回味一下过年大年初一到十五时一直传承的文化记忆,让过年的画面更加清晰。

年初一贺新岁 年初二回娘家 ,年初三赤口日 年初四接财神;

年初五破五 年初六送穷出门 ,年初七庆人日 年初八不回家;

年初九九皇诞 年初十打春去 ,初十一打石仗 初十二点新灯;

初十三上灯日 初十四接灶神 初十五看花灯。

简单的童谣、顺口溜用不复杂的文字,记载着时间留给我们的记忆,也是用一句句喜气洋洋的文字,把我们拉回了真正的童年,而几十个文字里所蕴含的不只是习俗的记载,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延续。

还有我们在过年的时候,会有一些禁忌和习俗,更是根植在我们的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这就使得我们对过年存在一种敬畏感,让过年充满意义。

渐渐变淡的年味,是因为我们缺失了仪式感,变得随意

近些天回到农村老家,看了了许久未见得父母,还有很多多年未见的亲戚朋友,心里总是会有说不出的感受,时间让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可是时间也会让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我们也不去看一下,什么日子该去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当时必要去做的习俗,有些记住的习俗我们也只是尽量精简,说是完完全全地按照传统地习俗去全部体验参与一遍,几乎是不可能的。

过年的假期,我们不再去追求所谓的文字记载里的每一条都贴合,因为快节奏地过年方式,已经让我们忘记了过年真正地习俗,有些记住的习俗也不再那么重要,有些仪式变得精简,最后发现,过年竟然只剩下大年三十晚上的一餐年夜饭。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5)

而年轻的人们,因为不理解年夜饭对于家庭承载的意义,也变得没那么重要,父母询问时,也只是敷衍的说吃什么都可以,甚至有些年轻人在年夜饭时也是心不在焉。

精简主义、快节奏生活,让过年少了一些期待,更是少了一份新年的喜悦。

我们不再对过年存在很高的期待,我们对于过年的习俗或者需要去参与的仪式渐渐模糊了印象,让过年和平常之间模糊了边界,最后发现,新年变成了普通的日子,它也仅仅是写在日历上一个普通的假期,甚至有些人在这个”假期”里来回奔波反而对过年有一丝厌倦感。

年味并不是昂贵的“奢侈品”,请把年味送给你的孩子

前天,家里大扫除,我们一家老小一起出动,把整个房子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孩子和邻居的一群小伙伴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干活,虽然这些家务活对于他们来说不常常做,但是他们都很开心,屋里满满的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

那时就特别有感触,或许这就是孩子们眼中需要的仪式感吧,虽然有些累,但是他们却很容易得到满足。村里的大人开始杀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不用打招呼,大家都很非常有默契的聚到一起帮忙,孩子们站在一旁看着忙碌的大人们,就会等待着大人割下一块肉拿到炭火里面烤,一块沾着炭灰的烤肉,一口下去满口滋滋冒油,或许那种满足感就是让孩子们眼里的年味吧。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6)

还在城里的时候,2岁的儿子就开始询问我,爸爸什么时候才回去和爷爷过年,他说,过年去爷爷家让爷爷陪着放鞭炮。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孩子对于放鞭炮竟然回如此期待,因为之前也只是和爱人不经意间谈起小时候放鞭炮的故事,他问起什么是放鞭炮,我就和儿子说等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回去和爷爷放鞭炮了。

而就是一句“过年了,可以回去和爷爷放鞭炮”,孩子竟然在年前几天每天都和我提起。这或许就是孩子对过年的期待,也是他们眼中的年味吧。

这也不得不让我思考,虽然精简化的过年节奏让我们的年味变淡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过年有没有年味是,是我们有么有赋予年有年味,家长过年有了仪式感,孩子对过年也会有仪式感。

年,需要有仪式感,它并不是说说而已,它是送给孩子最好的过年礼物

仪式感,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费劲的事情,大人只要费点心思,花点时间去陪伴孩子把过年的习俗尽可能地体验一遍,或许就会让过年成为孩子们一生无法忘怀地回忆,来年也会让他们对过年充满更多的期待感。

在回家的路上,我特地到镇里的集市上去买了一些烟花和小孩玩的鞭炮,只为了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过年的味道。到时候我可以很自豪的和儿子说,小时候爷爷就是买鞭炮给爸爸过年的时候玩的,虽然当时的鞭炮没有现在的花样多,但是那也是童年里美好的回忆呀。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7)

为了自己寻找的年味,我也和家里的父母和爱人,一起商议,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把年味送给孩子。

我特地去询问了村里比较有声望的老人,向他了解我们当地过年的习俗,列举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每天都如期按照过年的习俗去做,让孩子每天都在探索着过年给他带来的新世界。

而且我计划和去年一样,给孩子和父母拍一张全家福,不仅保存着孩子的记忆,也在记录着我们家庭的记忆,或许等父母渐渐老去,孩子渐渐长大,当翻起这些相片时会不会热泪盈眶。

同时,还会和孩子家人一起,去体会那些我们过年才会有的习俗,让孩子对过年不仅只是留下开心,也要心存敬畏。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样事情可能不切实际,但是正是这样的不切实际却让我有更多的期待感,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年味或许也是你一直在存在的年味。

这是春节送孩子的最好礼物(有仪式感的过年)(8)

写在最后:也许你很多年都没有仪式感的过年了,但是我们并不缺少年味的土壤,我们只是需要和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在你眼中的小破事,对于孩子而言却是那么的弥足珍贵,而且它也会印刻在孩子们的记忆里,让过年变成一种特别的期待。

【我是隔壁小熊先生,专注教育动态、实时热点,喜欢用文字和大家一起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链接阅读往期文章,同时可以关注隔壁小熊先生,和你一起探讨文化和教育】

《中国奇谭》被家长举报,表面没那么简单,文化渗透更值得深思

2023年体育中考报名在即,为何多地家长却呼吁取消体育中考

成都宣布将全域禁止烟花爆竹,没有传统习俗的文化,后代何谈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