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西门庆死后,潘金莲跟他的女婿陈敬济勾搭上了。
潘金莲是西门庆的第五房小妾,陈敬济是西门庆发妻之女的丈夫,两人没有实际的血缘关系。但从伦理关系上讲,他们依然是母婿。
这件事是个丑闻,传出去很不好听,所以两人的幽会都是偷偷摸摸进行。
但奇怪的是,知道这件事的人,都选择了包庇,没有人向正房夫人吴月娘打小报告。潘金莲的贴身丫鬟春梅,甚至还与其同流合污。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潘金莲的粗使丫鬟秋菊。
秋菊跟潘金莲有宿怨。在过去的七八年里,潘金莲心有不顺就打骂她来出气,经常伙同春梅,让秋菊顶着石头,跪在大日头底下,脱衣服拿鞭子打,打得她杀猪一样叫。秋菊在潘金莲手下,没过一天好日子。
发现潘金莲与陈敬济的私情后,秋菊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吴月娘告密。但中间不是有春梅阻拦,就是有吴月娘的丫鬟阻拦。
好在最后她还是告密成功,让吴月娘当场捉奸,把潘金莲的丑事彻底抖露了出去。
事后,吴月娘将春梅发卖,把陈、潘二人先后逐出了西门府。
按理说,秋菊应该是这件事的功臣,她的正直之举,维护了西门府的清誉。
但吴月娘后来把她也卖了,说她是“葬送主子的奴才”。而且只卖了5两银子,比买进来时的6两银子还低。
这说明吴月娘根本就没把秋菊当回事,而西门府其他人,那些包庇潘金莲的人,更不会把秋菊当回事,甚至还会嫌她多管闲事。
那么,秋菊揭发潘陈的丑事后,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为什么她的正义之举没得到好报,反而让自己的命运更加悲惨了呢?
02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金瓶梅》是一部直面现实,没有道德教化的书。
秋菊的结局,虽然不符合惩恶扬善的价值观,但符合社会现实。
在一个集团圈子里,最受欺负的人,未必是道德败坏的人,而是对他人缺乏利用价值的人。反之,最受欢迎的人,也未必是品德高尚的人,而是对他人利用价值大的人。
秋菊生活不如意,处处受欺负,是因为她的利用价值低。
作为潘金莲手下的丫鬟,秋菊只能干洗衣做饭之类的粗活。她姿色平平,不能像春梅一样献身西门庆,帮潘金莲争宠。她“为人浊蠢”,不通世故,也不懂得帮潘金莲打击竞争对手。
这样的人,对潘金莲来说就是个废物。加上她挨打受骂的时候只会求饶,不敢反抗,潘金莲自然喜欢拿她当出气筒,发泄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
西门庆死后,潘金莲为什么要勾搭上陈敬济呢?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自身放荡,更重要的是,她为了生存,急需找一个靠山。
潘金莲在西门庆生前就与吴月娘交恶,两人为了争宠早已撕破脸。西门庆死后,吴月娘是容不下她的。陈敬济现在成了西门府的男主人,攀附上了他,等于为自己找了一条后路。
这样的事虽然说伤风败俗,有违伦理,但一般人不会去告状。
试想,在一个公司里,当权的总经理和某个女主管存在私情,一般人也同样不会向董事长报告。因为大多数人做事,都是从自身的生存利益出发,都怕惹事报复,怕自己的工位不保。
潘金莲正是因为深谙这样的生存法则,所以才敢肆无忌惮地跟陈敬济偷情。但是,她忽略了仇恨的破坏力。
在竞争对手或仇人眼里,礼法道德上的污点,可以成为扳倒对方的致命武器。
秋菊对潘金莲积怨已久,她虽然地位卑微,身份下贱,但她也有尊严,有生存下去的欲望。潘金莲把她当牲口一样作践,她不会一直忍气吞声,毫无反抗。一旦有报复的机会,她当然不会放过。
在潘金莲他们被吴月娘捉奸在床,狼狈出西门府的时候,秋菊想起自己曾经被她扒了衣服在太阳底下打的耻辱,想必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终于出了口恶气。
但是作为潘金莲的手下,潘金莲一走,秋菊在西门府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她原本就是被西门庆买来伺候潘金莲的,西门庆死了,潘金莲走了,西门府的经济收入每况日下,没有多余的工位留给她,她自然会被裁员。
虽然说秋菊立了功,但吴月娘不敢用她,用了会被落人口实,说她为了赶潘陈二人出门,安排秋菊做奸细。
在封建社会,主仆之间原本就是附庸与被附庸的关系,秋菊背叛自己的主子,在封建统治者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是犯罪。
所以,吴月娘给秋菊定个“葬送主子”的罪名,把她赶出去,是合理的操作,别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只是可怜了秋菊,花五两银子买她的人,应该不是什么有钱人,也不是看重她的人。她被买走后,一辈子可能还是受苦受累的命。
同为仆人,《甄嬛传》里,浣碧的一番话揭示了职场的生存之道:
“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
秋菊想复仇,想反抗主子的剥削压迫,这没错,但她的失败就在于没能提高自己的利用价值。
虽然被利用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职场中,可以被利用,至少说明自己有能力、有价值。
所以,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抗现实的时候,积累能量,低调做事,安心做一个可利用的人,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
等到自己力量强大了,不再为基本的生存条件所困扰,就能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做一个不再为人利用的独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