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妈妈的一封家书1000字大学生(致母亲侯凌肖专栏)(1)

文|侯凌肖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慈母虽去世多年,但每到母亲节到来之际,总能让我忆起慈母倾爱呵护的岁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十分困苦。在建筑公司工作的父亲月工资46元,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五口之家生活过很紧紧巴巴。雪上加霜的是:母亲由于积劳成疾,长年病魔缠身,平时,不是“药锅子”熬中药,就是吃药打针西医治疗,也是不小的花销。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无边。”这话一点不假。含辛茹苦的母亲,对我是倾情呵护,疼爱有加。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有衣穿,有鞋穿,母亲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晚上有时还要在青灯如豆的油灯下,摇动纺车纺棉花,赶制衣鞋,或缝缝补补,往往做得很晚很晚。记忆最为深刻的是那年冬夜,母亲为我缝制棉衣。那天深夜,北风呼啸,寒风凛冽,屋里冷得像冰窖,温度极低。母亲为了我白天能穿上暖和的棉衣,她不顾严寒,不顾我一再劝说,执意坚持为我缝制棉衣。那情景至今难忘,母亲在昏喑的油灯前,带着老花镜,正眯起眼睛,全神贯注地一针一线的缝着,缝着……是那么的专注,那么的认真。母亲那辛勤劳作的身影,被投印在屋内的白墙上,更显得慈母深爱、善良和高大。一种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深夜寂静,那线绳穿过布衣的“哧哧”声,至今仿佛仍回响在我的耳旁!那感人的一幕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人生最深切的爱莫过于母爱,而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享受母爱。在那缺吃少穿的艰苦日子里,是母亲用辛苦的一针一线,缝补起了艰难岁月,一天天走向期盼幸福的黎明。

缅怀的思绪,把我带入母亲关爱至深的感动。

那是一个黄叶飘零的深秋,我由于晚上吃得不好闹肚子。上吐下泄得厉害,身虚的直冒冷汗,这下可把母亲吓坏了。那时,父亲在城里上班,哥哥在县城一完小上学,谁也帮不了她。我痛苦的呻吟声把母亲的心快搅碎了。她老人家不顾自己体弱多病,立即起床为我请村医治病。心急如焚的母亲顶着冷风摸黑走出了家门,情急中忘了带手电筒,不知小脚的母亲如何走过了多少坎坎坷坷不平的街巷,也不知年迈的母亲如何顶着寒风找到了出诊的村医。直到深夜两点多钟,母亲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原来,因天黑难走加上心急,母亲在回家的路上不慎扭伤了脚。她老人家是忍着疼痛一步一步挪回家的。年幼的我确不知内情,还埋怨母亲回冢太晚。慈祥的母亲却没吭一声,一直悉心陪伴在床前,等打了针,吃了药,才肯回自己的房间休息。

第二天,母亲一早起了床,就去厨屋忙着为她心疼的儿子“改善”生活,尽管一瘸一拐,尽管疼痛钻心,尽管体弱多病,是母爱的天性促使她无微不至地呵护儿子,无怨无悔。母亲的操劳和艰辛,深深地刺痛了我年幼的心。母亲的倾爱和付出,让我倍感温暖和感动!

2003年10月,世上最疼爱我的慈母永远地走了,我们兄弟三人悲痛欲绝!

母亲是一种温暖的岁月。我深知:母亲的爱像春天的阳光般纯真而厚博,作为儿女,永远报答不完母亲的养育之恩。亲爱的母亲,您的深爱和恩情我将铭记终生!

2022年5月8日

给妈妈的一封家书1000字大学生(致母亲侯凌肖专栏)(2)

给妈妈的一封家书1000字大学生(致母亲侯凌肖专栏)(3)

作者简介:侯凌肖,山东鄄城人。现在山东金润建设有限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散文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今日菏泽《风雅颂》、辽宁《刊授党校》、《职工天地》、《山东建筑业》、《山东建设报》、《菏泽日报》、《牡丹晚报》

壹点号心梦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