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竹王节(夜郎竹王节再现历史)(1)

反映上千年前迁徙历史的蒙正苗族迁徙舞

近日,展现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内容“竹王崇拜”的“夜郎竹王节”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猫猫冲举行了第十届。

“夜郎竹王节”,为自称“夜郎竹王后裔”、生活在安顺镇宁、紫云、西秀三县区交界处的蒙正苗族一年一度的祭祖传统节日,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目前,祭供夜郎竹王和认同的“夜郎竹王后裔”分布在黔、桂、滇三省(区)24个县(市、区),人口约50万。3月9日(农历二月十二)举办的第十届“夜郎竹王节”,亮点除黔、桂、滇三省(区)“夜郎竹王后裔”进行庄重古朴的祭祖仪式外,为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主办方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借助办节平台,组织了各民族服饰、 乐器大展示与原生态歌舞表演。

在原生态歌舞表演中,蒙正苗族的“迁徙舞”最为特别与引人注目。舞蹈表演开始,上台的六位蒙正苗族,一人击鼓,两人吹芦笙,一人提刀,一人舞动钢叉,一人双手提着像古代兵器的牛背骨走着。击鼓人击鼓三下,吹芦笙的两人走在前面,其他人各持兵器跟在后面边跳边舞,并有节奏地前进三步后退三步,形似边迁徙边战争,把观众思绪带到远古时代,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先生称,蒙正苗族的“迁徙舞”,是一个反映上千年前战争与迁徙场面的舞蹈,反映了苗族人民边迁徙边战争的历史,是蒙正苗族历史的“活态”文化艺术,“战争迁徙舞所演绎的历史场面恢宏悲壮,从中能触摸到苗族迁徙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很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据了解,当天的“夜郎竹王节”上,还出现原始古朴的“男女摔跤舞“、“板凳舞”等众多舞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乐器,古朴精彩的原生态歌舞,不仅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追思与欢乐,也让千里迢迢从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赶来的摄影师们大饱眼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