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束鹿县历代经典之战

许书斋整理

河北省束鹿县为西汉郻[qiāo]县地,东汉改为鄡[qiāo]县,北魏改鄡县为鄥[qiāo]县,北齐改曰安国县,隋于此置安定县,后改为鹿城县,唐改为束鹿县,宋、元、明、清一直到1986年撤束鹿县设立辛集市。

束鹿县地处平川旷野之上,无雄关峻岭,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战事不断,干戈频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劳苦人民更是饱受战乱之害。历史上发生的主要战事如下:

一、“诛灭铜马”之战

时间:公元24年

主要地点:鄡县的县城鄡城,今深州市旧州村。

“铜马”是当时盘踞在河北南部的一支流民军的别号,又称铜马军,其头领有一个怪怪的名字叫东山荒秃。“诛灭铜马”之战的背景:第一,邯郸之战全面胜利,王郎被消灭。第二,更始帝迁都长安,乘着高兴劲大封官员,封刘秀为萧王(萧是县名,今徐州一带),命令刘秀停止打仗,赶紧到萧县上任,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执行更始帝的命令,从此与更始帝闹翻,不再拿刘玄当上级。第三,刚刚迁到长安的更始政权一片混乱,各地官员纷纷背叛朝廷,自立为王,《后汉书》上点出名字的就有梁王刘永、淮南王李宪等7位,他们各自拜将封帅,攻城掠地,与此同时,民间武装也纷纷揭杆而起,能叫上名字的就有铜马、高湖、重连等15伙之多,总人数达数百万。第四,刘秀精心做出了剿灭15伙“土匪”的计划,并派遣吴汉北上幽州征调十郡兵马。

“诛灭铜马”之战发生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的秋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光武击铜马于鄡”(今辛集市)。吴汉带着幽州一带的骑兵部队赶到了离鄡不远的清阳(今河北清河县),两军会合,包围了鄡城(今深州市旧州村)并采取了“围而不打,断其粮道”的战术,不管铜马军如何挑战,刘秀都“坚营自守”,不与交战。过了一个多月,铜马军的粮食吃光了,不得不趁夜突围逃跑,刘秀挥师追击,追到馆陶,“大破之”。

历史上涿鹿之战在哪里(河北省束鹿县历代经典之战)(1)

刘秀

第二阶段“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正在刘秀大军欢庆胜利,接受铜马军投降之时,高湖、重连两支流民军从东南方向猛扑过来,与铜马军的残兵败将会合一处,共同向刘秀大军展开攻击。在馆陶附近的蒲阳(今河南省濮阳市)大战了一场,结果是三支流民军都被打败,缴械投降。刘秀优待俘虏,不仅封三支流民军的大帅为列侯,而且命令他们各归各的部队继续带兵,还亲自轻车简从到三支流民军的军营去巡查慰问,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投降的铜马官兵佩服得五体投地,私下见面都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叫“推心置腹”。

“诛灭铜马”一战,不仅使刘秀大军迅速壮大到“数十万”,而且使刘秀赢得了“铜马帝”的称号,为以后刘秀称帝打下了基础。

二、黄丘之战

时间:公元350年。

地点:黄丘,今河北省辛集市双邱村。公元前3000—2800年黄人在此生活了200余年,故名黄丘。后谐音变为了双丘。

后赵太宁二年(350年)正月,后赵大将军石闵建国号魏,史称冉魏。三月,后赵新兴王石祗继帝位,从此两国攻战不息。是年八月,苍亭(今山东莘县南古黄河上)一战,冉魏取胜。十一月,冉闵率步骑兵10万围攻后赵都城襄国,百余日未克。后赵帝石祗危急,被迫于次年二月废除皇帝称号,改称赵王,同时派人向前燕及聚居于清河(今河北清河境)的羌人姚弋仲求援。弋仲派子姚襄率军3.8万救襄国,前燕慕容傀派御难将军悦绾率3万人往救。

三月,后赵汝阴王石琨也引兵7万与姚襄会合,救襄国。冉闵派车骑将军胡睦率部在长芦(今河北沧州市)迎击姚襄,将军孙威等率部在黄丘(今河北辛集市双邱村北)进击石琨,均被击败。冉闵不听卫将军王泰“固垒以挫其锐,徐观其衅而击之”的劝告,倾全军出战。时悦馆率燕军赶来,离魏军数里,疏布骑兵,曳柴扬尘,虚张声势,魏军恐惧。姚襄、石琨、悦绾各军乘势三面进攻,石祗率部尾击其后,大败冉魏军。冉闵与10余骑逃回邺城,冉闵子冉胤、将军胡睦等10余万人被杀。

三、晏城之战

时间:622年

地点:晏城,今辛集市安古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勇而无谋,顾其行师,祗是狂贼的刘黑闼自称汉东王,改年号为天造,定都于洺州(今河北永年县广府镇)。晏城县被诸贼控制,是贼军的据点。十月初一,唐高祖以齐王李元吉为领军大将军、并州大总管,率军讨伐。十月初六,唐右武候将军桑显和与贼军刘黑闼占领的晏城交战,并击败了刘黑闼,这就是晏城之战。

刘黑闼(?~623年),贝州漳南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人 。隋末唐初割据势力。依附于夏王窦建德,册封汉东郡公,以骁勇多谋著称。窦建德死后,召集窦建德旧部起兵,多次和大唐交战。

武德六年(623年),遭到太子李建成攻击,刘黑闼兵败被杀。

历史上涿鹿之战在哪里(河北省束鹿县历代经典之战)(2)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安定县部分区域置晏城县,县治在安国城,这是安国城第二次作为县城。大业初(605年)废入鹿城县,隋末(618年)复置晏城县,并在此设隋军府——晏城府,县治和军府都在安国城,由此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晏城之战后,废除晏城县和晏城军府,并入鹿城县,

四、鹿城之战,也称束鹿之战

时间:782年。

主要地点:束鹿县城鹿城,今辛集市旧城。

经过:鹿城之战是唐朝范阳节度使朱滔等在束鹿县大破李惟岳军的一次作战。

唐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伪造宝臣令,袭位。唐德宗不许,他就自任留后,指使将佐奏求旌节,德宗仍不批准。李惟岳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梁崇义等藩镇相勾结。是年八月,范阳节度使朱滔将讨李惟岳,屯兵莫州(治莫县,今河北白洋淀东北)。原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部将张孝忠率领八千精兵固守易州(治易县,今属河北),经朱滔派判官蔡雄游说,孝忠归顺朝廷,被封为成德节度使。张孝忠为子娶朱滔女,深相交结。德宗命李惟岳护送其父灵柩归朝,惟岳不从。

建中三年(782年)正月,魏博招讨使马燧等在洹水之战中大破田悦军,朱滔也加快了打击李惟岳的讨伐。下旬,李惟岳派魏博兵马使孟祜率兵守束鹿。朱滔和张孝忠率军攻拔束鹿,进而围攻深州(治陆泽,今河北深州市旧州村)。李惟岳担忧恐惧,采纳掌书记邵真的建议,派其弟惟简持表入朝请降。此事被孟祜密告田悦后,田派使者劝说威吓惟岳。胆小的李惟岳改变降唐主意;当着田使面杀了邵真。随即发成德兵万人,与孟祐一道围攻束鹿。朱滔、张孝忠与李惟岳部在束鹿县城鹿城(今辛集市旧城村)下激战,惟岳大败,烧掉营寨逃走。束鹿之战败后,李惟岳被部将王武俊杀掉,成德军便由王武俊统领。

五、武仙两败束鹿之战

时间:1214年和1218年

主要地点:束鹿县城鹿城,今辛集市旧城。

经过:金朝的恒山公武仙(今河北井径县人,金朝名将,“河北九公”之一。),两次进犯束鹿县,都被打的落花流水。

蒙古入主中原,盗匪四起,县令出逃,束鹿县民众公推良马镇(今河北辛集市东、西良马村)的耿福主持县事。蒙古太祖八年(1213年),木华黎徇地至束鹿,耿福率众降蒙古。九年春,蒙古太师木华黎命耿福征讨冀州。收复冀州后,太祖赐给耿福金织衣一袭、名马两匹,拜镇国上将军、安定军节度使,行元帅府事,佩金虎符。

蒙古太祖九年(1214年)秋,武仙率领全部兵马来攻束鹿,耿福率众迎击。武仙以火炮攻束鹿县城鹿城北门,城中火起,耿福前往真武庙祷告,少顷,反风灭火,大雨如注。接着听说刘仲禄以兵迎邱真人前往安平,耿福借此对军士们说:“刘便宜率精兵援我,期以明日破贼。”诸军闻之,胆壮十分。夜里,耿福分兵三队袭击贼营。贼大败,纷纷弃营寨而逃,耿福率众奋力追击。斩敌首数千级,仅武仙只身逃跑。

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赵州太守、赵冀二州招抚使王义(字宜之,真定宁晋人)打下金人盘踞的束鹿。金将武仙率领四万士兵前来攻打束鹿县城鹿城,武仙对军士们说:“束鹿兵少无粮,城无楼橹(箭楼),一日可拔也。”武仙调集全部精锐部队前来进攻,王义随机应变顽强抵抗,连攻了三十天也未能攻克,大小几十场战斗都是王义得胜。

一天晚上,王义召集将领们说:“现在我们守城虽有足够的力量,但是外无援兵,粮食将尽,怎可坐着等死呢!”于是杀牛犒劳士兵,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晚上衔枚潜出,直攻武仙的军营。武仙的队伍大乱,他们又乘着天黑进攻,杀了武仙的几千士兵。武仙率领余部逃回真定,王义缴获了他们的全部物资武器。木华黎听到消息,派人送来十个银牌,让王义赏赐给有功人员。庚辰年,攻克冀州,俘虏了柴茂,将他械送到军前。木华黎、张柔又将王义的战功报上去,他被任命为龙虎卫上将军、安武军节度使,行深冀两州元帅府事,被赐予金虎符。

六、旧城乡勇抗击法军

时间:1900年

地点:束鹿县旧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八国联军之一的法军攻打献县,之后西进,攻打旧城义和团。旧城王寨主(王香斋的父亲,前清武举人)带头义捐加筑城墙,加固城门,将火枪、火炮、滚石置于城墙之上,备战迎敌。

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此时旧城正过冬庙会,赶庙的乡民人山人海。法军在潘家庄集结后兵临旧城西门,强令团民乡勇打开城门。乡勇拒不开城,并登上城墙守护。法军转向南门,又从南门绕到东门,向城内连发数炮。赶集的乡民不知大难将至,突遭炮击,躲避不及,死伤数人。炮击导致大街冒烟,民房起火。城上守卫的团民和乡勇一齐呐喊,向法军开火。李海波的爷爷李东来第一个开枪打倒两名法军,但因装备落后,张刚水的二爷爷在城墙上当场毙命。聚集在城下的法军低估了旧城人的力量,毫无防备,受到打击后撤至东关。在那里支起大炮,向城内猛轰。义和团,乡勇在东门城墙上牵制法军,同时打开西城门,疏散赶庙人群。法军发炮炸开东城门,随后突入旧城,义和团、乡勇在大街与侵略军白刃血战。义和团带有迷信色彩,相信刀枪不人,许多人死于法军的洋枪洋炮之下。

法军见人就杀,见店就抢,见房就烧。有几个团兵撤退到凤凰咀街口不见了,法军怀疑凤凰咀姜店窝藏义和团,将卖姜的、买姜的十几个人,用铁丝穿梭子骨,拉到大街上射杀。旧城王寨主、乡勇们住一群,俩一伙地隐藏起来,等待时机与敌搏杀。法军认为义和团和乡勇已被消灭,开始背着大口袋抢劫店铺。传说王下村王双进在旧城开盐店,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法军到他家后,翻箱倒柜找财宝。一无所获后将墙上张贴的灶王爷、走马关公像当古画揭走,把过寒食上坟烧剩下的死人票塞入口袋,连他用的夜壶也当做古瓷拎走。

旧城乡勇串户上房,捉迷藏式的袭击法军,进来一个杀一个,有来无回,杀的洋鬼子心惊胆颤,草木皆兵。传说有个老太太躲在门旮旯里扫帚后面,洋鬼子看着她傻笑,老太太推开扫帚,手拿拐杖,洋鬼子不知道是什么武器,吓跑了;还有一个人钻进滑秸垛,吓得浑身打战,洋鬼子见滑秸蠕动,转身就跑。法军在戏楼集结时,王寨主组织乡勇对洋鬼子大规模围攻,死伤人数比攻城时还多。法军不敢在旧城停留,撤退时放火焚烧民房,大火旬日乃息。

旧城中心地带的东大街,成为法军炮击的重灾区,“万锦城”路南嫁妆铺有一门楼是旧城的最高点。那些年树少,从田庄第一个看到的就是那间小楼。由于炮弹偏差,把小楼院内的北楼击中起火。风助火势,东邻“大进车铺南房被火烧连营”,之后,房主人拆了上层,重新支梁架檩,用楼顶防水方砖铺了室内顶棚,成了县公产房,租给双柳树村穆老旧,做炉罐。1952年换给张四京,1959年拆房时,方砖上还有火烧的痕迹。“大进车铺”南院 的残墙断壁保留到1965年;大炮还轰炸了礼堂前身“老挈位”,由于救火及时,只烧了门窗,烧了“挈位”西临的三间西屋。现在礼堂西围墙便是西屋的西山墙。礼堂西北角张洛阁家北房被烧,戏园子胡同尽头路北一家大稍门北屋也被烧毁。

历史上涿鹿之战在哪里(河北省束鹿县历代经典之战)(3)

八国联军

据有关资料记载,法军在旧城杀人三千余口,烧房两千余间,商铺被抢光。被杀者多数是身穿义和团服装的人,礼堂后身路西梢门大院曾是战场,北屋西头住着甄元位,门前有眼苦水井,在井上方张洛阁后山墙上有许多弹洞是法军射杀义和团所留。

旧城人不畏强敌,团结御侮,受到世人称赞。至今人们传诵着:“纸糊的北京,铁打的旧城,面捏的皇帝,不怕死的乡勇。”

七、夜袭旧城日本洋行

时间:1939年

地点:束鹿县旧城

1939年初冬,束鹿县游击队员还没有冬装,抗日武装通过内线侦知旧城日本洋行运来一批洋布,遂决定袭洋行虎口夺布。

洋行坐落在旧城原镇政府院内,洋行主任是大汉奸康银庄。日本洋行名义上是贸易商行,实际上是日本鬼子侵华军火、物资后勤部。考虑旧城是日军重点驻防的据点,中共束北工委决定用智取的方法抢夺布匹,解决战士冬装。

束北工委书记朱康、主任高峰命二区区小队长王志刚进城侦察。当时旧城伪镇长康方斋是统战对象,伪警察所副所长李世荣是敌工内线,只有洋行主任康银庄是铁杆汉奸。洋行有职员9人,另有3名日本人,洋行还有伪警察警戒,旧城西、东、南门戒备森严,唯北门防守较疏。

经过几天侦察、运筹,中共束北工委制定出袭击方案。由县大队副大队长曾清带3个班,其中两个班参加袭击洋行行动,另一个班负责观察、掩护各村自卫队员搬运队。由我地下工作人员李世荣负责安排康家圈戏园子唱全本《玉堂春》,把敌人主力吸引到剧场,由王志刚找康银庄叫门开库,行动定在12月10日晚9点。

10日8时,王志刚带几个人找到康银庄家,让康带领叫门,康银庄不敢,并要以洋钱相赠,免此事非。王志刚说他敬酒不吃吃罚酒,办也得办,不办也得办,并许诺此事为其保密,绝不连累他,经过一番攻心,康银庄同意配合。

晚9点,康家圈戏院的《玉堂春》正演人高潮,康银庄战战兢兢地叫开洋行的门。开门的人似乎看出破绽,拼命阻挡,被王志刚一刀刺死,余等被捆绑、堵嘴,乖乖就擒。县大队战士打开库房,组织民兵搬布装上汽车。

此时西邻伪警察所听到动静,来了一个人看情况,战士们打开车灯,从容不迫的装车,此人转了转就走了。

车装的差不多了,县大队一个班掩护汽车出城。王志刚带一伙人冲进伪警察局,将打牌、睡觉的伪警察全部缴械,切断了敌人增援后路,保证了运输队安全顺利出城,晚上11点30分汽车驶上沧石路。

此次行动共缴获洋布200多疋,糖酒一部,砸了伪警察分局,夜袭旧城日本洋行,轰动了冀中地区。这次行动不仅解决了战士冬装,而且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抗战士气。冀中军区给这次行动记通令嘉奖一次。

八、钢铁游击队——束鹿县南庞村民兵游击队

时间:1938年——1945年

地点:束鹿县南庞村及沧石公路周边

抗日战争时期,束鹿县南庞村民兵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支民兵游击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仕大,一九三八年开始组建时只有二十多人,一九四二年反“扫荡”后发展到近百人。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战略术,巧妙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经典战例有巧打“蘑菇战”和智打“地道战”,仅这两次战斗就打死打伤日伪五十多人,缴获子弹二百多发,大枪近二十支。

他们巍然屹立在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前哨,警惕地捍卫着敌后革命政权,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冀中区党委誉为“钢铁游击队”。

南庞村位于束鹿县东北部,距离日本侵略者视为生命线的沧石公路(沧州至石家庄)和日本侵略军盘踞的旧城据点、南张村据点仅十余里。这里是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联防线的前哨阵地,是和敌人反复“拉锯”的地方。所以打击敌人的机会很多。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南庞民兵游击队同敌人作战几百次,由开始零打碎敲地消灭单个和小股敌人,发展到能和成建制的敌人作战,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群众。南庞民兵游击队员都是农民子弟,和战人血肉相连,生死相依,保护田庄,爱护人民,因此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和爱戴。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南庞村民兵游击队的主力队员三十多人,集体吃住在民兵队部,由全村群众供给游击队员吃喝穿用。打了大胜仗,逢年过节,群众还要给游击队员杀猪宰羊,进行犒劳。广大群众还密切注视敌情,不断给民兵游击队传递情报,并大力配合民兵游击队作战,帮助民兵游击队挖作战壕,挖地道、坚壁清野,防奸防特,同仇敌汽,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

南庞村民兵游击队有党支部的坚强领导,除党支部委员兼武委会主任张鹤普为民兵游击队专职指导员外,全体支部成员都参加民兵游击队,成为民兵游击队的中坚。党支部及时向全体游击队员讲抗日斗争形势,学习党中央、毛主席及冀中区党委关于抗日战争的指示精神,研究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结合抗日战争的实际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由于有进步的思想灌注,民兵游击队不仅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在血与火的战斗中,造就了一批革命干部,涌现出一批革命英烈,他们把年轻的热血酒在了哺养自己的土地上:

南庞村民兵游击队走自我武装的道路。一开始只有一些老式抬枪,新式武器主要是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他们专设了修枪组,不仅修枪,而且造地雷,造手榴弹,造大抬杆。一九四二年反“扫荡”后,民兵游击队已成为拥有快枪十八支、决枪三十多支、手提式盒子一支、挪弹简一个,大枪、小枪八十支。装备较好的武装力量。同时在民兵游击队里还设了卫生员,专做战伤救护。

南庞村民兵游击队之所以能愈战愈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囚是它不是孤立无缓的武装。他们同收中抗日根据地的前哨村庄如王下、河庄、西朗月、小冯、镇头等村的民兵游击队组成民兵联防线,互通情报,互相支搬,协同作战。同时还有八路军二十二团和县大队、区小队的支持。民兵游击队和正规军配合作战,常常给敌人以最大打击。

历史上涿鹿之战在哪里(河北省束鹿县历代经典之战)(4)

1974年12 月,束鹿县(今辛集市)画家王俊亮、丁玉昶、杨韵涛、丁绍敏、赵隆义、魏民等,以南庞村民兵游击队为题材,绘制了连环画《沧石路畔的战斗》,生动的绘画语言和红色的政治内容广受社会欢迎。中宣部在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之际,隆重推出了百种红色经典连环画册,《沧石路畔的战斗》赫然在列。

当年南庞村民兵游击队的队员,大多数已经作古。但大家谈起他们当年的战斗生活,如数家珍,仿佛在咋天。在辛集市北部、深州市北部的一些村庄,南庞村民兵游击队的传奇故事仍在广泛地流传。

资料来源:《束鹿县五志合刊》、《辛集市志资料选编》、《旧城志》等

2023年1月1日于云涛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