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支棱,在东北有一种挺起叫支楞(1)

【支棱同支楞】支:zhī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受得住:乐不可支。领款或付款:支付。调度。楞:楞 léng 〔楞场〕木材采运过程中汇集、堆存和转运的场所。同“棱”。

(1)亦作“支楞楞”、“支楞楞争”。象声词。状金属、琴弦等的清脆声。

(2)亦作“支棱”。挺起,竖着。【例句】你过去那头型呢,你得支棱起来啊!

(3)高傲自负。【例句】你得支棱起来呀,男人哪能遇到点坎坷,要死要活的,精神起来。

【支棱起来】是一句东北话,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头发竖起来了就可以说是支棱起来了。说头发支棱起来还可能是说这个人的头发不顺滑!

东北话支棱,在东北有一种挺起叫支楞(2)

还有就是说一个人又支棱起来了,就是说这个人在落魄的阶段内没有放弃希望又从新燃起希望并取得了与原来相差不多的成绩。

另外支棱用在对峙的两人情景下是说你在找麻烦。

在所谓的秩序世界里,“支楞”(zhīleng)就是那个不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挑战者”。在摆放整整齐齐的书中,在排列整整齐齐的队伍里,在梳理整整齐齐的秀发中,“支楞”(zhīleng)独树一帜地旁逸斜出,有效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局面。

“支楞”(zhīleng)既可能是物品摆放不齐或伸出,也可能是动植物的触角或枝条等不整齐。而其藐视“标准”的“不整齐”的“伸出”,有时还意味着某些沉寂事物的恢复生机或伸展膨胀。最具修辞色彩的,还属那种“不服从于训斥和管束的反抗”的表现形式。

东北话支棱,在东北有一种挺起叫支楞(3)

满语“支楞”(zhīleng),在北方民间还被说成“支楞八翘”(zhī léng bā qiáo) 、“支楞八叉”(zhīléng bāchā)等。

【例句1】“冬天里的原野、大山,一片洁白世界,这些柳毛子早已枯干了树叶,支楞八翘的树冠依旧黑魆魆地蹲在凛冽的寒风里,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毛毛狗的故事》)

【例句2】“我们从门缝往里瞧,支楞八翘堆满了家具。”(刘元举《拯救"远东第一教堂"》)

【例句3】“不用说支楞八叉的字体他认得,就是这带折印的包装纸,也是他前些日子搁公社供销社借包旱烟要的。”(木青《不许收获的秋天》)

“支”(zhī),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为“竹的分叉,即竹枝。”基本词义为撑持,伸出,竖起;受得住;领款或付款;调度,指使;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量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