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作业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作业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

作业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的技术发展,稳定并逐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公司产品的品牌,创造最大的收益,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合于公司在标准化作业管理方面的相关事宜。

三、职责

公司的作业标准化文件由技术部制定,生产部负责执行。

四、作业标准的制定与作业标准文件的编制

1、技术部门在编制标准化作业文件之前,应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确定生产作业可以标准化的作业内容。

2、技术部门在制订作业标准时,所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 公司产品或生产线有关的作业标准资料。
  • 与公司的现场生产相配套的作业标准和相应的参考资料。
  • 公司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及车间具体操作人员对作业标准的意见及建议。
  • 与作业标准相关的历年现场生产技术数据。

3、技术部门在收集、分析上述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作业标准,具体包括以下7项内容。

  • 动作内容,包括每一个详细的操作动作、搬运过程、操作过程、质量检查等。
  • 耗费时间,即每一个具体的动作过程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时间,以供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识别增值时间与非增值时间,具体时间包括搬运时间、拿取工具时间、操作时间、放工具时间等。
  • 质量要求,必须包括产品的每道工序完成后的质量标准,质量标注必须详细、具体,必要时应以照片的形式表现,使员工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 物料描述,即针对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所拿取的每一种物料进行描述,包括物料的图号、数量、规格、型号、存放地点等内容,防止在取料时拿错或找不到。
  • 工具、设备描述,即针对作业人员在作业中所使用的工具或设备进行详尽的描述,如工具或设备的名称、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 动作位置示意,即用图片的方式描述出作业人员在作业中的正确的操作位置。
  • 审批权限,即在所有的作业标准文件中明确该文件的审批人员及其权限,以证明文件的可控性。

4、技术部编制出的作业标准草案经相关权限领导审核后,必须发放到生产现场由生产部经理及各车间主任组织试运行,试运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作业标准的复审工作主要包括重新确认、修改、修订与废止四个方面。

  • 七、附则

    1、本制度由总经办制定,其解释权、修改权归总经办所有。

    2、本办法经总经办会议审议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