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上的记载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的认识:
曹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为人特点。
一是不喜欢死守着儒家正统学说,所以“世人未之奇”,能鉴识他的人很少。
二是他有权数,为人机警,这是身处乱世必不可少的素质与本领,从而使他得以乱世脱颖而出。
三是他有“命世之才”。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这一说法,完全可用在曹操身上。历史的实际情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仅以“汉贼”来评价曹操,用白脸来表现曹操,这是历史演义小说和世俗戏剧的片面贬低,根本不是历史真实情况的准确把握。
他的命世之才,是要用来拯救乱世的,这是那些只会读书的文人学者根本比不上的,所以桥玄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曹操,这才是具有高远政治眼光的表现。
四是他的学问知识与技能非常广泛,不是单纯的读书人可以比拟的。
如入张让室一事,表明曹操有高超的武功。研究孙子兵法,所作注流传至今,表明曹操掌握了兵家之学。虽不喜欢死读儒家的书,但也掌握了儒家的基本学说,能用来批评朝政。在进行实际的执政时,能运用法家学说,实行法治,打击褒贬的官吏,整顿地方的政风。在儒家学说不得实行之后,又能灵活地转到道家思想上,脱离政治,远避灾祸,同时还在研究于世有用的学术与技能,如围猎用兵等。
而这都是他能博览群书的结果,证明他的学问与知识和技能是广博的,是能应用于实际的,而不是纯粹的书生。
许子将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一个全面的评价,也说明了曹操自己就是这样来要求自己的,所以能对许子将的评价非常高兴而哈哈大笑。
以上说明了曹操具有多方面的广博学问与知识,对此他是灵活运用,而不书生式的教条主义,所以在他的人生实践中,可以看到不同学问与知识的影响。
如在政治中,主要是儒家与法家两种学说。对上,是儒家,所以他最终不篡汉自立。对下,是法家,所以他治洛阳北门、治济南国以及后来治军,都是按法家学说来做的。
在人生中,根据情况灵活地从儒家或法家向道家转换,不是只知一门学问的书生。
在军事上,他是兵家学说的高人,所以他以后带兵打仗,也是多有胜利。
在保护自身生命安全上,他是武艺高强的侠客,所以他能独自一人进入大宦官张让的府第,并在众人的围攻下,安危脱身。
不管他在什么时候与环境下,他又是一个文学家,能用诗赋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悟与精神。
而这一切,则全是他能博览群书、不治行业的必然结果,也与他很早就能心怀大志,不甘于做一个庸常的人有密切关系。
要真正了解曹操,必须对他这方面的全部情况加以了解,不要被一些演义或后人编的小说戏剧所迷惑。
古人画的曹操像
今人画的曹操像
考古学家复原的曹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