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

作者 | 花山

提起中国最受关注的大学,

除了清北,中科大少年班是绕不过去的存在。

中科大少年班有多牛?

普罗大众印象里,

这个班里的学生,是人群中智商最高的一小撮人。

关键年龄还小。

平均16岁上下,看着满脸稚气,

转眼人家可能就在Nature(世界最有名望的权威科学杂志之一)上发篇论文,

让人直接跪拜。

然而,光芒背后也有阴影。

成绩背后,始终争议不断。

尤其那个叫宁铂的“天才少年”,

跟中科大少年班的争议始终紧紧捆绑在一起,

成为少年班短短40余年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段伤感故事。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2)

宁铂

01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

举国上下,求贤若渴,百废待兴。

尤其迫切需要培养一支年轻的科技人才队伍。

恰此时,中国科技大学收到来自江西冶金学院老师倪霖的郑重推荐:去考察一个名叫宁铂的13岁孩子。

根据倪霖的描述:

宁铂2岁能背30多首诗词,

3岁时数到100,

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6岁读《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

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

从推荐信寄出的那一刻起,宁铂命运由此改变。

中科大很快派了两位老师到江西赣州。

考了数学,下了围棋,从天文聊到地理,

宁铂无不应对从容,表现优秀。

甚至还现场作诗一首:

正叹惆怅身无处,不待今朝闻明昭。

两位老师被惊艳。

宁铂,就这样火了。

红到发紫。

全国上下的报纸、电视,

铺天盖地报道这一神童故事。

那是1978年。

热潮之下,各省市都开始搜罗各地的“神童”。

彼时,湖南医学院家属大院里,

屁颠屁颠滚铁环玩儿的谢彦波,

也接受了“神童”选拔。

因数学水平超高,达到大学水平,

这个11岁的男孩毫无意外地被选拔到中科大少年班,

跟宁铂同时被当作典型。

下面这张谢彦波在黑板前做演算的照片,

登上过各大报纸跟杂志。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3)

谢彦波

安徽庐江,

12岁的少年干政也参加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

在招生面试时,

一个切西瓜的问题(横竖切瓜多少刀切成多少块瓜),

干政始终对答如流,反应迅速,让招生老师刮目相看。

就此,

“宁铂、谢彦波、干政”,上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的三大神童聚齐了。

中国首个少年班在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拉开序幕。

首届少年班后来扩展到88人。

宁铂学号是001。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4)

宁铂和少年班的同学们

02

很多年后,

宁铂接受采访时说,

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另一个神童谢彦波也持相似的观点。

他们都表示,如果可以重来,不会再读少年班。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5)

到底发生了什么?

宁铂父亲的好友、推荐宁铂的教师倪霖透露:

“宁铂进了科大后,

按照他的爱好,原本是想学天文或医学的,

但少年班里没有这些专业。

当时一位校领导说了句话:

孩子聪明,应该叫他学高能物理,更有用。

这样,宁铂就只能学高能物理了。

但他很不喜欢物理,

这是导致他以后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宁铂确实不喜物理。

他喜欢的是文科。

平日爱研究天文

爱泡学校诗社

少年班里神童云集,

宁铂的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

他也无意于去争取些什么。

进入科大一年后,开始选专业。

宁铂坦诚地跟班主任汪惠迪表示:

“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但是,“当时的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

汪惠迪原话。

宁铂给倪霖的信里表达过自己的痛苦:

“这简直是把活鱼给摔死了卖。”

但无人真正听见他的意愿。

与此同时,

媒体仍然在大肆渲染“神童”。

但凡采访谢彦波,

就会要求他拿出铁环来摆拍,

因为“年龄最小”“滚着铁环上大学”是谢彦波身上最具新闻热度的看点。

但凡采访宁铂,就会“请”他作诗。

不止作诗,还期待他能每次七步成诗。

宁铂不止一次向身边人表示:

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有个安静的环境。

就这,也不过是奢望。

跟那部《楚门的世界》真的挺像。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6)

都是整个的人生路都被设定好了,

个体处于高度掌控之中。

人只有两种选择:

一,绝对配合,乖巧听话。

二,揭竿而起,哪怕头破血流,代价高昂。

表面上,宁铂始终压抑自己,安静顺从。

但从他后来的人生轨迹看,

他似乎以无意识的方式选了后一条路。

03

“其实,当时宁铂就不太对了。”

27年后,当年的同班同学彭兴评价说。

他指的是宁铂每次的考试成绩,

也指的宁铂当时的整个状态。

想要转系未果之后,

孤独的宁铂把对天文的兴趣,

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

4年本科毕业,宁铂留校任教。

19岁的年纪就成为一名大学讲师,史上最年轻。

不出意外,新闻媒体再次抓住机会大肆报道。

只是,这是宁铂能创造的最后一个纪录了。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7)

参加工作、开始教书后,

宁铂未曾发表任何论文。

婚后的生活,据说也不尽如意,

因为他主张“不要拔苗助长”,

而妻子却希望将儿子培养成下一个神童。

1998年,宁铂参加了一期电视节目,

节目探讨的正是“神童教育”。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8)

节目现场,宁铂很激动。

他猛烈抨击“神童教育”,

却只引发周围观众的一片嘘声。

年轻人们,已经不记得宁铂是谁了。

中国第一神童的话,无人听。

属于他的时代,就这样悄然结束了。

但悲剧并未结束。

与他同期的谢彦波、干政等人,

虽然专业成绩优异,后来还出国留了学,

却最终因为无法处理好跟导师的关系,无法毕业,被迫回国。

班主任汪惠迪老师后来充满内疚地表示

“人际关系这一课,

心理健康这一课,

整个班级的孩子都落下了。”

可惜,这个觉察来得太迟。

干政回国后彻底“自闭”,与外界隔绝。

苦闷中,宁铂开始研究佛学。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9)

2004年,出家。

2008年,还俗。

至今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

这是他对这世界的无言抗争,也是他对自己的救治与疗愈。

04

国外有过一项有关“神童”的研究。

由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教授琼•弗里曼于1974年发起。

在跟踪了210名极具天赋的儿童后,

弗里曼得出一个结论:

对“神童”伤害最大的,就是“神童”这一身份本身带来的负担。

她说:

“神童”也是普通人,

但他们面临特殊挑战,

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影响至深。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0)

过大的童年压力,带来心理上的扭曲。

有的压力来自社会。

有的压力来自家庭。

宁铂选择出家多年后,

面对媒体,提起儿子做的决定,

宁铂父亲仍然带着羞耻地表示:

“现在不是我自己抬不起头来,是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啊。”

宁父的话,跟整个社会对成功教育的理解不谋而合。

大富大贵、扬名立万才是成功,

追求心灵的自由,过普通日子就是失败。

成功是受吹捧的。

失败是容易被嫌恶的。

何止宁铂?

无数孩子都曾深受其害。

他们被催逼着、挟裹着,

几乎没有喘息和做自己的空间,

日复一日负重前行,

一次次违背本心做着讨好整个世界的事。

直到扛不动为止。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1)

一个宁铂,就够让人心疼了。

宁铂、谢彦波、干政等人接连“出状况”,

终于引发人们的深度反思。

1999年,有人开始呼吁:

正视激情掩盖下的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那之后,少年班的数量在全国有所减少,

办学理念也从最初的“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转向“为一个相对聪明且有学习能力的群体,

提供一个更加多元的成长和科研环境。”

如今的科大少年班,格外低调,

谢绝媒体采访,

并给孩子们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老师。

从少年班走出来的毕业生,

也逐渐摘掉了“低情商”、“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他们中,有的是公司董事长、行业领头人,

有的是一家公司的技术负责。

也有少数,如曹原,成为所有人仰望的大神级人物,在科研路上一骑绝尘。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2)

知名年轻学者曹原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取得了惊世骇俗的成就,但平均生活幸福指数不错,极少有生活状态非常差的。

同为宁铂少年班同学的黄慈萍,

回忆第一届中科大少年班以及同班同学宁铂时,这样说:

“宁铂从来都知道,

我也知道,

他是当初急功近利的少年班培养体系的祭祀品和牺牲品。

因为他的牺牲,才有我们的幸存。”

科大少院成立35周年之际,

少年班学院院长陈旸明确对外表示:

“少年班学员不等于神童,他们只是比普通大学生年龄小一些、早慧一些;

少年班希望培养社会领军人才,但不强求每个学员都当科学家;

一切尊重他们的选择。”

一句话:让孩子,做回孩子。

何止少年班学员呢?

在这样一个高度内卷的时代,

每一个孩子,

都值得这样一份“神童待遇”。

—— End ——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3)

作者:花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二孩妈妈,关注育儿心理及女性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科大13岁天才被大学劝退(4岁识字13岁上大学)(14)

,